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5-12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其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事,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更是上海人的天下,但自80年代後期,上海各學校統一用普通話授課,懂上海話的人已愈來愈少。
中國建國後的50年代,不少上海人(上海話讀作「上heir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也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充斥了整個片場,當時便有人抱怨:「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去邵氏叩門,否則只會焦頭爛額。」60年代後,祖籍寧波的倪匡更成為其中一位邵氏製片的當紅編劇。不論是古裝、時裝片,十之八九均出自倪匡手筆,其中也蘊含不少上海元素。
時移世易,倪匡在訪問時曾指出,江南人愛談江南事,但懂上海話的人在香港已買少見少,憶起好友、武俠小說作家查良鏞仍在世期間,已有「訪舊半為鬼」(杜甫詩句)之感(意思是不少同齡好友已不在人世),其後查大俠去世後,連「半隻鬼」都沒有了,更感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