趣讀中國文化|食指與食物有關?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第二根手指叫做「食指」,這個「食」字同食物有無關係呢 

出自中國文化古籍《左傳》

  據說古代時候,人們還未發明筷子,都是用手進食。第二根手指最為靈活,所以進食時,經常會將它伸出來,用來蘸湯水、食物,放到嘴中品嘗。久而久之,這根手指就被稱為「食指」了 

  其實「食指」一詞早在春秋《左傳》中已有記載,也是成語「食指大動」的出處。 相傳春秋時期,鄭國的貴戚公子宋每次只要食指一跳動,就必定食到山珍海味他出使晉國,食指一動,便吃到石花魚出使楚國,食指大動,結果就嚐到天鵝肉。後來「食指大動」就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美食當前。

  還有一個成語,大家可能比較少聽,叫做「食指浩繁」,意思指家中吃飯的人多,比喻家中需養活的人口多。所以,食指這個名,在中國文化中的確與食物有莫大關聯。 

相關標籤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趣讀中國文化|夫妻為何叫「兩口子」?

2021-09-02

趣讀中國文化|「男左女右」有依據嗎?

2021-08-26

趣讀中國文化|小巫見大巫 兩位巫師比法術?

2021-08-12
1:30

趣讀中國文化|中國古代也有塗鴉?

2021-07-2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