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10-26
室韋鎮(位於內蒙古)上泥地街道兩邊的房屋,全是木造的,包括屋頂。房子四周闢有花園和菜圃,外邊圍上木籬笆。籬笆外堆滿用來做飯和取暖的木段,疊堆得整齊有致,恍如造型藝術。沿途經過一些地方,喜歡用石塊壘疊而成的房屋和圍牆,用不着水泥,穩固而富造型美。
陳萬雄看室韋鎮木頭石塊造屋 實用生活藝術最吸引

石塊和木頭,材料雖然不同,都是千萬年來,人類生活的最普遍的用材。經長久的技術經驗積累,出於本有的藝術心靈,打造出來一種樸素的生活藝術。
遊走各地,不管國內國外,這樣實用的生活藝術最能吸引我,也最讓我歡悅感動。因為這些美,充滿生活氣息。
一些房子的屋頂或四圍的籬笆上,串曬着魚乾。因為鎮是座落在額爾古納河的東南岸,也是靠河吃魚的地方。
陳萬雄看考古學家的室韋發現 古老民族跟鮮卑契丹相近

考古學家魏堅教授說:「室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古老民族,人種、語言和文化屬東胡系統,與鮮卑、契丹相近。」(〈室韋:蒙古早期遺存的考古學觀察》〉他的結論是基於幾十年來,在這一帶的考古發現和研究的成果。
室韋生活在額爾古納河下游以東的大興安嶺北端,處於半狩獵半遊牧的氏族社會的墓群和遺址陸續發現,同時在東蒙古草原的克魯倫河北岸,也發現了蒙古汗國早期的遺存。
成吉思汗與蒙古族的歷史,在歐美的出版上,是一熱門的題材,他們關注遠過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題材。80、90年代,每年去德國法蘭克福參加國際書展,總發現有關於成吉思汗和蒙古歷史的新書的出版。蒙古人西征的歷史,改變了歐洲,也改變了世界,歐洲人是很難忘懷的,所以興趣不減。
可惜,限於史料和關注的不足,對於蒙古族發源地和早期蒙古人崛起的撰述,多所缺漏。近20年中國考古歷史界,濃墨重彩,大大補足了這種遺闕,勾勒出蒙古人早期發展的原貌。
我們之策劃《成吉思汗的崛起》的出版,不無要將中國考古學術成果,向社會普及、向世界推廣的想法。將學術成果,適時的推廣到社會大眾,這本就是出版人的一份責任。(四之三)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陳萬雄《成吉思汗原鄉紀遊──另一種文明的體驗》,標題及分段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