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借庫 源於中國文化孝子故事

撰文︰華思齊

  今日是農曆年廿六(3月9日),是中國文化傳統觀音借庫的日子。由昨晚(3月8日)11時起,港九多間觀音廟已經有大批善信排隊,準備向觀音借庫。

  觀音借庫,顧名思義,就是向觀音「借錢」,善信參拜上香後,可在預設箱中抽出字條,上面寫着觀音借出銀碼,由1,000萬至10億不等,祈求新一年財運亨通。

  這項中國文化民間習俗,在香港已經有過百年歷史,相傳活動起源於上環太平山街的觀音堂,此廟早於開埠前已經存在,1895年落戶太平山街。昔日創辦觀音堂的鄧氏家族有見社會貧困,很多孩子無書讀,於是根據中國文化故事「孝子修建洛陽橋」,以觀音借庫之名籌集香油錢,資助貧童讀書,後來演變成今天的觀音借庫活動。

上環太平山觀音堂被視為香港觀音開庫活動的起源,不過有別其他廟宇,觀音堂沒向善信提供有銀碼的「借據」,而是給予「丁財兩旺」、「一本萬利」等祝福。(網上圖片)
上環太平山觀音堂被視為香港觀音開庫活動的起源,不過有別其他廟宇,觀音堂沒向善信提供有銀碼的「借據」,而是給予「丁財兩旺」、「一本萬利」等祝福。(網上圖片)

得財運回饋社會 傳承中國文化

  傳說古時一名孕婦乘船遇上風浪,她向觀音祈禱,假若大步檻過,他日腹中孩子必定築建橋樑,造福人群。後來孕婦脫險,兒子長大亦很本事高中狀元,這位中國文化中的孝子,一直想完成母親心願,可是為官清廉的他苦無金錢,這份孝心感動天上觀音,化身美女下凡,以徵婚之名登上孝子的船,表示誰用銀兩擲中她,便可娶她為妻。很多男人解囊投擲,欲抱美人歸,可是無論怎樣,都無法擲得中。這些銀兩,後來成為孝子興建洛陽橋的資金。

  如今上環觀音堂依然可見借庫對聯:「重見洛陽橋下水,大開香海庫中金」,意思是提醒善信用借庫得來的錢回饋社會。

觀音借庫活動一般由正月農曆年廿五晚展開。一般建議向觀音借庫前後一天,應茹素忌殺生,祭品以齋菜、水果為主,不可帶酒肉。基於空間有限,一些廟宇只讓善信帶三支香入廟參拜。(圖片來源:Getty)
觀音借庫活動一般由正月農曆年廿五晚展開。一般建議向觀音借庫前後一天,應茹素忌殺生,祭品以齋菜、水果為主,不可帶酒肉。基於空間有限,一些廟宇只讓善信帶三支香入廟參拜。(圖片來源:Getty)

中國文化傳統習俗 在網上延續

  不過,坊間亦有另一說法,指活動起源於觀音修道時,500名護法羅漢化身和尚下凡化緣討飯,觀音大開倉庫,提供齋菜予和尚享用,那天正好是農曆正月廿六,後來民間把這天當成觀音借庫的日子。

  如今香港不少供奉觀音的寺廟,都有辦觀音借庫活動,尤以紅磡觀音廟及大坑蓮花宮較興旺,據說與觀音借出的銀碼較大有關。有借庫,當然亦要還庫。借了庫的人必須在年底或新一年之前到廟宇「還錢」,亦即是還神,才可於新一年向觀音再借。

  今年因應疫情,有寺廟推出「網上借庫」服務,於社交媒體直播觀音開庫,善信亦可透過短訊或電話預約「代客借庫」服務,廟宇會替其預留借庫物品,安排善信日後領取。

  傳俗習俗都要與時並進!

觀音借庫活動不止香港有,在廣東順德容桂白蓮公園的觀音開庫活動,是順德以至珠三角地區的熱門參拜地點。圖片攝於2015年,該年共吸引逾10萬人次前赴祈福。(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觀音借庫活動不止香港有,在廣東順德容桂白蓮公園的觀音開庫活動,是順德以至珠三角地區的熱門參拜地點。圖片攝於2015年,該年共吸引逾10萬人次前赴祈福。(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延伸閱讀:華人廟宇委員會 觀音借庫特別安排

延伸閱讀:觀音借庫後吃生菜宴 粵港澳大灣區傳承300年歷史

在廣東順德容桂白蓮公園,市民手持風車在觀音像前投擲硬幣並輕聲許願借庫。圖片攝於2015年。(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在廣東順德容桂白蓮公園,市民手持風車在觀音像前投擲硬幣並輕聲許願借庫。圖片攝於2015年。(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2:34

細看百年校服演變 認識香港文化變遷

2021-03-13

1977年足球史上最震撼一戰 香港隊踢入世界杯?

2021-03-12

告別了UA戲院!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2021-03-09
2:17

大欖涌水塘 肩負香港歷史水務重任

2021-03-08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沙田大圍銅鑼灣、銅鑼灣山路、銅鑼灣村

香港「名不符實」街名知多少 銅鑼灣山路不在銅鑼灣?|香港街道故事

2025-05-10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砵甸乍街鋪石板路有玄機 舊香港風情吸引電影取景

2025-04-26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舞獅,啟德體育園開幕

舞獅|中國傳統表演藝術 由宮廷娛樂到民間演出 走向傳承之路

2025-03-22
港鐵《牛仔》展

童年回憶|港鐵香港站《牛仔》展覽 40年來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 「跨世代」明星 運動員演出 4台電視聯播

2025-02-11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