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1-30
77年來,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自始至終以深厚的感情,為保存偉大的國寶和傳承發揚國寶的光輝,刻苦鑽研、孜孜矻矻、認真負責做好敦煌石窟事業的各項工作。
樊錦詩看敦煌石窟數碼化 保護千年藝術遺產

簡單介紹莫高窟人為保護、研究、弘揚、管理敦煌石窟所做的探索和奉獻:
改革開放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大好時機,促使我們在前輩奠定的敦煌事業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國際合作和交流,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吸取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把敦煌石窟的保護利用工作推向一個新高度。
為使逐漸衰老的千年敦煌石窟永久長存,能永遠保存其多元的珍貴價值和歷史資訊,從搶救性保護,到多學科結合保護;建立石窟壁畫科學技術保護體系和壁畫修復規範和程式;再到建立敦煌石窟本體及其賦存環境的全面預防性保護體系;創建敦煌石窟數位檔案,以保障敦煌石窟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延伸閱讀:樊錦詩憶承上啟下的莫高窟人
樊錦詩看莫高窟遊客激增 人流管制緩解保育與旅遊的矛盾

以敦煌石窟文物和藏經洞文獻為研究物件的敦煌學,是多學科交叉學科。敦煌研究院的敦煌學研究成果,涉及到敦煌學的許多領域,諸如歷史、地理、考古、美術、宗教、民族、民俗、社會生活、語言文學、音樂、舞蹈以及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等,創辦學術期刊《敦煌研究》,已出版188期,推出敦煌學研究論著500多部,現在的敦煌研究院已成為國內外最大的敦煌學研究實體。
弘揚傳承方面,我們始終堅守負責任旅遊的原則,既對文物安全負責,又對遊客觀賞負責。建立了洞窟輪流開放,預約、遊線等制度;為讓遊客看懂看好洞窟內的文化藝術及其珍貴價值,培養了一支知識型、懂外語、高素質的講解隊伍;面對蜂擁而來的遊客,經過對文化遺產地遊客承載量的科學研究,確定了莫高窟日遊客最大承載量;設計了「總量控制、網上預約、數位展示、實地看窟」的旅遊開放新模式,有效緩解了莫高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放的矛盾。還充分運用敦煌石窟數位圖像資源,使敦煌文化藝術走出洞窟、活了起來。
樊錦詩看「數字敦煌」 向全世界線上展示石窟高清壁畫
為讓遊客看好莫高窟洞窟,建設了莫高窟數位展示中心,用數位圖像資源為遊客製作了8K超高清敦煌藝術球幕電影。通過數位敦煌網站中、英文版上線,使全球可以線上共用敦煌石窟30個洞窟高清圖像。在國內各地和亞、歐、美的20多個國家舉辦各類敦煌藝術展覽,讓敦煌壁畫藝術精品走進學校,走近大眾,運用新媒體平台講好「敦煌故事」。

遵循文化遺產工作規律,立足文物事業現狀和未來發展,引入國內外先進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經驗和現代管理理念,初步建成敦煌石窟管理服務體系,並從根本改善了莫高窟人的生活和工作條件。
制訂和實施了專項《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和《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2006-2025)》,將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弘揚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管理軌道。
通過國際合作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及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培養出人文、藝術、理工和科學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經過幾代莫高窟人不懈奮鬥,全力呵護,77年前破敗不堪的敦煌石窟,奇迹般地重新煥發了耀眼的光彩,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認可和讚譽。(八之七)
(轉載自中華學社《中華大講堂》系列,內容和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