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霑逝世20年|《狮子山下》最初不流行 市民批歌词太深好难唱?

撰文︰华思齐

  今年是黄霑逝世20周年,这位香江才子一生创作无数,其中由他填词、顾嘉煇作曲、罗文主唱的《狮子山下》,更成为香港家传户晓的经典金曲。

  不过原来《狮子山下》一曲启播时并不流行,原因是当年市民教育水平不高,很多人指歌词“太深、很难唱”。后来经历中英谈判,香港前途尘埃落定,以往把香港当作暂居地的战后移民,开始视香港为家,歌词那份同舟共济、携手向前的精神,才真正唱进港人心坎。

经典港剧《狮子山下》 初时聚焦徙置区草根故事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提到《狮子山下》,罗文的歌声、黄霑的歌词在脑里千回百转。不过这首经典金曲,其实并非《狮子山下》的元祖主题曲。

  1972年启播的《狮子山下》,是香港电台首部制作的电视剧,也是香港剧集的经典。节目聚焦横头磡徙置区德叔一家,带出草根家庭苦与乐。剧集以徐小明主唱的《步步高》为主题曲,乐曲由音乐名家吕文成创作,叶绍德填词,带浓厚的广东韵味,与德叔的说话方式十分匹配。

经典剧集《狮子山下》1972年启播,最初聚焦横头磡徙置区德叔一家。由良鸣饰演的德叔为人正直风趣,深入民心,至今仍是剧集的代表人物。(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经典剧集《狮子山下》1972年启播,最初聚焦横头磡徙置区德叔一家。由良鸣饰演的德叔为人正直风趣,深入民心,至今仍是剧集的代表人物。(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曾参与《狮子山下》拍摄的监制张少馨表示,当年的《狮子山下》首播有两项功能,其一是节目以基层小市民生活处境为材,既可写出他们心声,代替他们吐苦水;同时政府亦可透过电视剧解释政策,增进官民沟通。图为剧中饰演家庭主妇的黄淑仪。(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曾参与《狮子山下》拍摄的监制张少馨表示,当年节目首播有两项功能:其一以小市民生活处境为材,既可写出他们心声,代替他们吐苦水;同时政府亦可透过电视剧解释政策,增进官民沟通。图为剧中饰演家庭主妇的黄淑仪。(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狮子山下》走进各阶层 找黄霑 顾嘉煇作新曲

  1975年,创立《狮子山下》的监制兼导演黄华麒离开香港电台,调任廉政公署,剧集交由张敏仪接手,开创《狮子山下》新里程。而他们两位后来亦当上广播处长。

  70年代中后期,很多年轻导演从外国留学返港。张敏仪领军后,起用很多新晋导演,放手让他们自行取材。剧集由最初15分钟,先后延长至30分钟及1个钟,《狮子山下》内容变得更多元化,节目场景亦由徙置区、公共屋村,扩大至中产美孚新村、中环写字楼等各阶层,涵盖蓝领白领,更加写实。

  随着节目内容丰富,不再局限德叔一家,曲风传统的《步步高》,开始显得不合时宜。一些导演剪辑节目时,索性把主题曲删去。有见及此,张敏仪在1978年,参考无线电视剧的成功因素,找来当时得令的音乐人兼好友──顾嘉煇和黄霑,为《狮子山下》创作一支新主题曲,希望为剧集带来新气象。

  延伸阅读黄霑《沧海一声笑》 歌词是他的写照?

1970年代初,在老虎岩徙置区拍摄《狮子山下》的情况。(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1970年代初,在老虎岩徙置区拍摄《狮子山下》的情况。(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当年《狮子山下》制作团队可谓走在业界最前线,创下不少先河。张敏仪忆述,他们不但是最早扛着摄影机拍外景的电视台;更是首个把封路示威等议题带入剧集的节目。每次摄制队出外景,总吸引不少人各出奇谋围观。(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当年《狮子山下》制作团队可谓走在业界最前线,创下不少先河。张敏仪忆述,他们不但是最早扛着摄影机拍外景的电视台;更是首个把封路示威等议题带入剧集的节目。每次摄制队出外景,总吸引不少人各出奇谋围观。(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黄霑呻《狮子山下》歌词不易写 拖稿一年未交

  1978年中,顾嘉煇交出《狮子山下》的旋律,无奈黄霑一直未把词写好。

  黄霑事后忆述,《狮子山下》的歌词其实不容易写。张敏仪认为《狮子山下》难写的原因,是歌词必须文以载道,包含剧集内容及社会状况,对于擅长即兴创作的黄霑,较难写出新意。

