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塘为何能保持低密度发展?这片天价洋房区 昔日曾沦“烂尾楼”?

撰文︰华思齐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但在狮子山下,九龙半岛的心脏地带,却有一片面积比维园更大的市区土地,只用作低密度私人物业发展。到底比邻窝打老道的九龙塘洋房区,为何能够独善其身,成为这片石屎森林的例外?

  你又可曾知道,如今价值不菲的九龙塘洋房,在发展期间曾沦为“烂尾楼”,全靠一位华商出手打救,才不致血本无归?

英国地名命名九龙塘街道 充满殖民风情

  步出九龙塘港铁站,邻近的低密度豪宅区,街道名称充满英国风情:歌和老街、森麻实道、兰开夏道、雅息士道、施他佛道……中文街名念起来,或有一点绕口,其实歌和老(Cornwall)、森麻实(Somerset)、兰开夏(Lancashire)、雅息士(Essex)、施他佛(Stafford)等,都是英国的地方名称。

  为什么这一带街道要以英国地方命名?又为什么九龙塘得以在全球知名的摩天大楼城市,保持低密度私人发展?

九龙塘的地名源于九龙塘村,其地势平坦,有河流经区内流出九龙湾,适合耕种和养鱼。
九龙塘这个地名,是源于昔日的九龙塘村。根据《新安县志》,九龙塘村早于清嘉庆年间已经存在,由于地势平坦,又有河流经区内流出九龙湾,适合耕种,亦有不少鱼塘养鱼。图片摄于1926年,从拔萃男书院远眺九龙塘“花园城市”,前方为太子道。(图片来源:政府档案处)

九龙塘花园城市 创办人义德乃政商巨头

  自从19世纪末九龙半岛纳入英国殖民管治,愈来愈多洋人跨越维多利亚港,由香港岛来到九龙工作,衍生住屋需求。

  1920年代,当时的立法局议员兼保险界巨亨义德(Charles Montague Ede)把英国流行的“花园城市”概念引入香港,提出在九龙塘兴建适合洋人居住的花园洋房区。

義德(Charles Montague Ede)曾擔任立法局及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在政商界甚具影響力。
义德(Charles Montague Ede)曾在20世纪初先后担任立法局及行政局非官守议员,他本身从是保险业,是于仁保险总经理,深得么地及遮打等洋行巨头信任,在政商界亦具影响力。(网上图片)

集资建九龙塘洋房区 两件事险令物业烂尾

  当年九龙塘仍很落后,附近客家村民多以种菜、种花、养鱼及畜牧为生,人称“猪寮”。义德却从猪寮身上看到“花园城市”的发展潜力。人脉甚广的他,向有意在九龙买房的洋人招股,集资筹建集花园洋房于一身、配备游乐场及学校等完善设施的低密度住宅,获不少投资者支持。

  可惜,项目如火如荼进行之际,却发生了两件事,令一班静候上楼的准业主沦为“烂尾楼苦主”。

  延伸阅读“瞓街”轮候买楼花 香港房屋问题至今未解

九龙塘的花园城市是参照英国规划师Ebenezer Howards的概念兴建,强调城乡共融和自给自足。
九龙塘的花园城市乃参照英国规划师Ebenezer Howards的“花园城市”概念兴建,除了提供和休息空间,“花园城市”概念其实还强调城乡共融和自给自足。图为1937年的九龙塘。(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Bristol Library/Historical Photographs of China/Barbara Merchants and Special Collections)

省港大罢工 适逢义德病逝 何东出手救花园城市 

  1925年初,数以万计的上海工人反对日本资本家无理打人和开除员工,先后罢工抗议。同年5月,英国巡捕在上海南京路向游行群众开枪,击毙13人,是为“五卅惨案”,引发省港大罢工,香港各行各业均受到打击,义德的九龙塘“花园城市”亦不能幸免,工程受阻之余,楼价应声下跌,影响投资者信心。

  更不幸是,义德本人亦在1925年5月突然因病离世,令九龙塘“花园城市”工程陷入瘫痪。据悉当时物业已建成大约70%,尚差30%便完工。一班准业主为免工程“烂尾”,四处奔走,请求政府介入;怎料却进一步揭发,发展商尚拖欠政府一笔高达30万元地租未缴,政府一度宣布收回土地物业。

  后来经过多方谈判及斡旋,香港望族何东爵士出手相助,发展商与准业主及政府三方达成和解,平均摊分额外支费用,余下工程才得以完成。如今九龙塘的“何东道”,乃是答谢何东当年帮忙而设立。

