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7-30
伊寧(舊稱伊犁)是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的首府。它是清朝廷治理新疆南北兩路的伊犁將軍的駐地;曾稱雄全疆的準噶爾汗國也以伊寧為首都。伊犁屬於漢代的烏孫國,被漢武帝嫁到烏孫的細君公主應該就住在今天的伊寧。
伊寧牧民多為哈薩克族

歷史上,新疆大體以天山為界,分為以遊牧為主的北疆和以農耕為主的南疆。今天北疆草原上的牧民主要是哈薩克族。
15世紀,欽察汗國東部的白帳汗國分裂,一部分血緣相近的部落集體出走,被稱為哈薩克。(這是哈薩克民族最為可信的起源。)哈薩克族的語言與維吾爾文同屬突厥語族,但是生活方式卻與蒙古人更為相似。18至19世紀,俄羅斯逐步佔領了全部中亞。1864年,它又從清朝手中奪走伊黎河流域的大片領土;許杜哈薩克族牧民不願意在俄羅斯的統治下生活,於是來到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區,受到清政府的接納。
伊寧錫伯族深諳滿文

南疆的氣候較溫暖,沙漠綠洲以及外緣的土地都可以耕種;降雨量雖少,但有地下河流和坎兒井可以灌溉。
北疆一向以放牧為主,農林業沒有發展。林則徐在甲午戰爭之後被貶到伊犁,專注興建水利。灌溉水渠修成不久,大批南疆的維吾爾族農民就來到伊犁附近。今天伊寧許多維吾爾人的先輩便是那時北遷的。
伊寧的西邊有一個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這裏生活着只有幾萬人的錫伯族。錫伯族和滿族語言相近;他們的先人被乾隆派遣,跋涉萬里到伊犁戍邊。如今滿族人口幾乎都不會說滿語,遑論讀寫滿文了,但是遠在新疆的錫伯族還有不少人保持了他們的語文。據說在北京故宮整理滿文檔案的人員大多是錫伯族。
伊寧邊境霍爾果斯 勢成全國最繁忙口岸

我2005年有機會兩度到伊寧,第一次向西南方去了察布查爾和昭蘇草原,第二次朝西北方向,去了賽里木湖邊上的霍城縣和境內正在增建的霍爾果斯口岸。
霍爾果斯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道;我在312國道的終點碑牌拍照留念之際,想到這條公路的交通將會很繁忙。哪知不到十年時間,「一帶一路」出台,霍爾果斯口岸升級成了霍爾果斯市。我認為這個全國最西北的口岸的輸送量必然會超過東北的幾個陸地口岸!(八之七)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張信剛《文明的地圖》,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