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6-19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迎來盛大開幕,背後離不開一班默默耕耘的工作人員。設計、施工、營運團隊當然都是幕後功臣,但還有一個小團隊,雖然只有兩人但堪稱「最強後盾」,他們是負責文物修復的兩位專家——呂智超和梁嘉放。
逾900件北京故宮借出的文物,「性命」就掌握在兩人手上,由展廳溫度調控,到文物保護,再到修復工作,每一細節都要一絲不苟:「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安全來到,安全回去。」
香港故宮|萬全準備 維持文物最佳狀態
為迎接香港故宮開展,北京故宮進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境外外借,將914件珍貴文物運到香港給大眾參觀。開展之前,北京故宮的修復部門將文物修復到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所以香港這邊基本不涉及修復工作,但要讓眾多文物維持最佳狀態與觀眾見面,團隊仍需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
呂智超同梁嘉放承擔起重任:「如果能夠提供專業、安全及穩定的環境,減緩病害,這個實際上比修復帶來的作用更大。」
香港故宮開館前的第一大考驗,就是需要控制所有有可能影響展品的外在因素。兩人表示:「我們會為文物展出提供最嚴格的環境條件,儘管外面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但館內的溫度和濕度都不會變。」
除了溫度的調控,團隊亦要處理隨時可能出現的蟲害問題。因此在場館交付完後,團隊就立刻進行了病蟲害監控,針對不同種類的蟲害放置防蟲害的黏板,從源頭杜絕問題,避免蟲害在館內繁殖。
香港故宮|控制儲蓄溫度濕度 打造專用書櫃
另外,每一件文物都有其適合的溫度、濕度及受光照的程度。如書畫類文物如果存放空間濕度太高,紙張就可能會卷曲,或者出現霉斑;如果太乾,則可能會斷裂。加上故宮文物抵港時間是夏季,香港和北京濕度差異巨大,每一件文物該如何收藏都在考驗團隊的能力。
經過反覆的研究,團隊訂製了200多個世界級博物館御用、來自意大利米蘭的專用展櫃,為文物提供最高級別的保護。展櫃上層有防紫外線塗層的玻璃,下層裝有溫濕度調節的儀器,當中的微氣候控制系統,會根據個別文物不同的需求來調整參數,讓每一件文物都在最舒適的環境下予人觀賞。
延伸閱讀:《我在故宮修文物》: 傳承千年工匠精神
香港故宮|舉辦文物修復活動 普及保育知識
900多件珍貴展品的「性命」交予給自己,對呂智超和梁嘉放而言緊張又興奮。雖然文物已經經過北京故宮的修復,亦要做好萬全的應對準備:「一旦文物出現問題,我要根據每種文物的『病況』找到相對的修復方案。一定要在修復前想好策略,且保證修復過程可逆,避免對文物造成破壞。」
為此,團隊專門為工作室裝設鐵板牆、購買溫濕度監測設備,還特意向揚州的老師傅訂造了紅色大漆的手工桌子,為的就是將紙張鋪在上面時,可以清楚分辨紙張、厚度、漿糊的均勻度。有了這些準備,開館後如有需要,就可隨時為文物「動手術」,為文物延長「壽命」。
這一次管理和文物修復的經驗非常珍貴,香港故宮日後將陸續增加自家館藏,兩人屆時亦會參與文物狀況評估,甚或進行復修工作。
以往修復文物的過程甚少公開向大眾展示,不過團隊就計劃在博物館開幕後舉辦一些文物修復的演示活動,甚至讓觀眾有機會動手參與,從而親身領略當中的魅力,更加意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