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小巫見大巫 兩位巫師比法術?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講到小巫見大巫,是否令你聯想到哈利波特呢? 其實在中國文化中,「巫」有不同含義。

用法變化源於三國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巫」是指古時替人求神祈禱的人。「小巫見大巫」語出《莊子》逸文:「小巫見大巫,拔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此話意指,小巫師遇到比自己更有實力的大巫師,把用作占卜的茅草拋棄,不肯請教,就會相形見絀,永遠居於人下。

  三國時,有名士陳琳及張紘是同鄉好友。陳琳在魏國做官,張紘則在東吳當謀士。二人都很有文學才華,並十分欣賞對方,經常有書信來往,探討作品。有次張紘讀到陳琳的作品《武庫賦》和《應機論》,便寫信稱讚他文筆優美,並表示要向他好好學習。

  陳琳收到張紘的信後十分感動,便回信給張紘。據《答張紘書》,陳琳謙虛地指自己生活在文化落後的地方,寫文章的人不多,所以作品才特別受重視;他在信中用「小巫」比喻自己,「大巫」則比喻張紘、張昭等名士,指自己與他們相比,像小巫師見到大巫師一樣,無法相提並論。後來「小巫見大巫」就被用指水準高下分別明顯,並不再是真正有兩位巫師比試法術,且沿用至今。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趣讀中國文化|「男左女右」有依據嗎?

趣讀中國文化|食指與食物有關?

1:30

趣讀中國文化|中國古代也有塗鴉?

趣讀中國文化|「司空見慣」的「司空」是誰?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