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科學團隊 協助中國航天「奔月探火」

撰文︰蘇言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天宮」築夢⋯⋯中國航天近年迎來一個又一個突破,而香港回歸25年來,香港學界科研團隊在其中亦扮演重要角色。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所帶領的團隊。

  見證中國的航天發展,容啟亮覺得與有榮焉:看到內地一日千里的變化,每次太空探索有創新突破,讓這班在香港的科研工作者很有榮譽感,覺得要做得更好,不辜負國家的信任。

參與國家項目 理大成績亮眼

  實際上,香港回歸祖國25年以來,本地科研工作者們就一直在為國家太空探索項目出力。自2010年起,理工大學更是拿出了不少亮眼成績——從「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所用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到「嫦娥五號」月壤採樣裝置,再到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上的「火星相機」……理工大學的研發成果幾乎應用在了近年每一個重大航天任務中。

理工大學-月壤取樣裝置01
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嫦娥五號」採樣裝置,肩負在月球表面進行全自動採樣、封裝月球樣本的使命。(網上圖片)

  而且,理大團隊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是「跑龍套」,而算得上是「主角」之一。例如把月壤從月球帶回地球是「嫦娥五號」的核心任務,而應用在「嫦娥五號」上的採樣裝置,則肩負在全自動表土採樣、封裝月球樣本的使命。

  正因為它順利完成全自動採樣,將大約兩公斤的月球樣本順利封裝帶回地球,才宣告了「嫦娥五號」探月成功,達成了國家在太空探索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到了「火星相機」(全稱為「落火狀態監視相機」),這個約390克的「小玩意」是火星巡視器「祝融號」的「眼睛」,它搭載在着陸器外層平台上,用來監視着陸情況、周遭環境,及降落火星後巡視器的操作狀態,這些資訊對掌握巡視器能否在火星表面成功巡視至關重要。

理工大學-火星相機02
回歸25周年來,國家重大航天項目中不乏香港團隊的身影。圖為容啟亮教授率領團隊研發出的精密太空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火星相機)。(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港產科研團隊 助「嫦娥」月球「挖土」  

兩地科研合作 硬件人才互通

  儘管研發日程緊湊,又有各類層出不窮的技術難題,理大團隊仍發揮出色,不單創新了一套「一體化的熱流防護設計、測試及質量控制方案」,在容啟亮教授帶領下,只用了3年時間便完成研製並交付國家使用。「直到『天問一號』成功落火,才感到如釋重負。」容啟亮曾這樣說。

  由於火星表面地形複雜,大氣層稀薄,隨時可能出現沙塵暴,且火星與地球通訊有5至20分鐘的延遲,令探測器登陸火星困難重重。

理工大學-選擇火星著陸點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副教授吳波(左二)及其團隊,為「嫦娥四號」和「天問一號」分析著陸區的地貌特徵。(網上圖片)

  選擇登陸地點的重任,則交給了由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吳波帶領的團隊負責。他們通過對火星全球的分析和評估,選出3個着陸區供「天問一號」選擇。最終,「天問一號」成功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

理工大學-榮啟亮團隊火星相機合照
回歸25年來,香港和內地在科研領域的硬件設備和人才交流上都保持親密合作。理工大學希望將來科研團隊的組成人員愈來愈多元化。圖為研發火星相機的團隊。(網上圖片)

  對於理工大學團隊來說,在儀器研發過程中,需要做若干測試,其中不少是複雜、高層級的測試,在單一實驗室很難提供所有設備,因此研發測試有不少是在國家不同地區完成的。 

  「香港可以做一部分,我們有好的想法,如果真的要實施,也要與內地一起,才能做出好的東西。」容啟亮認為,香港的科研力量需要更多地與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內地其他城市和地區進行合作,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人才方面同樣需要兩地合作,比如在火星探測相關的研發團隊中,有一名港產博士畢業生參與其中,其餘很多是來自各地的優秀研究員。對理大團隊來說,亦希望未來有更多港生能加入項目,為國家太空探索出一分力。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一文看清 10個數字感受25年的香港轉變

 

回歸紀念柱

  香港回歸紀念建築物之一,便有回歸紀念柱,它其實是甚麼呢?   不同於其他紀念回歸的建築,回歸紀念柱並非由政府負責興建,而是由八鄉鄉事委員會會員自行斥資建造而成,是香港唯一由民間籌建以紀念香港回歸祖國的建築物。

  回歸紀念柱座落於元朗八鄉上村公園,柱上有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的題字,上面書有「擎天一柱回歸紀念」的金漆字。

  回歸柱序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乃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之歷史時刻,舉國上下,歡欣鼓舞;海外赤子,揚眉吐氣;五洲之內,友好仁人,無不關注此世紀盛事。近者悅,遠者來,盼一睹交接之盛典,視躬...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張國榮

念念不忘張國榮 回顧他的人生故事和窩心好事

2025-04-01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談中美對帳 最令美國人震驚7件事是?

2025-04-16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雒城遺址 細看東漢戰亂與繁榮

2025-04-13
2017年4月20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天舟一號

「天舟一號」成功發射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