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UA戲院!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撰文︰華思齊

  「UA陪伴大家一同成長,走過不同的人生階段,度過了無數光影時刻,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份。」陪伴港人36載的UA戲院,昨日(3月8日)全線結業,戲院門外張貼一張以《告別了,UA戲院!》為題的通告,宣布受疫情及經營壓力影響,讓這個香港文化品牌撤出歷史舞台。

  香港文化電影放映史發展得很早,上世紀初已出現,1940年代全港已有約35家戲院。早期電影院如中環皇后戲院、銅鑼灣的利舞臺,建築獨樹一幟,裝潢富麗堂皇,播放的多是西方首輪猛片,觀眾不是達官貴人,就是社會名流,有時戲院大堂甚至有門僮恭候,氣派十足。

  二戰後,香港經濟騰飛,電影院如雨後春筍,愈開愈多。1969年,全港戲院數目達到103家,戲院選址不再局限於市區,連新界等偏遠地區都有戲院進駐;看電影不再是高官貴胄專利,普羅百姓都能負擔。70年代,一般工人月入800至1,000元,看一場戲不過2至4元,每到夜晚、假期,戲院都人頭湧湧,當時香港已是全球入場睇戲人次最高的地方之一。

圖為昔日利舞臺戲院舊照,最初主要做大戲,1940年才上映首部電影,後來亦成為演唱會場館。門票分前、中、後座,不同座位票價各異,豐儉由人。(網上圖片)
圖為昔日利舞臺戲院舊照,最初主要做大戲,1940年才上映首部電影,後來亦成為演唱會場館。門票分前、中、後座,不同座位票價各異,豐儉由人。(網上圖片)

引入迷你影院 顛覆電影業生態

  昔日戲院都是能坐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劇院,門票分前、中、後座,豐儉由人;電影播放一半隨時「斷片」,下半段菲林可能尚在另一戲院播放,仍未送達;入場睇戲有很多人性化措施,例如小朋友可「扯衫尾」跟大人入場,毋須購票,「走飛(逃票)」、「走位(不對號入座)」時有發生。

  那時戲院門前總擺滿小食檔,熱鬧的叫賣聲,混雜燒魷魚、鹵味、牛雜的氣味,味道伴隨外賣傳入室內。戲院衞生很差,滿地垃圾,儘管如此,也滿載香港文化回憶。

  踏入80年代,因應租金上揚、看戲需求轉變,戲院愈開愈細,由獨立建築陸續搬入商場。UA也是在此時成立,1985年2月沙田的UA6開幕,開創迷你影院新時代。昔日看電影,開場是間是固定的,中午12:30、下午2:30和5:30、晚上7:30及9:30,迷你影院打破電影固定場次,各個影院、每部戲開場時間各不同,購票前要預先查看,顛覆電影業生態。

1985年2月,UA6院線於在沙田開幕,以「美式生活由此起」為標語作招徠,吸引觀眾入場。(網上圖片)
1985年2月,UA6院線於在沙田開幕,以「美式生活由此起」為標語作招徠,吸引觀眾入場。(網上圖片)

  7、80年代是港產片的輝煌歲月,外國留學的新晉導演如徐克、許鞍華、嚴浩等,拍了很多叫好叫座的港產片,掀起香港文化電影新浪潮。迷你影院提供更多電影、更多場次選擇,配搭舒適環境、高質音效,入戲院看戲不單是消遣,更是一種享受。

1991年利舞臺戲院拆卸,1995年翻新成利舞臺廣場,當時曾是本港最高的商場。(圖片來源:Getty)
1991年利舞臺戲院拆卸,1995年翻新成利舞臺廣場,當時曾是本港最高的商場。(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UA戲院啟動清盤 向顧客致歉 

延伸閱讀國泰重組 港龍航空寫入歷史

90年代盜版猖獗,香港電影業受到嚴重衝擊,票房收入大減。1999年香港演藝人協會發起「打擊盜版大遊行」,呼籲公眾專重知識產權。(圖片來源:Getty)
90年代盜版猖獗,香港電影業受到嚴重衝擊,票房收入大減。1999年香港演藝人協會發起「打擊盜版大遊行」,呼籲公眾專重知識產權。(圖片來源:Getty)

  不過,90年代受累盜版碟出現,戲院收入走下坡。即使後來引入IMAX巨幕技術及3D、甚至4D電影吸引觀眾,傳統戲院始終難敵時代巨輪。新冠疫情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隨着網上視頻及串流平台興起,人人都可在家架設私人影院,入戲院的人愈來愈少,這項香港文化產業如何逆境求存,是對經營者的考驗。

UA在2007年在Megabox戲院引進IMAX巨幕技術,以創新招數吸客。圖為管理層接受訪問的情況。(圖片來源:Getty)
UA在2007年在Megabox戲院引進IMAX巨幕技術,以創新招數吸客。圖為管理層接受訪問的情況。(圖片來源:Getty)

1977年足球史上最震撼一戰 香港隊踢入世界杯?

2021-03-12

觀音借庫 源於中國文化孝子故事

2021-03-09
2:17

大欖涌水塘 肩負香港歷史水務重任

2021-03-08
3:15

被歲月剪斷的香港文化?認識上海理髮廳的「飛髮」人情味

2021-03-03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舞獅,啟德體育園開幕

舞獅|中國傳統表演藝術 由宮廷娛樂到民間演出 走向傳承之路

2025-03-22
港鐵《牛仔》展

童年回憶|港鐵香港站《牛仔》展覽 40年來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 「跨世代」明星 運動員演出 4台電視聯播

2025-02-11
林村許願樹

春節|由兩棵大榕樹到林村許願節 獨有拋寶牒許願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