  由于黄霑迟迟未交稿,有段时间《狮子山下》播出时,只有顾嘉煇创作的纯音乐,没有歌声伴唱。

  延伸阅读香港乐坛教父顾嘉煇逝世 《啼笑因缘》《上海滩》掀广东歌热潮

张敏仪接手监制《狮子山下》后,找来很多新锐导演制作内容,包括后来取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许鞍华、方育平等,也曾执导《狮子山下》作品。图为许鞍华拍摄的《桥》。(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张敏仪接手监制《狮子山下》后,找来很多新锐导演制作内容,包括后来取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许鞍华、方育平等,也曾执导《狮子山下》作品。图为许鞍华拍摄的《桥》剧照。(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狮子山下》初期不流行 市民指用字深难记又难唱

  一年过后,黄霑终于交稿,然而作品却不获张敏仪接纳,经过几番“弹稿”修改,才有现在的《狮子山下》。

  不过,尽管《狮子山下》有黄霑、顾嘉煇、罗文这个“金三角”班底坐镇,歌曲启播初期却不太流行,原因是当年《狮子山下》的歌词,对市民来说过于艰涩。

  7、80年代,市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张敏仪认为,《狮子山下》相对时下的流行曲,用字较深,亦比较难唱,很多人向她反映“歌词记都记不住”。庆幸他们找来歌声富感染力的罗文献唱,否则张敏仪认为“未必有人听。”

  延伸阅读乐坛潮流先锋罗文 好歌留给世上最爱的人

顾嘉煇(左)与黄霑(右)的合作无间,这对“煇黄组合”私下亦是老友鬼鬼。(网上图片)
顾嘉煇(左)与黄霑(右)合作无间,这对“煇黄组合”私下亦老友鬼鬼。(网上图片)

中英会谈敲定香港前途 《狮子山下》写出市民心声

  战后移民涌港,五湖四海的人,生活习惯各异,他们把留港岁月视为“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80年代中英会谈过后,香港前途敲定,身份认同转变,昔日异乡过客,卒视香港为家。

  此时再听《狮子山下》,感觉不再一样。歌词中同舟共济的感觉,自强不息的精神,狮子山下相遇的缘份,欢笑多于唏嘘的共鸣,终于唱进普罗大众心坎。

  狮子山下精神,成了自强不息的代名词;《狮子山下》一曲,果真成为“不朽香江名句”。

开创《狮子山下》的广播处前处长黄华麒曾在访问表示,当年他为了剧集名称“想到头都爆”,后来某一天,他在广播道办公室抬头,前方的狮子山让他灵机一触,横头磡正正处于狮子山之下,于是就把剧名敲定为《狮子山下》。(图片来源:香港记忆/高添强)
开创《狮子山下》的广播处前处长黄华麒曾在访问表示,当年他为了剧集名称“想到头都爆”,后来某一天,他在广播道办公室抬头,前方的狮子山让他灵机一触,横头磡正正处于狮子山之下,于是就把剧名敲定为《狮子山下》。(图片来源:香港记忆/高添强)

黄霑不觉《狮子山下》歌词特别 找谁写都差不多

  有趣的是,尽管社会对《狮子山下》评价甚高,黄霑本人却不觉得《狮子山下》的词有多特别,“老实说,你找向怀雪写,你找卢国沾写,你找黄霑写,都是差不多......你问我这首歌好不好?OK啦,说差又不是,但很标青,我又不觉得。我自己也不记得写了几多首香港的歌,什么《美丽古怪岛》呀,国语的又有,广东话又有,硬是不流行,流行的就只有这首《狮子山下》。”

  大众心中的不朽名句,对他来说,仿佛不值一提。

  延伸阅读2004年11月24日|“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黄霑逝世

香港旧地名|观塘旧称“官富”?宋朝产盐重地 战后成工业城

2024-07-07

香港旧地名|佐敦以前叫“官涌”?林则徐筑砲抗英 鸦片战争前哨?

2024-06-30
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

九展6‧30告别 回顾与港人的30年满满回忆

2024-06-20
1960年代太古针对不同受众在报章刊登了各式各样的广告,构图精美,讯息简洁,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厂街 铜锣湾糖街 两大洋行之争?北角差点有糖厂?

2024-06-16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香港茶餐厅|这些港式面包名不副实?鸡尾包由剩食“二次创作”?

2025-03-30
舞狮,启德体育园开幕

舞狮|中国传统表演艺术 由宫廷娱乐到民间演出 走向传承之路

2025-03-22
港铁《牛仔》展

童年回忆|港铁香港站《牛仔》展览 40年来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厅饮品

香港茶餐厅饮品篇|“和尚跳海”是什么?唂咕和热可可有何分别?

2025-03-16
香港赛马会、香港体育学院、香港演艺学院

一文看清香港赛马会行善百年 “体院”演艺学院是谁出资兴建?|马会故事

2025-03-11
启德体育园

启德体育园3月1日开幕 “跨世代”明星 运动员演出 4台电视联播

2025-02-11
林村许愿树

春节|由两棵大榕树到林村许愿节 独有抛宝牒许愿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解构港珠澳大桥香港旅检大楼 节能设计在细节|名建筑师在香港

2025-01-12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