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編輯︰聞華
導讀
新中國成立75載,風雨兼程,滄桑巨變。「非凡75年」系列專題,梳理中國在科技、政經、文體、環保4大領域,經歷了怎樣的變遷、突破和發展。

     本文是環保篇第4篇文章,帶你了解,中國為守護生物多樣性做出哪些努力?又有怎樣的成就?

      人類活動加速物種滅絕,這如同倒塌的多米諾骨牌,隨時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空間。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透過幾十年努力,搶救瀕危物種,修復生態環境,保存物種基因,為守護地球家園貢獻「中國方案」。

非凡75周年|第一個大熊貓保護區

      「珍貴化石及稀有生物(如四川萬縣之水杉,松潘之熊貓等),各地人民政府亦應妥為保護,嚴禁任意採捕。」這一句話,出自1950年中央政府頒布的《古迹、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這被視為新中國野生動物保育的開端。

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給大熊貓稱量體重。
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於1963年建立,1975年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保護區工作人員給大熊貓寶寶稱體重。(圖片來源:AP)

      1963年,第一個大熊貓保護區在四川臥龍成立;到2023年,國家已建立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在2021年10月更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超過2.2萬平方公里,地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覆蓋絕大部分野生大熊貓種群及棲息地,也庇護着區域內其他中國瀕危動物和植物。

      為了給瀕危野生種群提供「備份」保障,大熊貓「遷地保護」工作於1980年代展開。1983年,位於臥龍保護區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正式啟用,1990年代開始,研究中心先後破解圈養大熊貓受孕、育幼、野化放歸等難題,令大熊貓種群數量實現快速增長。

中國研究大熊貓野化放歸,以恢復野外種群。圖為2010年,半野外環境的大熊貓媽媽「草草」與寶寶「淘淘」。
中國於1990年代啟動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2010年,熊貓媽媽「草草」在半野外環境生下寶寶「淘淘」,將野外生存技能傳授給牠。經過2年多的野化培訓,淘淘被放歸自然,適應良好。(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保育行動升級的同時,相關法律、法規亦不斷完善。

      1988年,中國出台第一部《野生動物保護法》,其後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為大熊貓等中國瀕危物種提供了法律保護。

      如今,全球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回升至2024年的近1,900隻,中國人工繁育的圈養大熊貓數量也增加至728隻。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神樹坪基地的工作人員照顧熊貓寶寶。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位於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下轄4個基地,圖為臥龍神樹坪基地的工作人員,照顧大熊貓寶寶。(圖片來源:Getty)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於2016年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EN)」降至「易危(VU)」。

      從「無王管」到有法可依,從野外追蹤到棲息地保護,從圈養繁育到野化放歸,從人工監測到高科技應用……大熊貓所經歷的70年保育之路,堪稱中國野生動物保育發展的縮影,大熊貓亦被視為全球瀕危物種保育的典範。

      多年來,中國透過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棲息地保護建設等,令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棲息地環境穩步改善。

三江源國家公園工作人員給藏羚羊寶寶餵食。
藏羚羊是三江源國家公園的重點保護物種之一,圖為可可西里的工作人員給藏羚羊寶寶餵食。(圖片來源:Getty)

      截至2024年,三江源地區藏羚羊種群數量從瀕臨滅絕恢復到約30萬隻;曾一度在中國絕迹的麋鹿,種群數量已超過1.2萬頭,佔全球數量80%以上;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增長到42隻,是全球極危物種(現存10隻以下)中,唯一基於自然恢復的成功案例。

      延伸閱讀:「四不像」麋鹿的回歸

非凡75周年|第一批國家公園

      2021年,中國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包括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以及武夷山國家公園, 保護面積達到23萬平方公里,覆蓋中國近30%的陸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

      延伸閱讀:一文了解中國首批國家公園

      全球設立國家公園的國家超過100個,中國國家公園建設起步較晚,但進展迅速。

      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並將其列為重點改革任務之一。

武夷山國家公園地跨福建、江西兩省,森林覆蓋率超過97%。
武夷山國家公園地跨福建、江西兩省,森林覆蓋率超過97%,風景秀麗,生活着許多珍稀植物、鳥類、蛇類及昆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6年開始,中國陸續建立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整合現有自然保護地,進行統一管理、整體保護、系統修復。

      2021年,5個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被視為中國自然保護地建設的一個新篇章。

      2022年底發布的《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指出,到2035年,中國計劃設立49個國家公園,總面積將達到110萬平方公里,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系。

      國家公園,也是中國自然保護地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

廣東鼎湖山風景秀麗,這裏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鼎湖山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於1956年設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1956年在廣東鼎湖山設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開始,中國的自然保護地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細到大、功能從單一到完善的變化,逐步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目前,中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處,約佔陸域國土面積的18%; 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

非凡75周年|第一個種質資源庫

      種質資源庫,被稱為「種子銀行」,以及野生生物的「諾亞方舟」。

      2007年落成運營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中國第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坐落於雲南,一個擁有全中國一半以上物種的省份。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種子牆,展出2000多種種子,非常壯觀。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種子博物館入口,2,000多種種子標本被封存在透明亞克力柱裏,組成一面「種子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截至2023年12月,該種質庫已保存野生動植物種植資源近3萬種、超過30萬份,當中本土野生植物種子超過1.1萬種、共9萬餘份,成為亞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種質庫保存的種子,經過乾燥、密閉分裝等處理,被送入零下20℃的「冬眠房」。

