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涌水塘 肩負香港歷史水務重任

撰文︰華思齊

  今年(3月7日)是「港版千島湖」大欖涌水塘落成64周年,由落成、啟用到擴建,水塘見證香港歷史。疫情下,這裏成香港旅遊行山熱點。沿麥理浩徑拾級而上,於2019年新建的「千島湖清景台」居高臨下,星羅棋佈的小島,構成香港文化的獨有風光。腳下這片水塘,盛載的不單是食水,當年更盛載港人一個希望。

上世紀香港現水荒 政府建大欖涌水塘儲雨水

  自古以來,香港都不是水源充沛的地方,在缺乏河流及天然湖泊,百姓只能望天打掛,依靠天降甘霖。

  上世紀初,戰火紛飛,不少人逃難至香港,人口膨脹,食水不足問題逐漸浮現。20世紀初,港府為解決水荒,在港九各處覓地建水塘,趁夏天雨量豐沛儲起食水,未雨綢繆。

大欖涌水塘興建後,政府並在集水區一帶的山地植森,鞏固地質之餘,亦美化了環境。(網上圖片)
大欖涌水塘興建後,政府並在集水區一帶的山地植森,鞏固地質之餘,亦美化了環境。(網上圖片)

大欖涌水塘由嘉道理家族承建 見證香港歷史

  50年代興建的大欖涌水塘,是本港二戰後第一個興建的水塘,工程由嘉道理家族旗下聯大建築承建,造價4,000萬港元,當時來說,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工程。

  昔日的大欖涌只是一條普通河流,原址有七條村,包括大欖、關屋地、圓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黃屋,附近丘陵處處;水塘建成後,山谷被水淹蓋,形成一個個島嶼,儼如浙江新安江水庫的千島湖,因而得名。

  當時社會對工程寄予厚望,從當年報章的標題《大欖涌水塘建成 將可永遠解決水荒》可見一斑。

50年代的報章,把大欖涌水塘的工程形容為「最偉大之機械化工桯」。當年很多施工者住在山上的帳篷,有報章更以遠看像「軍隊營紮」描繪山上之景。(網上圖片)
50年代的報章,把大欖涌水塘的工程形容為「最偉大之機械化工桯」。當年很多施工者住在山上的帳篷,有報章更以遠看像「軍隊營紮」描繪山上之景。(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千島湖下的千年古城 社會發展犧牲中國文化保育
  延伸閱讀大欖涌水塘及大欖郊野公園郊遊建議

時任港督葛量洪(右二)亦曾到大欖涌水塘的工地視察。(網上圖片)
時任港督葛量洪(右二)亦曾到大欖涌水塘的工地視察。(網上圖片)

大欖涌水塘未能滿足社會 引入東江水始解決水荒

  然而,施工進度趕不上人口增長,動工時政府已預視儲水量未能滿足社會需求,決定將主壩加高,由50米增至66.6米。1957年水塘落成,儲水量達45億加倫;7年後擴建北部集水區,首次建造灌溉水塘,供農民使用。

  隨着60年代引入東江水、70年代屯門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運作,大欖涌水塘分別成為東江水及蒸餾淡水的水庫。2013年於屯門濾水廠設置本港首個水力發電渦輪機組,水源更由大欖涌水塘提供。

  儘管水塘最終未能「永遠解決水荒」,但大半世紀以來都肩負香港歷史水務重任,「千島湖」絕非浪得虛名!

航拍大欖涌水塘與水壩。(圖片來源:Getty)
航拍大欖涌水塘與水壩。(圖片來源:Getty)

觀音借庫 源於中國文化孝子故事

告別了UA戲院! 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3:15

被歲月剪斷的香港文化?認識上海理髮廳的「飛髮」人情味

2:19

由9座到19座 香港小巴半世紀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2:40

由《72家房客》到《制水歌》 重溫香港制水歷史

「西江東輸」引水工程過半 有望明年底供水粵港澳大灣區

2:09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images當代中國-飛凡香港-1963年香港制水4天供水4小時叫苦連天

1963年香港制水 4天供水4小時叫苦連天

1:58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香港隧道|興建獅子山隧道為了解決制水?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香港興建萬宜水庫擺脫制水威脅

香港興建萬宜水庫 40年來供水不斷 擺脫制水危機

2:17

大欖涌水塘 肩負香港歷史水務重任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