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鸡焉用牛刀 鸡和牛是两种尺码相差甚远的禽畜,杀鸡用宰牛的刀,实在有点小提大做,多此一举。 例如幼稚园生要做一个关于动物的研习报告,让学生跟不同动物拍照,然后略为介绍一下便可,但用上博士论文的资料和方法,绝对是“割鸡焉用牛刀”了吧! 句子的典故是这样的: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担任鲁国武城首长时,用礼乐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听到武城一片弦乐歌声,便微微笑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
红颜祸水 中国历代有不少皇帝,都是贪图女色只顾逸乐,部份更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覆亡,我们称之为红颜祸水。为什么叫“祸水”而非“祸国”呢? 夏桀宠爱妺喜,种下夏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妺喜被视为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其后又陆续出现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当越王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时,大臣伍子胥进言:“臣闻: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不过,英雄难过美人关。红颜祸水持续不绝,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人在做 天在看 当我们看见一些不公义的事情,但又无力扭转结果的时候,我们总会说“人在做,天在看”,意思是人们现在做的坏事,上天都已看在眼里,只是等待时机给予报应,因为此话的歇后语是“举头三尺有神明”。 由远古至今,很多人都相信有鬼神、报应之说。因此一个人所作的一言一行,必须对得住天地良心,才能做到“平心不作亏心事,半夜敲门也不惊”。既然一切事情由神明所掌握,所以最终也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善恶皆报。 在《三国演义》中,有人问诸葛孔明已经五次北伐魏国失败,为何仍...
一样米养百样人 “一样米养百样人”这句话相信大家一点都不陌生,比喻别人和自己之间的思想与行为各有不同,当然更不能期望跟自己一样。 例如某人一向十分豪爽,不拘小节,但为了那十元八块的优惠,竟跟朋友闹翻了天,实在超乎想像,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事实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向、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都不尽相同,即使要好的朋友,甚至一起成长的兄弟姊妹,食同样的东西长大,都会对事物有不同见解,另一句俗语:“若要人似我,除非两个我”,也...
三魂唔见七魄 当我们要形容某人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表现惊惊慌慌的时候,便是用广东话俗语的“三魂唔见七魄”。 魂魄难免令人想起鬼魂之说,但“三魂唔见七魄”未必因为遇上鬼魂,例如他在街上偶然碰到心仪的偶像歌手,顿时呆住了,“三魂唔见七魄”似的,只懂傻傻地、两眼紧紧凝望着偶像。又例如遇到意外或突如其来的事情等,那一刻神不守舍,不懂反应,都可以是“三魂唔见七魄”。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有魂魄之说,其后道家提...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中国志怪小说《山海经》是一部结合人物地理和神话传说的奇书,内里记载了不少传说中的妖怪和怪兽,亦有许多参考价值甚高、真实的大自然川河和动植物等。 一条能吞掉大象的蛇,在《山海经》有所记载—“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腹之,无心腹之疾。”这种蛇叫巴蛇,足以把大象吞噬,并在三年后才把大象的骨头吐出来;而这种巴蛇,据说能够医治心腹的疾病。 巴蛇是否真的存在,已无从得知,亦有说法指这是《山海经》的暗藏密码,实际是另有所指。 而俗语“人心不足...
妹仔大过主人婆 俗语中的“妹仔大过主人婆”,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喧宾夺主或本末倒置。 “妹仔”是旧社会中未成年的婢女,跟现时的工人姐姐不同,前者是未成年兼卖身的,后者当然过了合法的聘用年龄,而且是合约制,有劳工法例作保障。 中国旧社会有蓄养奴婢之陋习,加上重男轻女,出身贫家的年幼女童有机会被卖到富贵人家当妹仔,这些主人家甚至把妹仔如货物般转售。至于“主人婆”便是富贵人家的女主人...
