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烧鬚 听“老猫烧鬚”的传说,就知道中国文字的有趣之处。 时下犯罪手法层出不穷﹐也多了“老猫烧鬚”的个案。例如知名收藏家买入仿真度极高的冒牌名表、人称股神的投资专家错手收购帐目造假的公司,又或成功商人堕入商业骗案之类。 具备丰富社会经验、在自己的范畴上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士,竟然一时失手,在熟悉的领域中表现不出应有的水准,甚至招来损失,便是广东话“老猫烧...
豆泥 形容人或事的水平或质素较差,难登大雅之堂是广东话俗语“豆泥”的意思。“豆泥”也真的与豆有关。 形容人“豆泥”,例如这人半生潦倒, 一身破烂衣着,外表颇为豆泥。至于事物,例如现今手机日新月异,除了基本通话和高分辨率拍摄,还有放大缩小的屏幕,难怪无论外型和功能都相当豆泥的上一代手机,不再受市场欢迎了。 豆泥与糕饼饀料有关。话说南方的甜点中,以莲子製成的莲蓉价格最贵,其次是红荳煮成的红豆蓉,...
电灯柱挂老鼠箱 哪怕是最厌恶、用来盛载老鼠尸体的事情﹐都可以变得浪漫。由以往香港一场大鼠疫而来的俗语“电灯柱挂老鼠箱”,现用来比喻人身高悬殊﹐没有贬义,却是有趣的画面! 例如一对情侣。身型矫小的她倚偎在昂藏七呎的男朋友身边,看上去就如电灯柱挂老鼠箱。 老鼠箱的出现沿于本港1894年开始的一场大鼠疫,逾2万人受感染死亡,是本港有纪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老鼠为患,于是港英政府在电灯柱上,挂上一个黑色的老鼠箱,并鼓励市民把捡到的死老鼠放进这些老鼠箱,以减慢疫情。...
剃人头者 人亦剃其头 “剃人头者,人亦剃其头。”帮人剃头的人,最终也会被人剃头。这句话指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句话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明朝灭亡,满清入关,清廷下剃头令,命令所有汉人必须跟满清习俗剃头,并将后面的头发束成长辫子,当时便有“剃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语。 有人便为此作了一首《剃头歌》:“闻道头堪剃,而今尽剃头。有头皆要剃,不剃不成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有传这首歌的作者,是明...
将军额上能跑马 大家都比较多听到“宰相肚里可撑船”这一句,原来有另一句匹配的话:“将军额上能跑马”,指的也是“大人不计小人过”、“大人有大量”,人要成大事必要能有容人之量。 这里的“将军”指的是北宋时期的狄青。 狄青自幼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狄青十多岁时,曾被流氓欺负,哥哥出手相助,打得对方重伤。狄青代哥哥顶罪,入狱时在额头上被刺上标记。 出狱以后,狄青从军,很快便成为大将军。军中将士对狄青额上的标记议论纷纷,副将更认为应将谈论这事的将士们处罚,但狄青却认为自己...
宰相肚里可撑船 这里的宰相是指宋朝变法家兼承相王安石,“肚里可撑船”指他甚有气度,宽宏大量。这背后藏着一个关于王安石的故事。 话说王安石中年丧妻,娶了一个小妾回来。小妾貌美如花,有点学识,亦正值双十年华,但王安石贵为宰相,每天早出晚归,冷落了小妾。小妾不甘寂寞,跟宰相家的年青仆人偷情起来了。 消息很快传遍宰相府。王安石为查出真相,有一晚表示外出,但却静悄悄藏在花园,很快便听到小妾跟年青仆人在房内偷情的声音。王安石气上...
哑子食黄连 有苦自己知 “哑子”是生理上缺乏语言能力的人,“黄连”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是数一数二最苦的常用中草药。哑子吃了黄连,想一想,情境会是怎样? 哑子吃了最苦的黄莲,说不出话,所有的苦,只能吃进肚子里,不能向人表白,只有自己才知道。这句说话比喻有些苦况自己才知道,不会对人言。 哑巴吃了黄连之后的苦况,跟广东话“暗哑抵”或“食死猫”有点类似。 警匪片中警方的卧底或线人,其职责便是深入贼匪的巢穴取得情报,然后通知警方,在贼匪那里工作会受不...
无事献殷勤 非奸即盗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是古人流下来的俗语,其出处已经难以深究。殷勤指殷切、诚恳的说话、态度、事情。没有什么事情而献上殷切、诚恳的说话、态度、事情,甚至礼物,相信对方心怀不轨,不是“奸”人,就是强“盗”。 用“奸”和“盗”来形容“献殷勤”的人,当然有点夸张,但“献殷勤”的人,很大可能是已做了不光明磊落的事情,因此作贼心虚,或有事相求,所以才做出献殷勤的举动。 例如丈夫跟其他女子有染,但迷途知返,回家对妻子百般迁就、呵护备至;相反,妻子对丈夫有大要求,亦可能借机献殷勤,令丈夫接受及运行自己所思所...
