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成語「二分明月」是將明月平分?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有個成語叫做「二分明月」,有人根據字面意思,以為說的是將月亮分為兩半,這是不是正確的呢?

  成語「二分明月」是出自唐.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意即形容天下的明月有三分,而揚州獨佔二分,比喻揚州的繁華鼎盛,而不是指將明月平分。

  到底古時揚州有多繁華,因而能佔「二分」呢?揚州這名字由來歷史悠久,但最初揚州並不是指現今的江蘇省揚州市,據《尚書.禹貢》載,揚州是天下九州之一,而且區域甚廣,包括淮海、江南一帶,後來多個朝代亦將揚州設置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都城。

  至隋朝統一後,歷史上的揚州才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基本統一,隨後隋煬帝更特地開鑿運河以便遊覽揚州。

  唐朝至清朝,揚州更成為運河要道,南北交通必經之地,萬商雲集,由此可見揚州自古便是一個繁華富庶的地區。

  後來,成語「二分明月」從《憶揚州》中演變而來,並用作借指揚州。至今,這個成語常用作指某地景象繁華或比喻人才薈萃,也可用作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

趣談中國文化|「三教九流」是哪三教哪九流?

趣談中國文化|「三長兩短」是哪「三長」哪「兩短」?

趣談中國文化|成語「口不二價」源自一位隱士?

趣談中國文化|「二百五」源自一宗刺殺案?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