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5日

國務院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1982年2月15日,國務院批准並公布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共有24個城市上榜。

  這些城市分別是北京、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蘇)、蘇州(江蘇)、揚州(江蘇)、杭州(浙江)、紹興(浙江)、泉州(福建)、景德鎮(江西)、曲阜(山東)、洛陽(河南)、開封(河南)、江陵(湖北)、長沙(湖南)、廣州(廣東)、桂林(廣西)、成都(四川)、遵義(貴州)、昆明(雲南)、大理(雲南)、拉薩(西藏)、西安(陝西)、延安(陝西)。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公布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對象局限於個別建築或遺址,在專家學者的提議下,全國政協起草專題報告,建議盡快公布一批文物古迹豐富的歷史城市。

  「歷史文化名城」的定名,也是經歷詳細的考量。羅哲文是當時國家文物局的代表,有份參與名單的評定。羅哲文認為,中國城市的遺產都屬於文物遺產,並且歷史悠久,久負盛名,大多都與文化有關,因此要在「歷史城市」中,加入「文化」二字。

  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公布後,政府再於同年出台《文物保護法》,明確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並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紀念意義的城市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將設立歷史文化名城制度化。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自古以來,中國有清明節植樹的習慣,所以也有人把清明節稱為植樹節。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是一個農諺,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成活率高,生長快。

  這句農諺沒有文獻出處,但《歲時百問》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即是此時種植樹木成活率高,適宜植樹。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2月17日

「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2025-02-16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氣象學家雷雨順

1983年2月16日

中國著名氣象學家雷雨順逝世

2025-02-15
中國美術館

1963年2月14日

中國美術館落成

2025-02-13
世界地質公園

2004年2月13日

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誕生

2025-02-1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