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專家林漢明|創新研究耐鹽大豆 造福民眾愛護地球

編輯︰王子傑

  尋常農作物大豆也能創新?當然,說的就是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的研究項目「大豆回家」。

  林漢明教授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突破性發現含有耐鹽基因的野生大豆,不但大大提高培植效率,更是以非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適合中國鹽鹼地種植的耐鹽大豆。

大豆專家林漢明|大豆中的愛國情懷 提升產量造福民眾

林漢明
林漢明教授成功培育出適合中國鹽鹼地種植的耐鹽大豆。(圖片來源:Getty)

  中國雖然是大豆原產地,有超過3,000年的栽種歷史,曾經是第一生產大國。但在外國企業湧入和廉價進口大豆衝擊下,早已失去市場主導權。如今,全球超過8成的大豆都是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

  另一方面,中國本土的農地逐漸減少,優質耕地欠奉,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結果中國每年要花費數以千億元(人民幣.下同)從外國進口大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林漢明教授坦言,作為中國人,他對起源中國的大豆有特別感情,眼見上述困境,遂決心研究野生大豆的抗逆基因,希望培植出耐鹽抗旱的質優品種,然後栽種在國內較為貧瘠的邊緣土地,同時提升產量,造福民眾,務求令「大豆回家」。

  林漢明教授之所以選擇大豆還有另一個原因。雖然作物研究主流是水稻,相比之下大豆研究較為冷門,但林漢明教授認為,不少人都忽視大豆的一個特質,就是固氮 (nitrogen fixation) 能力。固氮就是將空氣中的氮,通過豆科植物特有的根瘤帶到土壤。種植大豆可以令土地肥沃,減少使用化肥,既省錢又環保。

  再加上大豆蛋白質既優質又豐富,容易被人體吸收。還有大豆價錢平,食品可以取代肉食,豆奶被稱為窮人的牛奶,值得廣為種植及推廣。

大豆專家林漢明|應用新技術研究大豆 走訪中國乾旱山區交流

林漢明大豆
大豆有一個特質備受林漢明教授推崇,就是固氮 (nitrogen fixation) 能力,對環保有莫大益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林漢明教授應用了嶄新的高通量基因組測序技術,建構大豆遺傳圖譜後,全力尋找大豆中的耐鹽基因。

  林漢明教授發現,野生大豆的產量雖不及人工栽種的大豆,但卻能在鹽份高、水份少的惡劣環境下茁壯生長。相反,人工栽種的大豆「嬌生慣養」,失去野生大豆的抗逆基因。

  最終,林漢明教授與團隊透過基因組分析和育種研究,將野生大豆和栽種大豆的優點結合,培育出耐鹽抗旱的質優大豆。

  十多年來,除了實驗室的研究,林漢明教授更不時前往中國西北和東北的乾旱山區,實地了解大豆的耕種實況,與當地農業專家和農民交流。

大豆專家林漢明|耐鹽大豆已大量播種 下一個目標是非洲

林漢明大豆
林漢明教授成功培育出耐鹽耐旱大豆品種「隴黃」系列,造福民眾,更造福地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國西北地區的降雨量少,土地貧瘠,林教授與內地專家攜手,成功培育出耐鹽耐旱大豆品種「隴黃」系列,實現「大豆回家」。如今,這些耐鹽大豆已經甘肅黃土高原上大量播種,面積超過5個香港島。在2022年,隴黃2號、3號更被甘肅選為當地帶狀間套作種植示範的推薦品種,田野試驗面積已達20萬畝。

  林漢明教授下一個目標,就是把科研成果帶往世界其他有需要的地方,例如非洲。林漢明教授期望,在科學探索之中,世界不同地方的人民可以走在一起,共同解決地球村面對的問題。

  延伸閱讀:AI養蟹郝小添|創新科技結合傳統行業 打造更優質軟殼蟹

  延伸閱讀:超力莫傑琳|半世紀老品牌也創新 從王牌米粉到「三條腿走路」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代英雄

李振聲——比肩袁隆平的農業科學家 要讓中國人家中裝滿糧

傑出名人

敦煌保育80年|「敦煌守護神」常書鴻 千年莫高一生守候

創新先鋒

「無創產前檢查之父」盧煜明

盧煜明獲任香港中大校長 帶你認識這位「無創產前檢查之父」

潮流人物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小城大事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運動健兒

2:22
巴黎殘奧WH2級單打亞軍陳浩源

「輪羽二哥」陳浩源再闖殘奧 勇奪銀牌突破個人成績

影視巨星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編輯推薦
李子柒最新影片截圖

李子柒回歸|新影片花大半年製作非遺「漆藝」 停更近3年還做了甚麼?

1:51

「太空艙」裏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開創先河

2:10

60件文物

陝西考古幾誇張?每日出土60件文物

1:43
水下考古;長江口二號

水下考古幾神奇?「長江口二號」古船打撈 工程規模全球最大

烈士紀念日|科技考古追尋塵封歷史 文少卿:讓無名烈士變有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

科技考古|北周武帝宇文邕真實容貌曝光 英年早逝極可能這原因

南海1500米海底考古大發現 兩艘明代沉船 逾10萬件文物

100周年|中國考古大發現(上):從河南小村出發 探尋文明起源

香港電動車

不斷更新|《香港機遇新里程》第3集 創新科技 引進新興產業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交通75年 從「基本靠走」到復興號和C919

3:1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如何成為「基建狂魔」?

風箏 女孩 男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叔叔,你真棒」滋潤人心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2000年11月22日
《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中國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二十四節氣中,立冬過後,便踏入「小雪」。

  有關小雪的解釋,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以下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外,古籍《群芳譜》亦有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所代表的是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此時此刻,北部一些地區已見初雪,不過因為地氣未寒,降雪量小,未有積雪,於是稱作「...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書展專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

第34屆香港書展將於本月17日至23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香港地方志中心再度與中華書局攜手參與香港書展,並舉行專題講座。書展亦設置《香港志》專屬展位,親臨專區並參與遊戲,更有機會獲贈禮品,不容錯過!

  •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 日期︰2024年7月22日(星期一)
  •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