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油捞饭 美味的豉油捞饭,在热呼呼的白饭上,淋上深褐色的豉油,顿时为平凡的白饭添上鲜味。广东话俗语“豉油捞饭”,又有另一含意。 豉油捞饭在二次大战后,深受本港家庭喜爱,原因是那时社会资源缺乏;至今,在讲求天然和简单饮食的人士中﹐也同样被受爱戴,当然选购豉油时也更讲究。 然而,广东话俗语“豉油捞饭”似乎对这款美食有点不公道,是指别人没有真材实料,只懂装模作样,淋上豉油的白饭还不过是白饭而已,何必“整色整水”;出处已难以追...
单眼佬睇老婆 单眼佬是只有一隻眼晴能看得见的男士。广东话俗语中,有不少以单眼佬起头的俗语,例如有“单眼佬睇文章”和“单眼佬睇玻璃窗”等,当中以“单眼佬睇老婆”较广为使用。 从科学角度,只有一隻眼睛看东西,较难正确掌握物件的距离和深度,视力难免较差。不过,“单眼佬睇老婆”不谈科学,而是形象化地描绘单眼佬的外貌特征——只有一隻眼。 “单眼佬睇老婆”指“一眼睇晒”。 原因是事情很简单,即使只用一隻眼已看得很清楚,完全看真、看明白了。例如,这名热爱数学并学习奥数多年的...
和尚担遮 无法无天 疫情之下,全球疫苗供应紧张,但有些国家的高官竟然串通卫生部门的官员,偷取用公帑买来的疫苗私下注射,简直是和尚担遮,无法无天!和尚与世无争,为什么会与无法无天拉上关系? 《水浒传》中,由市井流氓当上太尉的高俅﹐滥权贪财兼残害忠良,也是和尚担遮﹐无法无天的例子。目无法纪、知法犯法、专横霸道等令人发指的行为,也可用广东话俗语“和尚担遮”来形容。 这句俗语很有猜灯詸的味道。首先,佛家的僧侣(即和尚)会把头发剃光,称为剃度。取和尚没有头发(即光头)的形象,配合“发”...
食碗面 反碗底 中国人对于“碗”有很多象征意义,例如饱腹、生活、财富等等;同时对于碗的处理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外文化不同,往往也会引申出截然不同的有趣含意。 日式料理蛋包饭的做法,是先把炒好的炒饭放进碗内,再把碗口连同炒饭向碟一反﹐饭便会整齐地放到碟上,然后再在饭面淋上蛋。不过,把碗口向下,碗的底部向上这个动作,在中国人的餐桌礼仪中,是无礼的举动。因为只有拜祭先人时,人们才会把拜祭先人的饭盛进碗中,再倒转碗把饭倒出来。 广东话俗语“食碗面,反碗底”...
猪笼入水 祝福人家“猪笼入水”,意思是财源广进,赚到盆满钵满!古人喜欢把生活的寻常之物,加以发挥应用于情感表达上,往往生动有力。 古时的中国,农民以竹编成网状的猪笼,每一个猪笼放一头猪,然后把猪抬到市场。由于猪笼四边呈网状﹐而网的形状颇大,猪被网卡住﹐在笼中动弹不得,农夫抬猪时也稍为轻鬆。 “猪笼入水”体现民间丰富的想像力,把猪笼扔入水中,水便从四方八面涌入笼,水为“财”,就像财富从四方八面涌进来,喻意赚到盆满钵满,财源...
摸门钉 中国古时的城门、庙宇和大宅极具气派,门前会嵌上整齐排列、凸起的门钉。“门钉”背后有不同的历史趣味故事。 在春秋时期,《墨子·备城门》记载:“门扇薄植,皆凿半尺,一寸一涿弋,弋长二寸,见一寸,相去七寸,厚涂之以备火”。涿弋(即门钉)是古城门上嵌装的尖圆形木橛,大小、排列有序,并涂上一层厚泥土防火。门钉由最初防卫之用,其后古代北方的妇女摸城门或庙宇的门钉,祈求好运、求子(因“钉”与表示子嗣的“丁”同音...
刀仔锯大树 “刀仔锯大树”这句话在70年代后期的香港,唱至街知巷闻。那时候电视台播出一出青春偶像戏,型男美女再结合都市历险的紧张元素,风靡一时。 剧集主题曲其中一段:“成就要靠际遇,世界满佈妙事,应该闯闯世面 ,莫迟疑。望下花花世面, 好多新鲜怪事,一把刀仔可以锯大树。” 看似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正如一张小刀怎可以锯断大树粗大的树干?但在满佈妙事的世界,新鲜怪事亦会出现。“刀仔锯大树”反映了香港当年充满机遇的美好环境。 “刀仔锯大树”...
