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柠檬 维他命C丰富的柠檬是美容和保健的恩物,却不是人见人爱。因为被别人请食柠檬是痛苦和心酸的。 这个俗语以往多用于男女感情事上,例如少女拒絶某男士的追求,便等于请他食柠檬,使得他心里酸溜溜,甚为难过失落。在男追女的旧年代,请食柠檬是女生的专利,目前社会提倡男女平等,女追男也不为奇,男生也会请女生食柠檬呢! 正因为食柠檬的比喻实在太生动,现再引伸至任何满腔热诚的行为,却遭别人冷漠拒絶的意思...
火麒麟 火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的神兽,勇猛强悍,威力无边。有时我们会说:某人天生是一头火麒麟,真拿他没有办法!难道就是形容某人勇猛强悍,威力无边吗? 当然不是,俗语“火麒麟”选取火麒麟神兽的特征,再加以丰富想像变化出完全不同的意思。 话说火麒麟身上带有火焰,所到之处都会被燃起火来,就像全身长满导火线(俗称“火引”)般,轻易便能引起火。火麒麟全身都是火引,“全身”的通俗说法是“周身”,“引”与广东话“瘾”同音,火麒麟的歇后语便是“周身瘾”,形...
抛浪头 细心观察,原来从日常生活到政治角力不时也会“抛浪头”。这种所谓虚张声势的情况,上一辈香港人熟悉的旧歌《抛浪头》,对这个俗语给了一个到位的解释。 郑君绵与邓寄尘生动抵死地唱出一对新相识的男女,如何虚张声势,批评对方的衣着打扮,时尚发髻配鲜色衬衫变成老土的“乡里寿头”,一个说自己打西洋拳时,另一位说自己耍太极拳,各不相让。 政治世界也有所谓的“bluffing politics”(抛浪头政治),不同阵形虚张声势,打击对手并提升自己的形象,...
无尾飞堶 “无尾飞堶”背后有一些已久被违忘的史实,值得大家重温学习,也带出有意思的一面。 背景是宋时的寒食节﹐为纪念春秋时期忠臣介子推被烧死的故事。古时清明节前有寒食节﹐不准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明杨慎《丹铅余录·卷九》记载“宋世寒食有抛堶(粤音:驼)之戏,儿童飞瓦石之戏,今之打瓦也”。飞堶便是宋时寒食节期间,流行的儿童游戏,“堶”指砖,但飞堶不是飞砖,而是飞较细小轻身的瓦石,把瓦石...
乱噏廿四 广东话中“噏”的出现次数极高,有“乱噏廿四”、“乱噏”及“斋噏”等。当中的“噏”指说话,但具贬义,说话内容不真实,随便胡扯。乱说一通的,就是“乱噏”。“噏”与“廿四”又有什么关系? 俗语“乱噏廿四”在“乱噏”加上“廿四”,这有不同的解释。有说廿四并没有特别意思,主要是加强语气,表示众多、很多的意思。另外,有指廿四是中国古代廿四部正统的史书,比喻凡事有根有据,不能乱说,岂容“乱噏廿四”!例如,病人应遵从医生的指示,准时按份量服药,因为医生可是专业,不会“乱噏廿四”的。 至于...
新丝萝卜皮 所谓人靠衣装﹐以衣饰打扮突显或提升身份地位,无可厚非。偏偏在势利的社会,又出了“新丝萝卜皮”的说法。 话说旧时上流社会人士爱穿皮草,而皮草又分等级,入门的有一款叫老羊皮,其毛白且长,看起来就像切成幼丝的白萝卜丝。而穿上这件如白萝卜丝皮草的人,被形容是身家不多又爱撑场面的,久而久之有了“新丝萝卜皮”这个俗语,比喻身份不配,是看不起人、贬低人的说话。 例如,这名穷小子不但花光了积蓄,还欠下累累债务...
“穿崩”二字原来古时已有 “穿”和“崩”皆有破损的意思,后者更为不妙。 《论语·阳货》:“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便指毁坏并难以修补。不过,广东话“穿崩”相对是小事,指露出破绽或在人前出丑。例如那名魔术师正表演变鸽子的戏法,岂料鸽子竟偷偷从他的口袋里面飞了出来,魔法穿崩了,令魔术师非常尴尬。 演艺界所谓的“穿崩位”便是错漏的地方,例如古装戏的...
财到光棍手 一去无回头 “光棍”是指一条光秃秃的长木,借喻为身无长物、不务正业的流氓,因此“光棍/光棍佬”泛指骗徒。 “光棍”主要“职责”之一,当然是骗财,骗得财物之后,被骗者当不会有追回的机会,所以“财到光棍手”,当然是“一去无回头”。 现时新闻偶尔有报道指,透过网上情缘,有人认为觅得“真爱”,被对方骗取大量金钱后,便去如黄鹤,再也找不到对方了。这正正是“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的现实写照。 “光棍”亦深...
