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18
本文是文體篇第2篇文章,帶你了解新中國發展群眾體育,從提高國民身體質素,到現在全民健身的歷程。
非凡75年|發展體育 增強人民體質
近代中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國家衰敗,國民體質羸弱,體育運動只屬極小部份人,大多數老百姓沒有參與的機會,甚至沒有體育健身的概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體育受到當局重視。開國大典後20天召開的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便提出了「為人民的健康、新民主主義的建設和人民的國防而發展體育」的方針。
1952年,領導人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詞「發展體育,增強人民體質」,進一步明確體育事業的任務和方向。
此後因應社會發展,培養專業運動員、着重比賽成績的競技體育漸受重視,惟當局發展群眾體育的腳步沒有停下;群眾體育,就是面向普羅大眾的體育運動,它除了要增強人民體質,亦能豐富大家餘暇生活。
非凡75年|廣播體操是群眾運動起步點
發展群眾體育,除了要增建、改善場地設施,亦強調大眾參與,而1951年開始推行的廣播體操是起步點,亦是第一個熱潮。
廣播體操的動作簡單、科學、有效,目標人群廣泛,對場地等條件要求低。在當局全力推廣下,全國各地的學校、廠礦、機關,少則一二十、多則數百上千人,每天迎着朝霞,一起在廣播音樂的伴奏下做體操,活動筋骨。
半年後《人民日報》的文章給予肯定,稱「這一體育運動在增強人民體質上收到相當效果」。
更重要的是,廣播體操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關注自身體質健康的意識,主動參與其他體育運動的人愈來愈多。
延伸閱讀:百年奧運路 一個體育大國的崛起
非凡75年|北京奧運帶動民眾運動熱情
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生活水平上升,運動健身方式愈發多元,而影響好幾代中國人的廣播體操也不斷調整、進步,至今仍發揮着相當作用。
另外,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全國運動會(全運會),到後來中國舉辦的亞運、2008年北京奧運、2022年北京冬奧等等,大型運動會總會帶動民眾的體育運動熱情。
國務院於1995年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至2008年北京奧運之後,當局乘着熱潮,確定每年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日期)為「全民健身日」。
「全民健身」當然不是要所有人都把肌肉練得結實粗大,而是要進一步推動民眾多做運動,有健康身體。簡單來說,是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這是當局推廣群眾體育的初心。
非凡75年|全民健身上升至國家戰略
2014年,「全民健身」更上升為國家戰略,各方面資源、建設全面配合。領導人習近平多次強調「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
「全民健身」有甚麼成效?數字最能量化答案。
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422.68萬個,「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超過5億。預計到了2035年,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民眾比例將提升到45%以上,按14億人口推算,這將是6.3億人。
當局對「經常參與體育鍛煉」有明確定義,即每周3次以上、每次超過30分鐘,並有一定強度。
非凡75年|以村民為主 「村BA」火爆
若把體育鍛煉的頻率稍稍放寬,數字會更為亮眼。根據2022年的數字,中國7歲及以上人群中,每星期至少參加1次體育鍛練的比例為67.5%;此年齡段人口約13億,等於每周體育鍛練的有8億多人。
此外,當局根據各年齡段民眾的身高體重標準、台階指數(上下台階運動)評分、縱跳評分等等,制定「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022年底城鄉居民的合格比例達到90%以上。
踏入21世紀第3個10年,源自貴州的「村BA」(美麗鄉村籃球聯賽)和「村超」(美麗鄉村足球超級聯賽)異常火爆。
以鄉村居民為主的運動員熱情比賽,現場和網上觀眾看得投入,這份「我運動,我參與」的健康和快樂,正好為全民健身寫下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