湿水炮仗 怎会响 广东话的“湿水炮仗”与英文的“damp squib”字面意思相近,后者是弄湿了的小型烟火,squib在点燃后会发出嘶嘶声。Damp squib 指现实与期望有落差,结果令人失望。中西文化各异,结合了本港独有的生活文化,“湿水炮仗”的解释完全不同。 本港在1967年中﹐禁止市民藏有烟花和炮竹(亦称炮仗)。在此之前,每逢店舖开张和过年过节,酒家或商舖都会燃放炮仗。 由于设计的缺憾,一大串炮仗中可能有数枚没有烧着爆开。于是燃放炮仗后,为安全起见,人们会在炮仗碎上洒水,防止未烧著的炮仗有机会重燃。 同时,这也吸引在旁观看的小孩抢先执拾﹐拾一些未...
放飞机 “你呢个飞机友,成日放飞机,迟早无人同你做朋友!”,究竟“飞机”与“不信守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飞机友是经常放飞机的人,他们喜欢失约,例如答应出席某个聚会后,却没有现身,有的连解释也没有,甚至不会事先通知,害得别人白等一场。 “放飞机”亦指人没有守信用。这个俗语的由来难以追究,有说是因为本港曾经有一场飞行表演因天气和机件故障等问题,多次改期后最终取消。 同样有趣的是,古人对失约的行为也...
阿茂整饼 无嗰样整嗰样 阿茂整饼,无嗰样整嗰样!这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多此一举,不但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把事情弄糟了。不过,阿茂整饼的原意其实不是这样的。 广东话俗语说某人“阿茂整饼”﹐意思是真是累人累事。 例如﹐有的政治人物不会体恤民情,推出的政策往往事倍功半,浪费公帑,难怪市民批评他经常“阿茂整饼”! 阿茂是否真有其人﹐已不得而知。 有传广州曾有一名出色的做饼师傅(也有指是点心师傅)名叫阿茂,店舖生意很好。勤力的阿茂见到那些饼食快将售完,...
留番拜山先讲 遇上讨厌的人向自己喋喋不休,话题乏味﹐耳朵受罪的时候﹐可能会严肃地向他说:“你这么多话题,不如留番拜山先讲吧”,警告他立即闭嘴! 广东话俗语“留番拜山先讲”强而有力地中断别人的谈话,当然不是真的相约拜山时再讨论,而是不会再有机会谈论下去。至于“拜山”是指清明节和重阳节扫墓,孝子儿孙表达对祖先的敬重,笃行纯孝,慎终追远。中国人很少拿祖先的事情来开玩话。所以,这俗语多少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运用时要特别留意。 另外,有说“...
食过夜粥 今天,若有人说你“食过夜粥㖞”,并非说你真的宵夜时常常吃粥,而是对你加以赞赏! 广东话以“食过夜粥”形容学习武术的人,而习武人士大多身手敏捷,以此比喻人身手不错。 不过,也不一定只是指武术极为精湛的人,例如“看你身手敏捷,刚才在公司的周年表演中还表演翻筋斗,应该是食过下夜粥了”。 当然,此处所讲的,也不限于中国武术,各国的武艺都包括在内。例如某人曾学习泰拳或跆拳道,亦可...
十月芥菜 若要选一种与民间俗语“最有关连”的蔬菜,芥菜必定榜上有名。广东话有“十月芥菜”﹐台湾俗语还有“六月芥菜”和“十二月芥菜”,总对是结合了芥菜成长和民间丰富的想像力。 味苦带甘的芥菜是港人的常吃蔬菜,分为大叶芥菜和包心芥菜等种类。 大致而言,农曆10月芥菜陆续长出花心,这时仍未能收割,但展现了芥菜的生命力。广东话取芥菜长花心为“起心”,比喻少女情窦初开。往时粤语长片中的爱情故事,很多时也用“十月芥菜”含蓄地指女主角对男主角有意,而不直接表达出来,与当年较保守...
呃鬼食豆腐 “看你平常走路也会喘气,现在竟然说自己单人匹马制服了10名持刀大汉,真是呃鬼食豆腐﹐揾鬼信!”形容别人编了一个大谎话,离谱至极,根本没有人会相信,正是广东话俗语——“呃鬼食豆腐”的意思。究竟“鬼”与“豆腐”有什么关系呢? “呃鬼食豆腐”由于多是口传,这个俗语已难以确定起源,民间亦出现不同的鬼故事以作解释。一句俗语的来源有不同的版本,正是广东话俗语的一大特色。 这里也说一些鬼故事。话说孟兰节时,有一名生性吝啬的人以鸭和豆腐祭鬼。鸭是贵价的菜式,豆腐价钱平是低档货。用来拜祭鬼魂的食品不会回收食用,但那人竟然把鸭取回...
三分颜色上大红 我们骂人“三分颜色上大红”时,往往脸露凶恶的目的,究竟,数字与颜色有什么关系呢? 香港是中西合璧的大都会,本港女性结緍除了披上白緍纱,也会穿大红裙褂。 大红色有喜气洋洋的感觉,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很受喜爱。古时,在布料染上大红需要一定数量的染料﹐没有足够的染料,颜色便会过浅,更完全不能表达喜庆的感觉。 广东话里面的“三分颜色上大红”这句歇后语,便表达了只有三分(即不足够)的染...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