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頭髮為何叫青絲?

編輯︰華思齊

  說到「青」色,大家通常會聯想到綠色,其實根據《漢語大字典》,在中國文化中「青」也有黑色和藍色的意思。 

「青」字體現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舉例來講,古人會稱呼穿黑服的差役(無償的勞動者)為「青衣人」。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備受賞識,獲得「垂青」或「青睞」,這裏「青」其實是指黑眼睛。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寫的「朝如青絲暮成雪」,青絲就是黑頭髮,整句意思是頭髮早上還是黑色,晚上變成白色。 

  此外,「青」亦可解作藍色。荀子在《勸學》中提到「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當中的「青」其實是指「靛青」,這種染料由藍草提煉,但顏色比藍草更深,後來演變為「青出於藍勝於藍」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形容學生勝過老師。 

  一個「青」字,可以有如此多的含義和解讀,可見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延伸閱讀:【趣談中國文化】紫禁城為何不是紫色?

相關標籤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中國文化-馬桶來源

趣讀中國文化|馬桶與馬有無關係?

2021-04-20
中國文化-白眼青眼

趣讀中國文化|白眼為何代表「看不起」?

2021-04-14
中國文化-戴綠帽

趣讀中國文化|婚外情為何叫戴綠帽?

2021-04-09
中國文化-商人

趣讀中國文化|做生意的人為何叫商人?

2021-04-05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荷蘭水蓋;荷蘭水;飽死荷蘭豆

趣談中國文化|勳章又叫「荷蘭水蓋」?盤點消失的「荷蘭」廣東話

2024-10-28
文化百科;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五斗米

趣談中國文化|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的月薪有多少?

2024-04-17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