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一了百了」原是讚人聰慧?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一了百了」一般用作比喻某重要事件了結後,其餘相關的事情也隨之了結。因此當中的「了」是指「了結」嗎?

  成語「一了百了」中的「了」原意是「了解」,意指了解一件事情後,其它各樣事也可類推而明白,出自《朱子語類·卷八·學·總論為學之方》。

  根據書中記載,南宋理學家朱熹認為「資質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節用工。也有資質中下者,不能盡了,卻須節節用工。」意指資質高的人,領悟力強,只要解開某一問題的癥結,其餘相關的問題也能隨之了解,無須逐次漸進地慢慢學習,類於「一理通百理明」之意。而天賦中下的人,不能徹底理解內涵要義,便要在每一章節上用功,才能了解全貌。

  可見,「一了一切了」本是稱讚資質好、領悟力高的人或用作讚揚別人聰明。而「一了百了」這成語便是從朱熹的話演變而成,但後人望文生義,將當中的「了」,變為「了結」之意,成語「一了百了」在中國文化中則常用作形容主要的事一了結,其餘相關的事也隨之結束。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

趣談中國文化|「不二法門」原是佛語?

趣談中國文化|「一葉障目」竟為偷盜?

趣談中國文化|鍛煉在古代是一種刑罰?

趣談中國文化|「一竅不通」原是「七竅不通」?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