车到山前必有路 船到桥头自然直 当我们遇到困难,不知怎样前进的时候,总会想到一句话:“船到桥头自然直”。在此话前其实仍有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两句话的来源已无从稽考,但也是勉励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失望、气馁、放弃,因为事情总有转圜的余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些事情可能一下子不能解决,又或是有些事情根本没有解决的必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可能迎刃而解,就让上天作出最好的安排。如果我们只执着事情没有办法解决,就很容易掉进死胡同,钻牛...
杀人放火金腰带 这句说话的意思是:杀人放火坏事做尽的人,可以成为富有人家;而下一句“修桥补路无尸骸”就是讲勤力修桥补路的人,却有不好的下场。这二句话跟我们一向认为“善恶到头终有报”有所矛盾,但这是否事实的全部?你同意这两句话吗?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俗语,来源已无从稽考。意思是有人坏事做尽,却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有些人为百姓谋福祉,却落得惨死的下场。北宋末年,主张跟金国议和、谋害抗金将令岳飞的大臣秦桧,可以属于前者。他一生为官虽有起跌,但两任宰相,独揽相权十九年,最后只是因病去世。相比抗金将令...
苏州过后无艇搭 本港投资市场有“坐艇”的说法,指投资出现帐面亏损,又不沽货止蚀的话,惟有被困,正如坐艇被困水中。然而,有一款艇却颇受欢迎,就是“苏州过后无艇搭”。 它的出处有两个说法。苏州是烟花之地,古代那里有不少小艇载着歌女卖唱,某些艇内有娼妓,但离开苏州后这类的生意便是非法的了。所以船家以“苏州过后无艇搭”指客人要把握机会,否则离开苏州便没有卖唱的船仔了。第二种说法是,苏州太湖一带有不少载客游湖的小艇,而离开苏州向北走,河道稍急而且狭窄,为了安全,人们...
花心萝卜 白萝卜是有益又平价的食材,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天一般多留在室内,运动较少且饮食较肥腻,清热和有助消滞的白萝卜有益身体。但是,偏偏花心萝卜从来不是好东西。 为了采收最甜的萝卜,农夫会在萝卜未开花前收割,这时候水份和养份仍留在萝卜内。过了这个时候,萝卜便开花,而养份传到花朵去,作为根部的萝卜渐渐成空心,吃上去又干又柴。 因此,空心萝卜的外表看上去仍然结实,但家庭主妇拿上手一托,整个萝卜轻飘飘、没有重量似的,便知道是空心萝卜了。其后,人们爱以“花心萝...
肥鸡餐 打工一族与鸡只颇为有缘。旧时有所谓“无情鸡”﹐年尾时老板会设宴慰劳员工,对表现未如理想或其他原因要换退的员工,老板便会把其中一道菜——白切鸡的鸡头对准有关员工,代表要求该员工另谋高就。 2000年,香港政府精简架构时,“肥鸡餐”这俗语便相当流行。当时政府以丰厚的条件“利诱”公务员自愿离职,耗资约30亿元,计划被传媒形容是“肥鸡餐”,就如某人吃了一个肥鸡大餐后,非常饱肚一样。私人机构的“肥鸡餐”当然不及政府机构,但仍然以“肥鸡”来形容是因为自愿离职的补偿,较自然流失的好。 其后...
打边炉 打边炉的正写是“打甂炉”,“甂”是小瓦煲,把生的食物放进小瓦煲,以清水或汤焯熟,边煮边吃便是打边炉。 《番禺县续志》记载:“广州所谓打甂炉,置瓦器于炉上煮生物食之也。俗写甂作边”。其说法的由来可参考晚清《清稗类钞》:“广州冬日,酒楼有边炉之设,以创自边某,故曰边炉,宜于小酌。其食法,略如京师之生火锅,惟鸡鱼羊豕之外,有鸡卵,盖粤人已知鸡卵之富蛋白质矣”。 “打边炉”材料除鸡鱼羊猪,还配以蛋白质...
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 别人不明白自己的苦心,会以“狗咬不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来形容。吕洞宾是八仙之一,有指这典故是他曾经好心喂狗,却被狗咬而来,但背后却有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吕洞宾在成仙之前,曾两次考科举落第,于是打算靠祖先留下的家产过活。他有个同乡好友叫苟杳(音:gou yao 苟秒),他父母双亡,家境清贫。吕洞宾很是同情他,和他结拜为金兰兄弟。 有一次,吕洞宾的朋友想将胞妹许配给苟杳,苟杳也喜欢这桩亲事,但吕洞宾却要求新娘子要先跟他同住三宿,苟杳寄人篱下,...
