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標籤︰俗語

標籤︰俗語

三冬兩夏 五冬六夏 無冬無夏

  「冬」與「夏」,代表冬天和夏天外,原來可以還有不同有趣的延伸。

  「三冬兩夏」出自《後漢書·段熲傳 》 :「 今若以騎五千,步萬人,車三千兩,三冬二夏足以破定!」經歷兩個夏天、三個冬天,即是大約兩、三年時間。

  但「五冬六夏」不是指五、六年光陰,此處的「五」和「六」是虛詞,不是實數,意思是不論寒暑、不管什麼時候。出自魏巍《山雨》:「不論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

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

   這是一組很美又貼切反映氣象的成語,「春風風人」中第一個「風」是名詞,第二個「風」是動詞,意思是像春風一樣地吹拂着人。以同樣方式理解的話,「夏雨雨人」,意思就是像夏雨一樣滋潤着人了。

  這兩句話,原來並不是形容天氣,而且形容人,還與齊國相國管仲有關。

  春秋時期,梁國相國孟簡子因罪逃到齊國,齊國相國管介親自出來迎接。管仲知道孟簡子原有門客三千,現在卻只有有三個跟隨他,就詢問情況。孟簡子回答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錢葬,我給他葬了;另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沒錢葬,我也給葬了;另一個...

夏蟲不可以語冰

  這句話出自《莊子·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意思是不要跟井裏的青蛙說大海有多大,因為牠的眼界狹小,受居處的局限;不要對夏天的蟲子談論冰雪的事情,因為他認知世界裏根本沒有冬天。

  後人就直接用「夏蟲不可以語冰」比喻人悖於見聞,知識短淺,不懂大道理,正如活不到冬天的夏蟲永遠無法理解「冰」是個怎樣的東西一樣。

  《資治通鑒 · 晉紀五惠帝》中有以下故事:「時天下饑荒,百姓餓死,帝聞之曰:『何不食肉糜?』曰:『夏蟲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這裏的蟪蛄是蟬的一種,也叫寒蟬,...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下兩句是甚麼?

  踏入夏天,懶洋洋的,想起一首好玩的打油詩《四時不讀書樂》,雖然出處不詳,但絕對是經得起時代考驗。

  林語堂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一次在《論讀書》的演講時已引用過,到今時今日這首打油詩依然瑯瑯上口,可見它真的道出莘莘學子的心聲。

  《四時不讀書樂》首兩句「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大家都耳熟能詳,但下兩句是什麼呢?原來流傳着很多版本,包括「秋高氣爽正好耍,嚴冬難耐望來年」,以及「秋有蚊蟲冬...

冬瓜遇上豆腐

  「如果有乜冬瓜豆腐,我都唔知點算好…」這是一句廣東俗語,寓意萬一遭遇不測,生活頓失依靠。為甚麼我們會用「冬瓜」和「豆腐」來形容不幸的狀況呢?

   在辦完喪事之後,一般會設有解穢酒,席上的餸菜以素菜為主,冬瓜和豆腐往往是當中的必備之選。後來人們就以此比喻為意外的災禍或遭遇不測。

  「冬瓜」和「豆腐」,一個笨重厚實,一個輕柔軟弱;一個強硬,一個柔軟,但兩者摔到地上,一樣會粉身碎骨,代表當遭遇厄運時,同樣會成為不幸的產物。

   有趣的是,「瓜...

「女人心海底針」下一句是甚麼?

  「女人心、海底針」是一句俗語,從字面看,一根針掉進大海,當然很難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難以捉摸。

   相比男性,女性的心思細密、感情細膩。女性的喜好以致情緒,有時候就像3、4月的天氣,驟晴驟雨,難以捉摸。雖然這句話出處已難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機會來自男性,就像孔子所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來,這句話還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撈到還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撈到針,...

賣仔莫摸頭 摸頭眼淚流

  「賣仔莫摸頭,摸頭眼淚流」這句話你聽過未?上一輩的應該耳熟能詳,因為這是上世紀流行的廣東俗語。

  在20世紀,擁有4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十分普遍,不過,那年代很多因為經濟能力不足以養活孩子,於是就有「賣仔」的情況出現。有時候,孩子未必真的「賣」出去,可能是「送」出去的。

  因為生計要賣出自己的孩子,已經十分難受的,若是在交出的一刻摸一摸孩子的頭或身體,孩子與父母難捨難離,真的會忍不住哭斷腸的,...

施恩莫望報

  施即給予,恩即恩惠,給予別人恩惠,不要(莫)期望回報,這話的後續是「望報莫施恩」,如果在期待別人給你回報,就不要施予恩惠吧!

