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原產地》:食物做主角 細訴各地飲食文化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自古以來人類都是靠山食山、靠水食水;中國有複雜的地貌、繁多的食材,因而不同地區都形成獨特的飲食文化與生活習慣。飲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返樸歸真,每集介紹一個特色美食,除了展示製作過程及煮法,更道出相關菜式的歷史及發展,讓觀眾透過鏡頭細味中國地方美食的秘密。《風味原產地》是Netflix採購的第一部中國原創系列紀錄片,配上20多種語言字幕供全球各地觀眾收看。

《風味原產地》聚焦食物告別煽情

   《風味原產地》現時已播出4季,分別介紹潮汕、雲南、甘肅及貴陽的美食,由內地著名飲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導演陳曉卿製作。《舌尖上的中國》曾經風靡全國,以「人」、「情」、「味」打動無數觀眾,惟到了後期,特別是第三季便因過分煽情惹人垢病,及後更因加入植入式廣告引來各方評擊。

風味原產地01
《風味原產地.潮汕》(第一季)於2019年開播,在豆瓣電影獲評為8.4/10的高分。圖為第一季潮汕篇中介紹的生食蟹。(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風味原產地》走的卻是截然不同的路線,強調簡約純粹的清新風格,以食物作為唯一主角,沒有高科技特效後製,淡化食物製作者個人化故事,利用每集短短的10分鐘,全程記錄一道菜式如何生產食材、運送、烹調,讓觀眾看到餐桌上每道佳餚背後的故事。

風味原產地06
位於西北的甘肅,飲食之中最不能少的就是羊肉。圖為《風味原產地》中介紹的各種甘肅羊肉。(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延伸閱讀:「人生一串」美食之旅 繪製中國燒烤地圖

靠水食水 《風味原產地》呈現潮汕風味

  港人熱愛「打冷」(潮汕地區的宵夜),第一季《風味原產地·潮汕》所介紹的食物應該最合乎港人口味。

  潮汕篇一共20集,介紹20种當地的特色小吃,包括今年火遍內地的牛肉火鍋,充滿地方特色的腐乳餅、魚露、粿條,以及橄欖、蕉柑、益母草等植物的應用。從潮汕各種食物中,可以看到當地人如何繁衍和遷徙。

風味原產地02
製作組透過鏡頭讓觀眾了解一碗潮汕牛肉丸粿條湯背後的製作過程。(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而講到潮汕美食,不可不提別具特色的潮式手打丸。「精密的肌理、不規則的孔洞,彷彿月球的表面,成千上萬次等高強度撞擊,改變了牛肉本來的面目,也賦與它們脫胎換骨的口感。」短短的一段旁白,精準地道出潮汕牛肉丸的外表及製作過程,配上捶打牛肉、牛肉丸入鍋等聲音,讓觀眾多角度感受到食材本身的質感,隔着屏幕感受到食物的美妙,帶來真正的視聽享受。

風味原產地03
《風味原產地》目前推出四季,分別聚焦沿海城市潮汕、西北地區甘肅、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所涉及地方不多,但分布頗具代表性。圖為貴州地區常用的調料和香料。(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不止紀錄飲食 《風味原產地》細訴飲食背後文化

  除了介紹菜式的味道及烹飪方法,《風味原產地》更強調食材的出產、菜式的歷史及當地飲食文化。

風味原產地04
看了《風味原產地》,就能了解這個地方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食物是甚麼。講到雲南美食,就一定不會少了獨具特色的撒撇,這種美食的蘸料用牛胃中的酸水製作,有人稱為黑暗料理,有人就欲罷不能。(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以醃蟹一集為例,節目開首,製作組用鏡頭引領觀眾到晚上10時普寧市的李家排檔,簡介由一碗白粥、幾款小菜構成的「打冷」文化;再娓娓道來其招牌菜生醃蟹,以及中國人食用生醃螃蟹的過千年歷史;繼而由講述生醃蟹鮮甜的味道、晶瑩的肉質及詳細的製作方法,將鏡頭轉向李家醃蟹的取材地——潮汕最大的漁港揭陽市神泉港,讓觀眾見識當地繁忙的漁市場。這樣的鋪墊,不只全面地介紹了本集主角生醃蟹的「前世今生」,更自然地帶出潮汕地區漁業蓬勃,居民愛吃宵夜的飲食文化。