三个臭皮匠 胜过一个诸葛亮 “臭皮匠”指的是平民百姓、凡夫俗子,诸葛亮则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对中国历史有一点认识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对政治、天文、地理、军事等均知识满满。凡夫俗子如何赢得过旷世奇才? 据《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描述,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联同孙权,合力打败曹操的重要一战,成为日后建立魏、蜀、吴三分鼎立之局的关键。赤壁之战之前,上演过多场斗智斗力的好戏,其中,在火烧连环船前,诸葛亮上演了一幕草船借箭,轻轻鬆鬆从曹军取得十万多支箭。原来在准备草船借箭的妙计时,出现了一段小插曲,...
膝头哥唔食辣椒酱 俗语“膝头哥唔食辣椒酱”的字数较长,却有不少香港人的口头禅,因为颇为搞笑,“膝头哥”与“辣椒酱”有什么关系呢? 膝头哥是膝盖,身体的一部份;原称是膝头髁,髁是膝盖骨,“髁”与“哥”发音相近,才产生“膝头哥”这个说法。 不明就裡的人,以为膝头哥是一个人呢!这就更为俗语添上多一分幽默感了。 膝盖当然不会吃东西,亦不吃辣椒酱。至于何以用辣椒酱已难以追究。 然而,这俗语顺口铿锵,膝头哥和辣椒酱发音不同,却配...
食白果 白果即银杏,广东话俗语“食白果”令不少人误会是食银杏,但原来这里指的白果,其实是鸡蛋。 原来在古代﹐鸡蛋又称白果或白团。唐朝的小说《冥报记》:“周武帝谓鸡卵曰白圑”;到了清朝的小说《糊涂世界》中的角色伍琼芳不吃鸡蛋,到酒家点菜时又不好意思对店家说明,点了一道菜叫“偎白果”﹐谁知“那两个白果,还是鸡蛋,平常从不吃的”。 食蛋在广东话中有零分的意思,如考试食零鸡蛋,球队食零鸡蛋。 ...
无牙老虎 老虎个性凶猛﹐ 但马戏团为了驯服老虎把它的牙全部拔掉,老虎张大口却没了尖脱的牙齿,雄威就大大减去了。“无牙老虎”其实又几形象化的。 广东话俗语有“无牙老虎”,喻意是某人或事情虚有其表,实际却是没有太多能耐,就如一头没有牙齿的老虎,虽然外表令人畏惧,但其攻击力已大大减弱。 一家死气沉沉的企业近期成立了一个业务改革委员会,向各部门提出改革的意见,但委员会只是无牙老虎﹐除提出意见外,并无权要求部门推行改革。想像一下,“无牙老虎”...
炖冬菇 广东话俗语背后故事很多﹐不懂个中由来难免闹出笑话,甚至得罪朋友。细心讲究的家庭主妇家中宴客,端上炖鸡汤时会先把汤中材料之一冬菇拿走,你知道为什么吗? 按照以往的传统,如果在家中宴请亲朋,细心讲究的家庭主妇都会在端上炖鸡汤时,先把汤中材料之一冬菇拿走,既可以保留炖汤内有鸡和菇的鲜味,又不会看到那隻令人不甚畅快的炖冬菇,为何冬菇会让人不快? 因为俗语“炖冬菇”解作被降职,被降职工资减少、职权被削,工作前景还极不明朗﹐打工一族无不怕得要命。 “...
鳄鱼头老衬底 有说相由心生,精明强悍的人样子也特别醒目,令人望而生敬,却偏偏有句广东话俗语“鳄鱼头老衬底”指某人看似醒目强悍,借用了鳄鱼聪明和悍猛的形象,但真正的本色并非如此。 先说“老衬”的解释,其一是指愚蠢的、容易被人欺骗或欺负的人。另一解释与婚姻有关,两家因姻亲结缘,男士取妻可说成“做老衬”,港人熟悉的《老衬之歌》“成个老衬,从此被困,甜蜜丝丝渗入心。”描述了“做了老衬”失去单身自由生活,但又感觉甜蜜的心情。 “鳄鱼头老衬底”中的“老衬”与婚姻无关,而是指愚蠢的...