阿崩叫狗 愈叫愈走 阿崩叫狗,愈叫愈走。谁是阿崩? 很多妈妈叫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孩子不情愿去做的时候,妈妈便会慨叹:“阿崩叫狗,愈叫愈走。” 据说这是来自广东顺德的一句俗语。阿崩并非一个人,而是泛指缺门牙或兔唇的人,当他叫“狗”时,因发音不正,读成“走”,狗儿听了觉得跟平常不同,于是远走了。 现代人则将此话进一步引伸,来指孩子不听父母的话,而...
十个光头九个富 “十个光头九个富”这句俗语稍欠一点说服力。有人结合玄学跟科学解释,指多运用脑袋、多思考自然较易得到财富,而多用脑袋又容易导至脱发。 亦有人结合社会发展解释,指旧社会生活贫苦,一般人家以蔬菜为主食,只有富贵家庭才有肉吃,但吃肉又会掉头发,于是旧社会只有富人才会光头。 “十个光头九个富”固然不是科学统计的结论。清末民初《相人歌》其中一句:“有话十个光头九个富,咁我个鬎鬁和尚岂非座座都系银房?”原意是讽刺迷信的人,指光头和尚岂不...
猫哭老鼠假慈悲 “猫哭老鼠假慈悲”大家听得多,原来前面还有一句“鸭见砻糠空欢喜”,上下两句相映成趣。 翟灏是清乾隆时期的一名进士,收集和编製民间的方言和俗语,著作《通俗编·俚语对句》就载有“鸭见砻糠空欢喜,猫哭老鼠假慈悲”。 砻糠是稻谷经过砻磨脱下的壳,鸭子看见的只是壳,吃不得,当然空欢喜一场;猫捉老鼠,又岂会为老鼠而伤心落泪?恐怕只是假装伤心,装作慈悲而已。 流传至今,“鸭见砻糠空欢喜”已...
上好沉香当烂柴 爱好粤剧的朋友对南音讲唱的表演方式并不陌生。古南音曲有不少有趣的故事,有着讽刺意味,听来令人心领神会! 有名的《男烧衣》记述一位男士因所喜欢的青楼女子离世而感到悲伤,“可恨当初我唔好…….免得你在青楼多苦挨,咁好沉香当作烂柴”﹐男士悲痛该青楼女子受了很多苦,犹如上好珍贵的沉香,被看作毫无价值的烂柴一样。 但一转过头,当旁人说会介绍另一位女子给他认识,那名男士又变得开心了。故事颇为讽刺。 “上好...
爆煲 字花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香港非常流行。这种“估中有奬”的玩意,由字花厂从36款的图案中,抽出一款放在砂煲中。开彩时,便会把砂煲打爆,取出字花,这是“爆煲”的由来。 “爆煲”是流行的广东话俗语,常见有银行爆煲、股市爆煲、楼市爆煲、压力爆煲等等。存在已久的问题一直被隐藏或忽视,到了某个临界点,再也没法遮掩,问题要显露出来了,就是“爆煲”在现代的意思。 有说“爆煲”亦有泄露秘密的意思,但恐怕这并非现今香港人常用的。秘密也有好坏之分,而“爆煲”指的都是坏事情...
捉鹿不懂脱角 这个导演重金礼聘奥斯卡出炉影帝拍摄电影新作,但这名阳刚气十足、身型魁梧的影帝却要饰演一名文弱书生的角色,说服力欠奉,结果票房收入逊色,真是“捉到鹿唔识脱角”。错失大好良机,便是“捉到鹿唔识脱角”(捉鹿不懂脱角)的意思。 鹿茸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带有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名贵中药。雄鹿在生长至3岁时便可以取茸角,若错过了日子,鹿茸会钙化成鹿角,价值会大幅降低。 “捉到鹿唔识脱角”(捉鹿不懂脱角)在中医学的角度,应该还包括不懂得在未骨化前拿取鹿的幼角,浪费取得珍贵中药的机会。 也有人说“捉到鹿,要识脱角”...
每日一词 你真虎! 祝贺朋友身体健康,会以龙精虎猛来形容,不过,“虎”字并不只有强壮的意思,东北话便有“你真虎!”,意思是傻愣愣,没头没脑的,跟老虎凶猛的形象恰恰相反。 在东北话中,虎是指傻瓜、缺心眼,形容一个人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都敢干。“你真虎!”是莽撞、不经思考地去干,具有贬意。 然而,有些时候,东北话中的“你真虎!”却有第二重含义。如爸爸爬上树为小朋友解下被挂着的风筝,妈妈会说:“你虎啊?爬那么高摔到咋整?”这里的“你虎啊?”包含担心,甚至骄傲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