大石砸死蟹 在之前疫情期间,部分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缺乏沟通,例如在没有咨询下要求所有员工减薪,结果被批评做法“大石砸死蟹”,员工在强权下反抗不得,只能敢怒不敢言。这些“大石砸死蟹”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现实社会中的确“蟹影处处”,例如政府强推政策、公营运输机构申请集体加价、学校要求家长捐款等等,也有“大石砸死蟹”的味道。 俗语“大石砸死蟹”正是以蟹被大石重重压住,比喻人们受制或屈服强权之下,没有选择和反抗的余地。而“砸死蟹”并非指蟹已死去,而是指重重砸住的意思。“砸”字有压住或打碎等意思。例...
浪子回头金不换 “浪子”是不务正业和生活不覊的人。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来自明朝一个民间故事。 主角名叫天宝(亦有指天赐)生于大富之家。他挥霍无道,未几家财散尽,流落街头。 一天,天宝晕倒在街,获王员外相救。天宝曾读书识字,于是王员外让他教自己的女儿读书。过了一段时间,天宝竟故态复萌,轻薄王员外的女儿。为了保存名声,王员外悄悄把天宝送走,叫他不要再回来。天宝感到万分羞惭,并发奋读书,其后...
打烂沙盘璺到㞘 广东话“打烂沙盘璺到㞘”的俗写是“打烂沙盘问到笃”,因为“璺”与广东话“问”、“㞘”和广东话“笃”冋音,后者笔划也较简单,容易流传。 “璺”指裂纹,“㞘”是底部,而“沙盘”是以陶泥和沙子烧制而成的器皿,易碎亦不耐用。“打烂沙盘璺到㞘”原意是打破沙盘时,这个器皿会出现裂纹,并一直伸延至沙盘的底部。其后,民间以“璺”改为“问”,形容人们对事情追查得透彻、清清楚楚问个明白,寻根究底,其反义词是一知半解。 例如这名学者对研究认真专注...
初生之犊不畏虎 “初生之犊不畏虎”中的“犊”是小牛,刚出生小牛是食物链中弱小的猎物,悍猛的老虎是捕食者。这句话比喻胆大敢做,无所畏惧的年轻人。 例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年轻人应当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气魄,面对困难也不要轻言退缩。 “初生之犊”出自《庄子‧知北游篇》,原意是要教人如何得道,其中一个条件是“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犹如新生的小牛无知无心,也无所求。其后﹐小说借用“初生之犊”,如《三国演义》中,曹军有一名叫庞德的将军...
打退堂鼓 打退堂鼓又作“打散堂鼓”,是古代官吏审理案件时的仪式。 公堂(即现代的法院)内鼓声响起,表示官吏离堂休息,暂停办公。被陷害杀人、含冤而死的小说人物窦娥被押上公堂,《窦娥冤》载“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描述太守审理完案件后,命令左右差使打散堂鼓,自己也坐马返回私宅了。 俗语“打退堂鼓”又有一个意思,指人们决定完成某些事情后,却畏缩不前或...
黑白天鹅 俗语黑白天鹅的下一句是“日哦夜哦”。其实这句俗语与天鹅没有多大关系,而是以黑天鹅的“黑”代表黑夜、晚上,白天鹅的“白”代表白天、日间。 “鹅”的广东话发音与象声词“哦”十分相近,它并非指天鹅的叫声,因为天鹅的叫声颇为高音,也没不是哦哦般叫唤。这个俗语实际是取了“鹅”与“哦”发音近似,指某人说话啰唆、喋喋不休、令人烦厌。 通常与自己朝夕相对的伴侣才可能“日哦夜哦”,这句俗语多形容伴侣,又以女性为主。例如某男士投诉,他的妻子跟从前...
冬瓜豆腐 人们对死亡的忌讳在俗语上亦反映出来。“冬瓜豆腐”并非指一道菜式,而是暗指遭逢不测,取自民间在办理丧事后的解秽酒。 席上,一碗糖水、七道斋菜,传统的主菜是冬瓜和豆腐,以蓝边白碟盛菜。因此,冬瓜和豆腐亦婉转地比喻遇到不测。 另一俗语“衫长裤短”与“冬瓜豆腐”相似,前者来自成语三长两短,也指遇到严重和威胁性命的事故或意外。正亦因为人们对死亡的忌讳,就连三长两短都不愿意直接说出来,而是以同音字“衫”取代“三”,“...