记念义德在1920年代主持开发九龙塘花园城市,九龙塘雅息士道休憩花园外有记念他的石碑。
为记念义德在1920年代主持开发九龙塘花园城市,九龙塘雅息士道休憩花园外有记念他的石碑。另外九龙塘毕架山的“义德道”亦是以他命名。(图片来源:赛马会“港文化‧港创意”)

香港沦陷 九龙塘变“鹿岛区” 户主惨押日军集中营

  1929年,九龙塘“花园城市”别墅相继落成,成为港岛半山以外另一处上流社会洋人的聚居地。有访港旅客甚至特别拜访九龙塘,一睹这个备受赞誉的住宅“景点”是什么模样。

  不过香港沦陷期间,九龙塘“花园城市”遭日军大肆抢掠,占据为高级军官、人员及商人的宅邸,改名作“鹿岛区”,把原本的洋人居民关押至集中营。直至战后香港重光,一些业主回迁九龙塘居住,但也有不少人把业权出售,离开这个伤心地。

  延伸阅读九龙公园前身是军营?士兵多风流 尖沙咀乐道因性病医院命名?

图为1950年代的九龙塘圣德肋撒堂。(图片来源:赛马会“港文化‧港创意”)
图为1950年代的九龙塘圣德肋撒堂。(图片来源:赛马会“港文化‧港创意”)

九龙塘花园城市 地皮发展限制多

  由于地皮早被划作“花园城市”,房屋地积比、高度或重建条款都有不少限制。其中九龙塘窝打老道、歌和老街及东铁线轨道旁占地33公顷、面积相当于1.7个维园的土地,被划为地积比不得超过0.6倍的丙类住宅,每10,000平方呎土地,最多只能建成楼高3层、不多于6,000呎的楼面面积,重建亦需经地政总署署长批准。

  延伸阅读香港之最房屋篇|这个屋苑人口胜欧洲小国?最高和最“离地”住宅是?

九龙塘昔日与启德机场接近,这一带的建筑物多设高度限制。图为80年代九龙塘窝打老道。
图为80年代的九龙塘窝打老道。九龙塘昔日与启德机场接近,为免影响航班,这一带的建筑多设高度限制。从图片可见,事隔40多年,近处洋房未见太大变化,远处的摩天大楼则逐渐冒起。(图片来源:香港记忆/香港大学图书馆)

  这些条款,一方面令九龙塘得以在急促的城市变化中,保持低密度发展,但同时亦削弱业主发展意欲,一些人索性把土地连房屋出租,令昔日的宜居之地,变成混杂时钟酒店、庙宇、婚妙店及幼稚园的独特地段。

  面对市区土地短缺,有声音提出将九龙塘地皮重新规划,修改过时条款,放寛地积比,调整发展空间。然而要在天价地段重新规划,想必困难重重。

  延伸阅读: 黄霑逝世20年|《狮子山下》最初不流行 市民批歌词太深好难唱?

1960年代太古针对不同受众在报章刊登了各式各样的广告,构图精美,讯息简洁,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厂街 铜锣湾糖街 两大洋行之争?北角差点有糖厂?

2024-06-16
1960年开始竖立在尖沙咀码头附近的五支旗杆,其旁边是一排电话亭。

集体回忆|五支旗杆下的约会

2024-08-09
(左上)《十二传说》UFO事件的剧照、(左下)昔日的华富村、(右)2014年华富村

香港都市传说|华富村曾是乱葬岗?瀑布湾意外多?村民目击UFO?

2024-08-03

香港旧地名|观塘旧称“官富”?宋朝产盐重地 战后成工业城

2024-07-07

香港旧地名|佐敦以前叫“官涌”?林则徐筑砲抗英 鸦片战争前哨?

2024-06-30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舞狮,启德体育园开幕

舞狮|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由宫廷娱乐到民间演出 走向传承之路

2025-03-22
港铁《牛仔》展

童年回忆|港铁香港站《牛仔》展览 40年来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赛马会、香港体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

一文看清香港赛马会行善百年 “体院”演艺学院是谁出资兴建?|马会故事

2025-03-11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开幕 “跨世代”明星 运动员演出 4台电视联播

2025-02-11
林村许愿树

春节|由两棵大榕树到林村许愿节 独有抛宝牒许愿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解构港珠澳大桥香港旅检大楼 节能设计在细节|名建筑师在香港

2025-01-12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