風味原產地補充
潮汕為廣東沿海地區,海產豐富,當地人擅長以不同方法烹調海鮮,一隻醉蟹的製作與醃製過程,正是當地飲食生活和生活風情的最好寫照。(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此系列的紀錄片見微知著,以食物為媒介,配上精煉的旁白,突顯鏡頭下的微觀美味,除了讓人食指大動,更多層次地展示了不同地區民眾的飲食習慣和日常生活,引起觀眾到當地親身品嘗的衝動,將紀錄片的意義昇華。

《風味原產地》聚焦美食,又透過美食看文化,感受當地風土人情,為觀眾帶來視聽享受。(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電影式唯美紀錄片《中國》:穿越時光探索千年歷史

2021-12-18

《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2021-10-01

《風味原產地》:食物做主角 細訴各地飲食文化

2021-09-10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尚食

舌尖上的大明 從《尚食》看中國飲食文化和習俗

2022-04-13
1:47

古裝劇裏的中國文化遺產 《延禧攻略》掀「南京絨花」熱潮

2021-01-13

《我在故宮修文物》: 傳承千年工匠精神

2021-11-26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雄獅少年

熱血動畫《雄獅少年》 醒獅文化與留守少年追夢的故事

2022-03-30

電影式唯美紀錄片《中國》:穿越時光探索千年歷史

2021-12-18

《敦煌:生而傳奇》:劇情式紀錄片 揭秘敦煌傳奇

2021-10-01

《風味原產地》:食物做主角 細訴各地飲食文化

2021-09-10
當代中國-影視時尚-尚食

舌尖上的大明 從《尚食》看中國飲食文化和習俗

2022-04-13
1:47

古裝劇裏的中國文化遺產 《延禧攻略》掀「南京絨花」熱潮

2021-01-13

《我在故宮修文物》: 傳承千年工匠精神

2021-11-26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新紮師兄》、《 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大時代》

金像獎2025影帝大熱劉青雲 重溫不可不知的經典港劇

2025-04-12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新紮師兄》、《 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大時代》

金像獎2025影帝大熱劉青雲 重溫不可不知的經典港劇

2025-04-12

百味中國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為何用藕粉?哪裏的藕粉最好吃?

2025-02-26

旅遊風物

港鐵中環站《同萌社區》貓店長攝影展

跟着「貓店長」打卡9間香港老舖 細味舊社區人情味

2025-04-12

影視時尚

《新紮師兄》、《 孖仔孖心肝》、《人在邊緣》、《大時代》

金像獎2025影帝大熱劉青雲 重溫不可不知的經典港劇

2025-04-12
編輯推薦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中國計算機之母」 夏培肅的永恒傳奇

2022-10-29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真的會「飛」 親身體驗意外慳千萬美元研發經費

2023-01-13

雙星定位 航天專家陳芳允為北斗奠基

2021-03-25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2020-12-12

研發「中國芯」 黃令儀年過80仍在奮戰

2023-12-06
1:58

中國高鐵為何這麼穩?女總設計師梁建英:因為我暈車

2022-07-14

中國電動車的「領航員」 香港科學家陳清泉

2023-11-0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中國經濟-中國湖南長沙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跑輸國際?這些數據拆穿了荒謬

2025-04-12
外國人遊覽故宮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特朗普的4個核心立場

2025-04-11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對帳帶來民間覺醒 兩地生活比較 堅定了中國自信

2025-04-09
1957年4月13日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興建

「擺譜」擺出甚麼譜?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有資料顯示,清朝時,朝廷頒布條例,吸引關內人口到東北屯墾。

  到了東北的移民,會帶上自家的家譜,閒時便各自拿出家譜比一比,看看誰的家譜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後。或許是擺譜過程中,部分人可能產生了自豪感,態度高調自大。

  擺譜除了有擺架子的意思,也可以表示故意裝出一副體面或安逸的氣派來炫耀。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