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曾单人匹马,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返回刘备的阵营。 故事描述一次刘备军战败,关羽和结拜兄弟刘备的其中两名夫人同被带到曹营。爱才的曹操一直有意招降关羽,期间对关羽礼待有加,但关羽无意归顺,并请求一直到义兄刘备的消息就离去。曹操勉强答应了,而关羽在取得曹操的放行文书前,已急于带两名嫂夫人离开。期间遇到曹军的阻挠,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人突破了五个曹军关...
笼里鸡作反 俗语“笼里鸡作反”意思是一帮人明争暗斗或公然斗争,并不团结,是贬义,亦即是所谓的窝里斗,同一个组织的人不止不团结,更自己人打自己人。 例如,某个家族成员为了谋夺祖宗的家财,多年来明争暗斗,互揭私隐与恶行,正是“笼里鸡作反”,并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笑话。 放在同一笼里的鸡只被视为是一伙的,可惜并没有团结起来,反而互相攻击。 至于作反则是造反的意思,古时多指政变以推翻现有的政变,被视为叛逆的死罪,现在仍保留背叛或叛变的意思,亦可...
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出处有不同说法,都是殊途同归,训诫人们切勿贪财。 有说古时有位家财万贯的商人,家中各人为了霸占家产,早已各怀鬼胎。这名商人于是请来两名挑夫,把家中的金银抬到山中埋掉。两名挑夫也财迷心窍,一个在饭中下毒,不知道自己已中毒的那个挑夫,又用扁担把另一个打死,当以为可以霸占财宝,岂料亦告毒发身亡。两名挑夫都因贪财而死,林中鸟儿啄食挑夫的尸体也中毒死去。...
无间道 演艺娱乐界对大众文化影响重大,电影《无间道》的戏名便成为“间谍”的广东话俗语。 电影讲述警方和犯罪集团互相派出卧底到对方阵营,企图取得情报,中间少不了血腥和打斗场面。由于以卧底为主题,于是戏迷以“无间道”暗喻卧底或出卖情报的人。例如某人爱向上司打小报告,难怪同事们对他这名无间道特别避忌,也不愿跟他来往了。 无间道这个俗语的兴起,令人对佛家的无间地狱产生兴趣。这是佛家中的第...
四大长老 武侠小说中的帮派四大长老一般是非常资深、功夫了得,加上地位举足轻重,深受重视。 在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丐帮的四大长老分别是—忠诚可靠的鲁有脚、脾气暴躁的梁长老、阴险的彭长老和在帮中威信最高的简长老,为小说添上不少色彩。广东话俚语“四大长老”采用了得高望重的元素,以“四大长老”指家中四位备受尊敬的长辈,即子女的外公、外婆、爷爷和嫲嫲。他们当然年纪不小,也符合了“老”...
竹织鸭 竹织鸭是民间一种手工艺品,以竹叶编织而成,具备鸭的形态,当然内里是空心的,试问谁会花心思在这小玩意内加入皮肉或内臓? 偏偏人们就拿竹织鸭内里空心作为话题,暗示人们没有心肝。在感情事上,若遇上情场骗子或对自己没有爱意的人,都可以说是碰上没有心肝的竹织鸭。忘恩负义的人也是竹织鸭,因为没心肝也指没有良心的人。 没有心肝也可解作没有用心做事,例如这个人总是对事情爱理不理,对重要的事情毫不用心,失业的他竟然连见工的日期...
喇叭裤 喇叭裤曾于六、七十年代大行其道,由著名乐队ABBA,到本港温拿乐队的成员,都对喇叭裤情有独钟,配上紧身上衣或衬衫,象征当时年青人的时尚潮流,你又知不知道喇叭裤衍生了一句有趣的俗语? 这种流行了二、三十年的时装潮物,也被人视为一种隐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话何解? 喇叭裤是一种从膝盖处向下变宽,裤腿呈钟形或喇叭形的裤子,其上部分的剪裁是贴近大腿的,属“髀上不足,髀下有余”的设计,即髀上设计狭窄,但髀下则宽松。广东话俗语爱借其音,遂成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状况处中...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