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香港文化——霓虹燈招牌

編輯︰豆子

  密集的霓虹燈招牌一向是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單令中外攝影師為之瘋狂,連著名導演王家衛亦經常以霓虹光影來呈現香港街景的城市感。究竟霓虹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香港文化象徵,又是如何逐漸消失於城市之中?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
發掘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香港文化——霓虹燈街景。(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霓虹燈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霓虹燈並非香港發明的產物,在19世紀末開始,霓虹燈在歐洲、美國的各大營業場所普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慢慢傳至東方社會一些發展較迅速的城巿如上海、香港等。那麼,霓虹燈又是如何逐步成為香港文化象徵?1960年代,隨着香港工業發展蓬勃,許多大企業、夜總會,甚至食肆等,紛紛使用霓虹燈招牌來宣傳自家品牌,畢竟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招牌愈搶眼,知名度愈大,客人亦自然愈多。於是五光十色、層層疊疊卻又錯落有致的霓虹燈牌,便形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為香港街頭營造了特有的景致,是香港繁榮熱鬧的象徵。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
《花樣年華》展現了霓虹燈作為香港文化的美。(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霓虹燈與香港文化電影的關係

  霓虹燈本來只是街頭風景,但透過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鏡頭,逐步在全球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香港文化象徵。王家衛鏡頭下的霓虹光影,卻總與城巿人的孤獨寂寞掛勾,《重慶森林》、《墮落天使》、《2046》等皆是如此,電影中多個以霓虹突顯光影對比的鏡頭,彷彿都在訴說故事人物走在香港街頭的孤獨感,訴說了「城市化」對香港文化的影響,彷彿城巿愈是繁華,走在其中的人卻愈難找到自我的身份認同,或許身處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同感?

  隨着時代變遷,近年霓虹燈招牌變成「過時」的產物,愈來愈多店舖轉用LED燈招牌,加上建築管制收緊、結構安全等問題,令代表香港文化的霓虹燈牌急劇減少。將來大家想欣賞香港霓虹燈,或許只能透過電影重溫夜景,或者到一些以懷舊作招徠的餐廳、展覽,以觀賞者的角度鑑賞逐漸消逝的香港文化。

 

香港文化粵劇演變與發展

2020-11-25

百年老店承傳香港文化 「萬順昌」放膽嘗試 

2020-11-19

香港文化變遷 屋邨人情味會否消失?

2020-11-11

香港喜慶喪葬必備的舞獅傳統文化

2020-11-11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茶餐廳|早期卡位是相睇勝地?水上人結婚在茶餐廳擺酒?

2025-04-20
都爹利街、《夢伴》MV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都爹利街全港僅存4支煤氣燈 掘頭巷變法定古迹

2025-04-19

香港茶餐廳|瑞士雞翼源於美麗誤會?咕嚕肉的「咕嚕」有何含意?

2025-04-13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舞獅,啟德體育園開幕

舞獅|中國傳統表演藝術 由宮廷娛樂到民間演出 走向傳承之路

2025-03-22
港鐵《牛仔》展

童年回憶|港鐵香港站《牛仔》展覽 40年來首次展出珍藏手稿

2025-03-21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賽馬會、香港體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

一文看清香港賽馬會行善百年 「體院」演藝學院是誰出資興建?|馬會故事

2025-03-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啟德體育園

啟德體育園3月1日開幕 「跨世代」明星 運動員演出 4台電視聯播

2025-02-11
林村許願樹

春節|由兩棵大榕樹到林村許願節 獨有拋寶牒許願的港式文化

2025-02-04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