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憶「自投羅網」到敦煌莫高窟的中堅力量

編輯︰黃皓頤

  80年代和90年代,隨着改革開放春風的到來,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敦煌事業的蓬勃發展,又一批風華正茂的中年學者,如李正宇、梁尉英、譚嬋雪、汪泛舟、李最雄、馮志文、鄭汝中等,以及朝氣蓬勃的青年學子,如羅華慶、王惠民、楊森、趙聲良、侯黎明、婁婕、張元林、王旭東、蘇伯民、楊富學、張先堂等「自投羅網」紛紛從全國各地彙聚到敦煌。他們在科學保護和學術研究中擔起重任,成為敦煌研究院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當今敦煌事業的中流砥柱。

趙聲良自薦赴敦煌研究石窟美術史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看「自投羅網」到敦煌莫高窟的中堅力量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的趙聲良在1984年大學畢業後,立即到敦煌研究院工作。他擅長敦煌石窟美術史、佛教藝術研究,曾出版80多篇學術論文及20多本相關著作。(網上圖片)

  現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的趙聲良,是「自投羅網」來到敦煌的。1983年,他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讀大三,那年《中國青年報》上刊登了段文傑所長接受記者採訪,說敦煌缺乏年輕人才。趙聲良就試着給段文傑所長寫了一封信,沒過多久就收到段所長熱情洋溢的親筆回信,信中說:「我們這兒缺人才,大學生來當然歡迎!」

  但趙聲良的父親聽說兒子要去偏遠落後的敦煌工作,極不願意,一封接一封寫信,勸他回老家雲南。可是這個執拗的年輕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定要做到,第二年大學畢業後,家也不回,背着行李就直接到了敦煌。

  趙聲良曾赴日本進修學習,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學成回國時,他收到國內多所重點大學的「橄欖枝」,他懷着對敦煌文化藝術的熱愛,又一次放棄了去大城市的機會,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敦煌莫高窟,繼續為研究敦煌石窟文化藝術貢獻自己的才智。

  趙聲良長期從事敦煌石窟美術史、佛教藝術研究,在敦煌石窟美術史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影響廣泛。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譯著3部。

  延伸閱讀:樊錦詩憶承上啟下的莫高窟人

蘇伯民領軍保護敦煌石窟壁畫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看「自投羅網」到敦煌莫高窟的中堅力量
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右),在90年代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興趣,到敦煌參觀了莫高窟,立即被敦煌壁畫所震懾住,結果決定留下來工作,至今已近30年,對提升敦煌壁畫保護技術尤其有很大的貢獻。圖中蘇伯民正在莫高窟洞窟內指導保護和修復壁畫的工作。(網上圖片)

  今年剛被任命為敦煌研究院院長的蘇伯民。1993年,他聽說敦煌研究院需要化學專業人才,覺得自己所學可以找到更合適的用武之地,於是就放棄了省城蘭州的工作和生活,離開了原工作單位,自願從大城市到小城市敦煌戈壁沙漠中的莫高窟。

  那時的蘇伯民博士對敦煌還是一無所知,在跟美國蓋蒂保護所的專家一起探索保護敦煌莫高窟的過程中,逐步意識到自己的使命就是挽救古老的文化遺產,用所學專業讓文物延長生命,他下定決心將青春年華和全部精力投入到敦煌石窟保護事業中,就這樣不知不覺間他已在敦煌石窟奮鬥了29個年頭。

  蘇伯民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領軍人才,在長達20多年的國際合作工作中,與外方專家一道,為提升敦煌壁畫保護技術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在文物分析技術、保護材料研究與應用、預防性保護技術等領域做出了顯著成績。他曾四次拒絕大學和科研院所以數十萬甚至近百萬年薪的邀請,不為票子、位子、房子、車子、兒子,「五子登科」所誘惑。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才能都奉獻給敦煌莫高窟的科學保護事業。

  延伸閱讀: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樊錦詩喜見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不離不棄敦煌藝術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看「自投羅網」到敦煌莫高窟的中堅力量
樊錦詩樂意看見每年各地高校畢業的年輕人,紛紛自願來到敦煌投入保護莫高窟石窟的工作,成為敦煌研究院的新生力量。(圖片來源:敦煌研究院)

  新世紀以來,隨着敦煌事業的迅速發展,每年不斷地有全國不同高校畢業的青年學子,自願來到敦煌,成為敦煌事業的新生力量,新世紀的「莫高窟人」。新世紀來的年青的莫高窟人,熱愛敦煌石窟並參與其保護的實際行動,給了我們一個資訊:現在已有愈來愈多的青年人參與守護敦煌事業的行列,未來將會持續不斷地出現更多的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接過前輩所創建的崇高的敦煌保護、研究、弘揚事業。

  上述介紹的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幾乎都是對敦煌藝術從不認識到認識,又從認識到熱愛,再從熱愛到不離不棄,決心留在敦煌莫高窟,為國之瑰寶的保護研究做出奉獻,成為打不走的一群莫高窟人。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旅遊成風 莫高窟設人流管制保育壁畫

  可以說,從 1944年1月1日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開始,到今天2021年10月5日,乃至永久,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薪火相傳,幾乎天天在思考如何保存和傳承莫高窟的過去和未來。(八之六)

  (轉載自中華學社《中華大講堂》系列,內容和標題經編輯整理)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樊錦詩憶莫高窟首任所長常書鴻一生侍奉藝術寶庫不言悔

樊錦詩憶莫高窟第一任所長常書鴻 一生侍奉藝術寶庫不言悔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讚揚歷代莫高窟人為敦煌石窟作出無私奉獻

樊錦詩讚揚歷代莫高窟人 為敦煌石窟作出無私奉獻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憶承上啟下的莫高窟人

樊錦詩憶承上啟下的莫高窟人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憶夫妻同心投入敦煌莫高窟考古

樊錦詩憶夫妻同心投入敦煌石窟考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中國清朝,上朝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憶清帝國皇權太集中 阻礙變革的可能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黃忠墓的發現與消失

玫瑰園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超越仇恨的玫瑰花圃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醫療革命和技術進步人工智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中國「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論調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樊錦詩

樊錦詩憶堅守敦煌莫高窟的前輩們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