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3-30
廣東醒獅是融舞蹈、音樂、武術和技巧等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和民俗傳統,象徵吉祥如意、興旺進步,於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1年底,於內地上映的電影《雄獅少年》延續優秀國產動漫的國風基因,將舞獅文化這種中國國粹融入留守少年的追夢故事,從在逆境中蛻變與成長中展現舞獅「自強不息」的精神,令眾多觀眾會心微笑卻又熱淚盈眶,成功引起極大的關注。
從「病貓」少年蛻變「雄獅」青年
動畫電影《雄獅少年》講述男主角阿娟為留守少年,父母進城工作,阿娟與爺爺兩人則留在鄉郊的小村相依為命。心懷一顆舞獅夢的阿娟身材瘦弱又怕事,不但被人嘲笑是「病貓」,更常被同村的舞獅隊隊員欺負。
機緣巧合下,阿娟得到與他同名的少女鼓勵和啟發,便下定決心與好友阿貓、阿狗組成雄獅小隊,參加即將在廣州舉行的舞獅大賽,一圓舞獅之夢;阿娟還盼望與到廣州打工的爸媽見面,給他們一個驚喜。誤打誤撞下,3人拜了退役獅王鹹魚為師,開始邊送鹹魚邊練功的艱苦生活,過程更笑料百出,讓觀眾在歡樂的氣氛下感受到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電影後半段的劇情順勢推進,情節催淚又寫實,尤其是描述阿娟的父親工傷後昏迷不醒,無奈之下,阿娟只好進城打工,擔起養家的擔子。即使心知參加舞獅大賽似乎變得十分渺茫,在生活的重壓下,阿娟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滿溢「舞獅魂」。
其中一幕更特意描述阿娟在深夜時分走到天台戴上師父鹹魚強送他的紅獅頭舞獅,一直舞到天亮,細膩地剖析為了撑起整頭家而去城市打工,無奈下只能向現實低頭,忍痛割捨參加舞獅大賽的阿娟,使角色立體鮮明。
及後,透過敘述阿娟經歷打工和生活如何無情洗禮,展現出愈來愈成熟的阿娟。但在舞獅大賽當天見到鹹魚強受傷時,終於燃起阿娟心中那團火,毅然決定下場接替鹹魚強帶領獅隊殺進決賽,讓觀眾看着阿娟成長,從軟弱變得強大,最終蛻變成為「雄獅」,將高燃的熱血氣氛烘托得淋灕盡致,成功引起觀眾共鳴。
承傳舞獅傳統文化 《雄獅少年》細節滲出濃厚粵港人情味
近年國產動畫主要取材於神話傳說,《雄獅少年》則是一部久違的現實主義題材動畫電影,而且畫風樸實,精細地刻劃出廣東鄉村實景與廣州市民眾日常生活的場景,盡顯濃厚的嶺南風情。
導演細心刻劃廣州市市花木棉花(又名英雄花),作為鼓勵主角成長的象徵,全片均貫穿木棉花的身影,除了影片開場時木棉花砸中阿娟,還有阿娟漫野通紅的木棉花的故鄉,將滿是木棉花的廣州市與當地的地標如荔枝灣、荔灣湖公園、芳村地鐵站一一呈現於大銀幕前。
這些場景搶眼之餘更是在廣州荔灣區生活和工作的導演孫海鵬的生活點滴和創作靈感,他希望以貼近民眾生活的真摯情感打動觀眾。
孫海鵬又坦言自己是香港著名導演和演員周星馳的粉絲,所以片中不少設定和細節都是向經典港片致敬,亦有加插了不少周星馳的電影作品的影子。
如鹹魚強年輕時舞獅威風凜凜,為了養家只好轉行賣鹹魚,但舞獅仍是他藏在心底裏的夢想,最後重拾夢想與阿娟「鹹魚翻身」般殺入舞獅大賽,像極向《少林足球》裏的經典對白「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甚麼分別」致敬。還有鹹魚強和惡妻的「妻管嚴」相處模式與《功夫》裏的經典角色「包租公和包租婆」非常相似。
此外,《雄獅少年》還沿用了香港歌手、創作人盧冠廷為《黃飛鴻之西域雄獅》、《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創作的配樂,可見導演巧妙地將國粹的舞獅文化與粵港源遠悠久的電影文化、人文薈萃交織一起,不但凸顯粵港人文地理的廣闊性和多元化,也成功引起粵港澳大灣區觀眾的情感共鳴。
若說舞獅題材是對傳統舞獅文化和動作電影的承傳,那《雄獅少年》中所融入的流行文化則是承傳當代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