  這話說來容易,實際行動時卻有點困難,例如一對夫妻,做妻子的為家庭盡心竭力付出一切,期望丈夫可以體恤自己,多點關心,但實際可能事與願違;中國傳統觀念之中,父母也期望養育子女長大成人之後,可以回報自己,但未必一定可以如願以償。即使朋友之間的情誼,也不應與回報掛勾,否則可能「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

割雞焉用牛刀

  雞和牛是兩種尺碼相差甚遠的禽畜,殺雞用宰牛的刀,實在有點小提大做,多此一舉。

  例如幼稚園生要做一個關於動物的研習報告,讓學生跟不同動物拍照,然後略為介紹一下便可,但用上博士論文的資料和方法,絕對是「割雞焉用牛刀」了吧!

  句子的典故是這樣的:孔子的學生子游,在擔任魯國武城首長時,用禮樂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微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

紅顏禍水

  中國歷代有不少皇帝,都是貪圖女色只顧逸樂,部份更導致國家衰落甚至覆亡,我們稱之為紅顏禍水。為甚麼叫「禍水」而非「禍國」呢?

  夏桀寵愛妺喜,種下夏朝滅亡的原因之一。妺喜被視為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其後又陸續出現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因此,當越王勾踐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時,大臣伍子胥進言:「臣聞:夏亡以妺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國之物也,王不可受。」

  不過,英雄難過美人關。紅顏禍水持續不絕,唐玄宗寵愛楊貴妃,...

人在做 天在看

  當我們看見一些不公義的事情,但又無力扭轉結果的時候,我們總會說「人在做,天在看」,意思是人們現在做的壞事,上天都已看在眼裏,只是等待時機給予報應,因為此話的歇後語是「舉頭三尺有神明」。

  由遠古至今,很多人都相信有鬼神、報應之說。因此一個人所作的一言一行,必須對得住天地良心,才能做到「平心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既然一切事情由神明所掌握,所以最終也會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善惡皆報。

  在《三國演義》中,有人問諸葛孔明已經五次北伐魏國失敗,為何仍...

一樣米養百樣人

   「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句話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比喻別人和自己之間的思想與行為各有不同,當然更不能期望跟自己一樣。

   例如某人一向十分豪爽,不拘小節,但為了那十元八塊的優惠,竟跟朋友鬧翻了天,實在超乎想像,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

   事實上,每個人的思維方向、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都不盡相同,即使要好的朋友,甚至一起成長的兄弟姊妹,食同樣的東西長大,都會對事物有不同見解,另一句俗語:「若要人似我,除非兩個我」,也...

三魂唔見七魄

  當我們要形容某人精神恍惚、神不守舍,表現驚驚慌慌的時候,便是用廣東話俗語的「三魂唔見七魄」。

  魂魄難免令人想起鬼魂之說,但「三魂唔見七魄」未必因為遇上鬼魂,例如他在街上偶然碰到心儀的偶像歌手,頓時呆住了,「三魂唔見七魄」似的,只懂儍儍地、兩眼緊緊凝望着偶像。又例如遇到意外或突如其來的事情等,那一刻神不守舍,不懂反應,都可以是「三魂唔見七魄」。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已有魂魄之說,其後道家提...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中國志怪小說《山海經》是一部結合人物地理和神話傳說的奇書,內裏記載了不少傳說中的妖怪和怪獸,亦有許多參考價值甚高、真實的大自然川河和動植物等。

  一條能吞掉大象的蛇,在《山海經》有所記載—「巴蛇吞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腹之,無心腹之疾。」這種蛇叫巴蛇,足以把大象吞噬,並在三年後才把大象的骨頭吐出來;而這種巴蛇,據說能夠醫治心腹的疾病。

  巴蛇是否真的存在,已無從得知,亦有說法指這是《山海經》的暗藏密碼,實際是另有所指。

  而俗語「人心不足...

妹仔大過主人婆

  俗語中的「妹仔大過主人婆」,這句歇後語的意思是喧賓奪主或本末倒置。

  「妹仔」是舊社會中未成年的婢女,跟現時的工人姐姐不同,前者是未成年兼賣身的,後者當然過了合法的聘用年齡,而且是合約制,有勞工法例作保障。

  中國舊社會有蓄養奴婢之陋習,加上重男輕女,出身貧家的年幼女童有機會被賣到富貴人家當妹仔,這些主人家甚至把妹仔如貨物般轉售。至於「主人婆」便是富貴人家的女主人...

