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4-01
由內地當紅的新力軍男演員易烊千璽主演的勵志電影《小小的我》,於去年年底在內地上映,總票房達7.66億元人民幣(約8.22億元港幣);更榮獲第37屆東京國際影展觀眾選擇獎,在貓眼口碑亦收獲9.2分高分。這次易烊千璽挑戰演繹腦性麻痺(下簡稱腦癱)患者劉春和而備受關注,更引發網友熱議。今期就與大家一起看看劉春和勇敢追夢的故事吧。
寫實劇情 勵志又摧淚
電影《小小的我》由楊荔鈉執導,游曉穎編劇,易烊千璽、林曉傑、蔣勤勤、周雨彤等主演。影片主要聚焦20歲的腦癱患者劉春和(易烊千璽 飾)的日常生活,透過報考心儀的師範大學、加入合唱團、認識令他心動的女孩雅雅、到咖啡館打工、學開車等情節,展現出他對平等、獨立與尊重的追求。

春和因為行動不便和發音不清,而經常感到孤獨與無奈,影片也展示了有很多令人難過心酸的時刻,讓觀眾嘗試設身處地理解腦癱患者。譬如外婆帶春和與合唱團的朋友們過生日,大家都暗地裏用異樣的目光斜眼偷看春和。有次,春和在公車上讓座給帶着孩子的母親,卻因為自己是腦癱患者而收到該名母親回避的目光,公車急剎令春和不小心摔倒,更被司機批評不好好坐着為何要站起來給別人添麻煩,外婆想為他討公道時卻換來其他乘客們竊竊私語的抱怨。
除此以外,春和到培訓機構應徵講師職位試講時被學生取笑,更被負責人果斷拒絕等,均寫實地道出腦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曾遇過的人生百態,包括惡意、歧視、偏見等。縱使殘疾人士所面對的種種問題是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深切體會,但影片希望透過記錄他們的生活來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

春和的成長軌跡雖然艱辛又感人,但有部分網民指電影的情節和節奏較為平淡。其實導演選擇以生活化的敘事方式呈現於大銀幕上,或許對於期望會看到更多戲劇衝突的觀眾來說略顯單調;但這個充滿勇氣與希望的故事,透過細節推進故事發展,反而更寫實感人,也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
延伸閱讀:《長津湖》票房領跑國慶檔 3大亮點詮釋抗美援朝精神
「不完美」原生家庭關係 既立體又揪心感人
整部影片除了描繪春和當下所與社會和自我的關係,他與家庭的關係也算是該片的重點段落。雖然春和不是孤兒,也不在單親家庭長大,但春和父親出場的場口寥寥可數,幾乎沒有正面的鏡頭。這種描寫方式成功強化影響春和最深的兩段家庭關係,包括他與母親陳露(蔣勤勤 飾)的關係,以及春和與外婆陳素群(林曉傑 飾)的關係。

陳露對兒子春和的愛充滿了糾結、自責、矛盾,一方面她希望春和能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她又不願放手讓他離開自己的視線,擔心他的安全而過度干預他的生活。她甚至威脅春和,即使他如願被師範大學錄取,也不會為他支付學費。這種沉重的母愛變成了一種控制欲,不但讓春和感到壓抑與束縛,也導致二人的隔閡愈來愈深。
相比之下,外婆給了春和絕對的偏愛、信任和尊重。她以一般孩子的方式看待春和,不但鼓勵他學打鼓,更陪他找工作和學車。雖然她被陳露誤解為不懂照顧孩子,但其實外婆對春和的愛不是單純地付出,她能顧及春和的感受,並嘗試理解他的精神需求,更會尊重春和的意願。

延伸閱讀:現實主義電影《奇迹.笨小孩》: 靠努力打拼改寫命運
開展尋找自我價值的勇敢旅程
在外婆默默的陪伴和支持下,不僅打破了春和與母親之間的僵局,更激發了他對命運的抗爭,讓他勇敢地追求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這份堅持與努力,正是影片所要傳達的深刻內涵。

春和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老師,這除了是他的夢想,他更想籍此證明自己的能力,讓母親覺得自己能夠獨立,已經長大成人。最後春和用一個夏天「證明」自己也是一個正常的青春男孩,能夠到咖啡店打工賺錢,同時也收到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觀眾們陪伴春和經歷了這個讓他「長大成人」的夏天,從家庭中學會獨立,去愛去受傷,與社會切磋,更接近了世界,也更接納了自己。
影片並沒以一貫的同情、悲憫的視角描寫患有腦癱的春和,而是採用平等的視角描繪春和的日常點滴和喜怒哀樂,而且充滿鮮活的生命力。正正是這份客觀,才是真正的尊重,也成功能夠讓觀眾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