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8-06
阿勒泰是新疆最北的重要城市,飛機可以直達,人口中哈薩克族佔頗高的比例,但一般哈薩克人都能說流利的漢語。
跟8歲女孩背唐詩

我們去阿勒泰是為了看喀納斯湖。但我重要的收穫之一不是看到了美麗多色的湖水,而是去看湖的路上和導遊的小女兒聊天。這位導遊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子弟,自己開一輛越野車做散客的生意。我們出發的前一刻,他問能否讓他的女兒也跟去,並說她很乖,不會打攪我們。反正車上有空位,我們就同意了。
上車一看,是個聰明秀麗的小姑娘。在幾個小時的路途中我們發現這小姑娘知識挺豐富。說着說着,我們兩個長者和這個八歲小姑娘居然背起唐詩來了。三個人輪流,你一句我一句地背,這小姑娘居然大都撑了下來。
從我們在阿勒泰的經驗看,擔心中華傳統文化將會被侵蝕弱化的人,恐怕太悲觀了!
延伸閱讀:張信剛:伊寧霍爾果斯受惠「一帶一路」
會說突厥語的圖瓦人

在喀納斯湖的幾天還有另一個收穫:我接觸到了中國境內的圖瓦人。
喀納斯湖位於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蒙古四國的交界地區。那一帶的圖瓦人生活習慣受到蒙古人的影響很深,卻仍然說突厥語言。大多數圖瓦人住在俄羅斯的圖瓦自治共和國(即唐努烏梁海),也有一些住在蒙古國西部。
我過去從沒有見過圖瓦人,也不知道新疆有圖瓦人。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幾個帳篷,聽了一次神奇的樂器演奏。一點陣圖瓦樂師能夠把一片蘆葦似的微小樂器放在嘴裏,吹出兩種不同但又和諧的曲調,像是演奏巴哈的賦格(fugue)。巴哈的賦格要用十個指頭彈琴鍵,而圖瓦人的小簧片卻只要含在嘴裏,用舌頭和口唇來控制,就能吹出不急不緩的悠揚樂聲 。
延伸閱讀:絲綢之路︰昨日、今日、明日
結語
「我到新疆去」的故事其實還沒講完。只要有機會,我會繼續童年的舊夢想,再去體驗新疆的新現實。(八之八)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張信剛《文明的地圖》,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