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 赶五穷 迎财神 农历新年在华人社会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新正头”有各式各样的习俗和仪式,例如在年初五的时候,就有“赶五穷”的习俗。 “五穷”,又称为“五鬼”,是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单从字面便知“五穷”是负面东西,在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送穷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必须要送走。 那么,在年初五要做什么来“破五”呢?通常人们会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腊月三十到...
初一不出门 初二拜家门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中国人对农历新年非常重视,因此在新正头也有很多习俗,且十分讲究,稍有不慎未来一年便有可能诸事不顺。 民间有一个说法是“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门”,明明大年初一是出外拜年的好日子,为什么会不应该出门呢? 古代的人们认为,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人都是有财气、有福气的,如果出门的话便会把财气外泄,未来一年便会变得贫穷。 此外,出门有可能会有些意外,万一年初一有任何闪失都会对未来一年运程造成不利,因而有...
腊月二十六 炖猪肉 中国传统习俗中,腊月廿六有什么要做呢? 中国年谣《北京忙年歌》写道:“二十六,炖猪肉”。 过去,一般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比较多,吃饭有一餐没一餐,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做菜。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
年廿六洗福禄 一到年尾,就每天都有活动,到了年廿六便要洗福禄。 所谓洗福禄,意思就是在腊月二十六这天,人们要进行洗浴,这样未来一年的“福禄”才会多。 以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洗去陈旧气,迎来新喜气;或是洗去倒霉运,天天逢好运。 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以及“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 除了洗福禄外,在传统上年廿六还有“割年肉...
年廿四开炸 年廿五蒸糕 过农历新年,当然少不了要有各式各样的糕点。 香滑的年糕、甘香可口的萝卜糕、口感一流的马蹄糕等,都是香港人过年必备的美点。 今时今日要享用各式过年糕点,到商店和超级市场便能轻易买到。 不过在中国古代,制作贺年糕点就非常讲究。因为古人认为,年糕谐音“年高”,即“年年高”,意味着明年将步步高升,财源滚滚。 为了取得好意头,蒸糕过程一定不能马虎,万一这些糕蒸得不好,意味着未来一年都不会有好日子(不能高)。 除了要蒸好...
谢灶:官三民四船家五 年近岁晚,不少旧式食肆仍有谢灶的习俗仪式,以答谢掌管厨房安危的神明一年以来的关照。 “民间谢灶”,最初源于古人拜火的习俗,后来就演变成通过祭祀“酬谢”灶君的习俗。 相传灶君会在每年年末都返回天庭,将人间善恶向玉帝报告,所以一众百姓,为免被灶君打小报告,希望以“谢灶”这个形式讨好灶君,从而产生出这个传统习俗了。 说到谢灶,中国传统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讲法。 传统上,年廿三...
每日一词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