大石砸死蟹

  在之前疫情期間,部分企業的管理層與員工缺乏溝通,例如在沒有諮詢下要求所有員工減薪,結果被批評做法「大石砸死蟹」,員工在強權下反抗不得,只能敢怒不敢言。這些「大石砸死蟹」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

  現實社會中的確「蟹影處處」,例如政府強推政策、公營運輸機構申請集體加價、學校要求家長捐款等等,也有「大石砸死蟹」的味道。

  俗語「大石砸死蟹」正是以蟹被大石重重壓住,比喻人們受制或屈服強權之下,沒有選擇和反抗的餘地。而「砸死蟹」並非指蟹已死去,而是指重重砸住的意思。「砸」字有壓住或打碎等意思。例...

浪子回頭金不換

  「浪子」是不務正業和生活不覊的人。俗語「浪子回頭金不換」來自明朝一個民間故事。

  主角名叫天寶(亦有指天賜)生於大富之家。他揮霍無道,未幾家財散盡,流落街頭。

  一天,天寶暈倒在街,獲王員外相救。天寶曾讀書識字,於是王員外讓他教自己的女兒讀書。過了一段時間,天寶竟故態復萌,輕薄王員外的女兒。為了保存名聲,王員外悄悄把天寶送走,叫他不要再回來。天寶感到萬分羞慚,並發奮讀書,其後...

打爛沙盤璺到㞘

  廣東話「打爛沙盤璺到㞘」的俗寫是「打爛沙盤問到篤」,因為「璺」與廣東話「問」、「㞘」和廣東話「篤」冋音,後者筆劃也較簡單,容易流傳。

  「璺」指裂紋,「㞘」是底部,而「沙盤」是以陶泥和沙子燒製而成的器皿,易碎亦不耐用。「打爛沙盤璺到㞘」原意是打破沙盤時,這個器皿會出現裂紋,並一直伸延至沙盤的底部。其後,民間以「璺」改為「問」,形容人們對事情追查得透徹、清清楚楚問個明白,尋根究底,其反義詞是一知半解。

  例如這名學者對研究認真專注...

初生之犢不畏虎

  「初生之犢不畏虎」中的「犢」是小牛,剛出生小牛是食物鏈中弱小的獵物,悍猛的老虎是捕食者。這句話比喻膽大敢做,無所畏懼的年輕人。

  例如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年輕人應當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魄,面對困難也不要輕言退縮。

  「初生之犢」出自《莊子‧知北遊篇》,原意是要教人如何得道,其中一個條件是「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猶如新生的小牛無知無心,也無所求。其後﹐小說借用「初生之犢」,如《三國演義》中,曹軍有一名叫龐德的將軍...

打退堂鼓

  打退堂鼓又作「打散堂鼓」,是古代官吏審理案件時的儀式。

  公堂(即現代的法院)內鼓聲響起,表示官吏離堂休息,暫停辦公。被陷害殺人、含冤而死的小說人物竇娥被押上公堂,《竇娥冤》載「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描述太守審理完案件後,命令左右差使打散堂鼓,自己也坐馬返回私宅了。

  俗語「打退堂鼓」又有一個意思,指人們決定完成某些事情後,卻畏縮不前或...

黑白天鵝

  俗語黑白天鵝的下一句是「日哦夜哦」。其實這句俗語與天鵝沒有多大關係,而是以黑天鵝的「黑」代表黑夜、晚上,白天鵝的「白」代表白天、日間。

  「鵝」的廣東話發音與象聲詞「哦」十分相近,它並非指天鵝的叫聲,因為天鵝的叫聲頗為高音,也沒不是哦哦般叫喚。這個俗語實際是取了「鵝」與「哦」發音近似,指某人說話囉唆、喋喋不休、令人煩厭。

  通常與自己朝夕相對的伴侶才可能「日哦夜哦」,這句俗語多形容伴侶,又以女性為主。例如某男士投訴,他的妻子跟從前...

編輯推薦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10

60件文物

陝西考古幾誇張?每日出土60件文物

1:43
水下考古;長江口二號

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

科技考古|北周武帝宇文邕真實容貌曝光 英年早逝極可能這原因

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香港運動員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4集 體育盛事 香港的主場經濟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飽死荷蘭豆 餓死芹菜頭

  「荷蘭豆」是大家生活中經常吃到的食材,那「飽死荷蘭豆」又有甚麼含義呢?

  《廣東新語》就記載了這種起源於西歐的豆:「海豐有雪豆,熟於大小雪時,名寒豆。」

  17世紀時,侵佔台灣的荷蘭人把「荷蘭豆」引入台灣,在《臺海采風圖》中就記載道:「灣豆,種出荷蘭國,台人竊種而植。實於春夏,亦實於冬」。

  由於「荷蘭豆」屬於外來菜蔬,價格高企,能吃上「荷蘭豆」的家庭都是非一般的,能...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