      在這裏,種子可以存活上千年。每一份種子或基因,都是為未來留存的一份希望。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工作人員,檢查種子保存情況。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的工作人員,在種子庫檢查種子的保存狀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目前,中國建成的種質資源庫或基因庫,覆蓋農作物、畜禽、水產、植物等多個領域。當中,國家農作物種植資源庫、海洋漁業種植資源庫等,保存能力分別達到150萬份和35萬份;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圃、場)達到318個。

      在北京國家植物園西側,正規劃建立一座國家植物種植資源庫,預計於2026年落成運營,其佔地面積將達到6萬平方米,計劃收集7萬種來自全世界的植物種植資源,覆蓋中國所有珍稀瀕危植物種類。

非凡75周年|第一部濕地法律

      中國第一部專門針對濕地保護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下稱《濕地保護法》)於2021年12月出台,於2022年6月1日起施行,共7章65條,包括分級管理制度、保育利用制度、修復制度等內容。

      延伸閱讀:中國首次為濕地保護立法 聚焦維護生態平衡

      自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以來,中國逐步建立起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實施3個五年期的《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累計投入198億元人民幣(約215億港元),完成4,100多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

青海湖鳥島濕地,候鳥飛翔嬉戲。
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內陸湖泊濕地類型的典型代表,青海湖鳥島,是中國第一批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濕地之一。(圖片來源:Getty)

      目前,中國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超過2,200個,新增和修復濕地超過80萬公頃,濕地總面積達5,635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

      中國濕地保護率超過52%,根據《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到2025年,中國濕地保護率將達到55%。

非凡75周年|第一次長江禁漁

      2021年1月1日,長江開始實施全流域「十年禁漁」,這被視為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里程碑。

2021年,江蘇南京市的長江十年禁漁宣傳標語。
2021年4月,江蘇南京市長江邊的「十年禁漁」宣傳標語。(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裏曾棲息着4,300多種水生生物,但在禁漁之前,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達到「無魚」級別。

      2003年,中國首次對長江實行全流域春季禁漁3個月,此後也曾多次實施季節性、區域性禁漁,唯效果不及預期。

      「十年禁漁」啟動後的第一年,有超過11萬艘漁船停駛,近28萬漁民上岸,國家為此撥出財政補償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為漁民加強技能培訓、提供公益職位。截至2024年,超過15萬名有就業能力的上岸漁民,全部「轉行」就業。

湖北宜昌,葛洲壩下游出現成群長江江豚。
2021年5月,位於湖北宜昌的葛洲壩下游附近,出現成群的長江江豚。(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監測到土著魚類193種,較2020年增加25種。被稱為「微笑天使」的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數量出現歷史性回升,較2017年增加23%,達到1,249頭。

      2024年,安徽境內的長江支流中,出現了野生中華鱘的蹤迹。這是「十年禁漁」實施以來,該流域首次發現野生中華鱘的身影。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圖表。
中國瀕危野生動物保育成果圖表。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2024-10-04
2:30

非凡75年·文體篇|全民健身 全民健康!8億中國人每周做運動

2024-09-18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024-09-16
3:01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動車

非凡75年·環保篇|5組數據解讀 中國新能源汽車如何領先世界?

2024-09-12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相關每周主題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024-09-26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024-09-09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2024-09-27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2024-09-15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024-09-16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024-09-28
2:47
近年,網劇、網文、網遊已成為中國文化出海的「新三樣」。

非凡75年·文體篇|中國文化出海「新三樣」:網劇 網文 網遊

2024-09-22
3:09

非凡75年·政經篇|中國的脫貧奇迹

2024-09-26
2:52
新中國成立75年,逐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何以成為「清潔能源冠軍」?盤點3大成就

2024-09-09
2:11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經濟取得巨大發展。

非凡75年·政經篇|書寫奇迹 持續超越 中國經濟走過怎樣歷程?

2024-09-27
3:30

非凡75年·環保篇|中國自然保育的5個「第一次」

2024-09-15
3:05

非凡75年·文體篇|新中國體育75年 從零到4000個世界冠軍

2024-09-16
2:48

非凡75年·政經篇|75年糧食增產5倍 中國人吃飽了 也吃好了

2024-09-28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改革開放

深圳特區45年

深圳特區45年|圖說深圳改革開放史 從邊陲農業縣到國際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規劃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2024-02-09

一帶一路

2:05
一帶一路-健康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科普篇|讓中國醫療「走出去」 健康絲綢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90秒看中國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2024-11-18

非凡75年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2024-10-05

國策通識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編輯推薦

DeepSeek 黑神話 扭秧歌機器人...創科「六小龍」為何出自杭州?

2025-03-24
羅湖口岸

在內地遺失證件怎麼辦? 一文睇清即時申請電子臨時通行證教學

2025-03-20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2

香港茶餐廳|港式鴛鴦源自中醫概念?黃家和:沖鴛鴦比沖奶茶更難

2021-06-09
2:21

香港茶餐廳|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專訪「奶茶之父」黃家和

2021-06-03
1:58

即食麵菜式「沙嗲牛」、「撈丁」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2020-12-30

香港茶餐廳|這些港式麵包名不副實?雞尾包由剩食「二次創作」?

2025-03-30
香港茶餐廳飲品

香港茶餐廳飲品篇|「和尚跳海」是甚麼?唂咕和朱古力有何分別?

2025-03-16

香港茶餐廳|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飲食文化

2021-04-2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2025-01-14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1:49
佛山揮春街

春節|佛山最「紅」一條街 手寫揮春滿載廣東年味

2025-01-14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分析中國科學飛速進步的3大關鍵

2025-03-27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2025-03-25
2018年4月2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5G電話

中國第一個5G電話打通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中國第五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