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13
你去过香港海防博物馆吗?现在要改称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了。这个由逾100年历史的旧鲤鱼门炮台改建的博物馆,有如一位智慧老人,充满着历史故事,不论是改名前或后,都值得我们细味参观,从其岁月痕迹见证昔日香港海防军事的历史。
法国苏联昔日东亚地区扩张势力 港英政府建鲤鱼门堡垒作防御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位处鲤鱼门海峡南岸的岬角,曾经是鲤鱼门要塞,扼守着维多利亚港东面水道的战略位置。为何这个海防要塞会变成了昔日的香港海防博物馆?故事要推前至1844年说起。
当年,驻港英军于水道南岸的西湾地区(现为柴湾)修筑军营,后因疟疾、痢疾等疫症横行,导致不少军民死亡,后来英军选择撤营。
往后40年间,虽曾多次计划在鲤鱼门兴建炮台,以加强对维多利亚港的防卫,惟一直只闻楼梯响。直至1885年,由于法国及苏联在东亚地区扩张势力,建立海军基地。基于当时局势日渐紧张,逼使港英政府兴建防御堡垒。
几经考虑下,港英政府选址鲤鱼门的岬角,兴建炮台、碉堡、军营及隧道等防卫设施。建筑于岬角最高点的堡垒是整个炮台防御工程的核心,由英国皇家工程兵设计和建设,连同中央炮台、西炮台等建筑工程,于1887年完工。其后,军营军事设施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加建西湾炮台、白沙湾炮台等。
直至1930年代,香港未有遭到外国军事入侵,加上新建的防卫据点如赤柱炮台及摩星岭要塞等相继落成,鲤鱼门的战略地位日渐退减。1940年代初,香港经历日据时期,鲤鱼门堡垒曾被攻占。
延伸阅读:尖沙咀百年水警总部活化 变身文化旅游购物热点1881
二战后鲤鱼门炮台渐失防御作用 改建香港海防博物馆保存历史价值
二战后,鲤鱼门炮台逐渐失去原本的军事作用,但有见于其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决定将其修复,改建为一间香港军事防卫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初时,曾一度想将它定名为战争博物馆,其后于2000年改名为香港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主要由三个区域组成,包括接待大楼、堡垒及史迹径。博物馆的主要展区位于岬角顶部的堡垒内,堡垒中央有一个露天广场,经改建后的堡垒上方设有大型帐篷天幕,令露天广场成为自然采光充足的户内建筑部分。
史迹径设置了24个史迹点,包括建在岸边岩洞内的鱼雷发射站、屹立山岭上的鲤鱼门堡垒、多座炮台及沟堡等,很值得游历细赏。
2024年9月更名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必睇“抗战主题展览厅”
2024年9月3日,这个面积约34,200平方米的博物馆,更名为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有如回归当初构思“战争博物馆”的初心,而其重心内容是介绍抗战历史及香港的海防和军事变迁。
馆内常设展览有11个展览厅,展示香港抵御日本侵华的历史,以及从唐代至1997年回归祖国,香港与国家海防紧密相连的关系和军事变迁。此外,有四个展览厅会特别设立“抗战主题展览厅”,展示日本侵华、香港沦陷、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敌后活动和战士们的贡献、日本投降等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让大众加深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对抗日先烈的尊敬。
想认识香港历史,不妨走访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漫步于史迹径感受鲤鱼门海峡的历史及军事氛围,浏览展览厅内抗战历史和香港海防故事,必定有所启发,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