朱义盛 朱义盛指的是仿真的金饰或珠宝,有的造工甚为精细,几可乱真,还大有捧场客;但相对真金首饰及珠宝,在六、七十年代社会还未发达的时代,朱义盛珠宝就帮助基层百姓在婚嫁喜宴上发挥了极大的生活意义,但不说不知到,原来朱义盛真有其人。 朱义盛原是一名清道光年间在佛山的商人,以自己的名字开了一家首饰店。以价值便宜的紫铜镀金製成仿金饰出售,色泽跟真金的首饰极为相似,价钱还平了一大截。结果,朱义盛的店大受欢迎,还开了多家分店;可见朱义盛并不差。 七十至八十年的香港,仿真金的寿桃型金牌还大受欢迎。这个朱义盛寿桃金牌几块钱一个,是细细...
偷鸡唔到蚀拃米 话说古时有小偷以酒混合了米,给财主家里养的鸡吃,鸡吃后醉昏了,小偷成功偷了鸡,但最后还是被财主发现并送官究治。于是“偷鸡唔到蚀拃米”,就凡指做了坏事或想占一些便宜,但最终失败,还招来损失。 “一拃米”中的“拃”是量词,则一把米,大约是四分之一碗米。例如,那名车主为了节省泊车费用,冒险把车违例泊在路旁,结果被罚了告票,真是偷鸡唔到蚀拃米。 这个说法在清代已经出现,当时有一本小说《说岳全传》讲述南宋名将岳飞抗金的故事。其中一回指岳飞奉旨回朝,途中与手下张保来到河边,但河边的桥断裂了。...
床下底吹喇叭 早年本港报章曾报道,一名妇人在家中床下底无意中发现手枪和子弹,于是报警求助。香港家庭生活空间大多狭窄,床底下那丁点的空间当然不放过,是存放杂物或私人物品的好地方。遻起床下底,其实一些广东俗语都由床下底衍生出来的。 就如“床下底吹喇叭”,喻意是低声下气。试想像在不可能挺直身子、只能勉强俯趴的床下底,吹奏喇叭根本是不可能,极其量只能发出微弱的怪声,比喻人们理亏或有求于他人时,往往会把说话的声量放细,不敢辩驳的情形,低声下气似的。例如,那名售货员不小心摔破了店内名贵的水晶酒瓶,只好“床下底吹喇叭”,低声下气请求...
太岁头上动土 中国古代民间相信,太岁是百神之首,如果在太岁头上做些动作,必会招惹凶星临门。 现代人用这句话,泛指胆敢冒犯有权有势的人。 至于此话由来,有指在唐朝末年,统治者荒淫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其中以黄巢为首的民军最为出众,史上称为黄巢起义(或黄巢之乱)。 黄巢曾经率领部众经过临潼县,刚巧有一座巨大的山坟阻挡着前进的路,原来那个山坟是汉高祖刘邦父亲的,黄巢借来了一把...
老虎头上捉虱乸 找死 如果有人不识好歹,硬要往死里闯,我们会形容他“老虎头上捉虱乸”又或是“老虎头上钉虱子”,其下场很大机会是“找死”。与老虎有关的歇后语其实颇多的。 人所共知,老虎是凶猛的野兽,森林里的动物也不会靠近他,它的头(包括其他部位)更无人愿意触摸,所以如果有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硬要在老虎的头上捉虱子,当然下场不会好,是自找麻烦、自掘坟墓之举。 其他与老虎这动物相关的歇后语有很多,包括“老虎头上打苍蝇”、“老虎嘴里拔牙”、“老虎嘴上拔毛”、...
有事钟无艳 无事夏迎春 如果朋友批评你:“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即指你有需要时才找朋友,不需要时就去找别的人,重色轻友,不够朋友。问题是:人人都知钟无艳奇丑无比,却为何能成为皇后? 这句话的典故可追溯至战国时代齐国。当时的齐宣王纵情声色、不理国事,国家积弱无力。一名叫钟无艳的女子,年届四十,自荐见齐宣王,道出齐国积弱之处,力陈利害。齐宣王接纳其意见,开展一系列富国强兵政策,并立钟无艳为王后。 然而,钟无艳长得十分丑陋。她原名钟离春,是无盐邑人,后来就被称为钟无盐,又叫钟无...
唔使问阿贵 “唔使问阿贵”,究竟谁是阿贵? “唔使问阿贵”,表示事情已很清楚明显,没有必要再向他人求证了。例如,某人在工作上态度积极,野心勃勃的样子,唔使问阿贵,他一定想升职了。又例如,某人平时总是严肃非常,不苟言笑,今天突然笑容满脸,唔使问阿贵,他一定遇到大喜事了。 “唔使问阿贵”有肯定的语气,偏偏这个俗语的由来有多个不同的版本,没法...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