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06
阿勒泰是新疆最北的重要城市,飞机可以直达,人口中哈萨克族占颇高的比例,但一般哈萨克人都能说流利的汉语。
跟8岁女孩背唐诗

我们去阿勒泰是为了看喀纳斯湖。但我重要的收获之一不是看到了美丽多色的湖水,而是去看湖的路上和导游的小女儿聊天。这位导游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子弟,自己开一辆越野车做散客的生意。我们出发的前一刻,他问能否让他的女儿也跟去,并说她很乖,不会打搅我们。反正车上有空位,我们就同意了。
上车一看,是个聪明秀丽的小姑娘。在几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发现这小姑娘知识挺丰富。说着说着,我们两个长者和这个八岁小姑娘居然背起唐诗来了。三个人轮流,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这小姑娘居然大都撑了下来。
从我们在阿勒泰的经验看,担心中华传统文化将会被侵蚀弱化的人,恐怕太悲观了!
延伸阅读:张信刚:伊宁霍尔果斯受惠“一带一路”
会说突厥语的图瓦人

在喀纳斯湖的几天还有另一个收获:我接触到了中国境内的图瓦人。
喀纳斯湖位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四国的交界地区。那一带的图瓦人生活习惯受到蒙古人的影响很深,却仍然说突厥语言。大多数图瓦人住在俄罗斯的图瓦自治共和国(即唐努乌梁海),也有一些住在蒙古国西部。
我过去从没有见过图瓦人,也不知道新疆有图瓦人。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几个帐篷,听了一次神奇的乐器演奏。一点阵图瓦乐师能够把一片芦苇似的微小乐器放在嘴里,吹出两种不同但又和谐的曲调,像是演奏巴哈的赋格(fugue)。巴哈的赋格要用十个指头弹琴键,而图瓦人的小簧片却只要含在嘴里,用舌头和口唇来控制,就能吹出不急不缓的悠扬乐声 。
延伸阅读:丝绸之路︰昨日、今日、明日
结语
“我到新疆去”的故事其实还没讲完。只要有机会,我会继续童年的旧梦想,再去体验新疆的新现实。(八之八)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张信刚《文明的地图》,标题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