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一竅不通」原是「七竅不通」?

編輯︰紀小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一竅不通」常用作形容人搞不清情況、愚昧無知。這裏「竅」指的是洞,古人稱眼、耳、鼻、口七孔為七竅,所以「一竅不通」原是指人七竅不通。

  相傳這成語出自商朝末年,與比干的七竅玲瓏心有關。當時紂王沉溺酒色,只顧與奸妃妲己吃喝玩樂,不理朝政,殺害許多忠臣。眼見國勢危在旦夕,賢臣比干,即紂王的叔父,勸諫紂王力圖振作,遠離酒色。紂王不聽,反而為假借「賢人之心七竅皆通」的傳說為藉口,要借比干之心來看,將比干處以挖心酷刑。

  據《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載,孔子針對這段歷史,很感歎地說:「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意指若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糊塗地把比干殺害。

  「一竅不通」便從孔子這段話演變而成,用作諷刺他人愚蠢糊塗,或對某事一無所知。至今,人們在中國文化中通常用這個成語形容人完全不懂某種技藝,或指人不通情理,非常頑固。

 

相關標籤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

發怐愗

音:faat6 ngau6 dau6  意思是沒精打采,呆頭呆腦 。

      發怐愗並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原來早在戰國已有「怐愗」的用例。 

     「怐愗」指愚貌﹐也有愚昧及不聰明的意思。戰國時期楚國的宋玉在《楚辭.宋玉.九辯》中云:「願沉滯而不見兮,尚欲布名乎天下。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宋玉是屈原的弟子,有古代四大美男之譽的他不被楚王重用,於是借悲...

蘇孲崽

音: sou1 aa1 zai2  意思是「蘇蝦仔」,即指嬰兒、幼童。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這首兒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當中提及的「蝦仔」,跟「蘇蝦」同出一轍,但為何小孩又會變成「蝦」呢﹖       「蘇蝦」的本字是「臊孲」(讀作蘇鴉),...

趣談中國文化|「一了百了」原是讚人聰慧?

趣談中國文化|鍛煉在古代是一種刑罰?

趣談中國文化|「一板一眼」源自傳統戲曲?

趣談中國文化|一字之師:懂一字可成「師」?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