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28
本文是政經篇第5篇文章,帶你了解新中國75年來糧食產量增加5倍,人民由從以往吃不飽,到如今吃飽又吃好的歷程。
非凡75年|全球9%耕地 養活近五分一人口
糧食是人類最基本生活要素,但要所有中國人能吃飽,過去歷朝歷代都做不到。要所有中國人吃飽難在哪裏?中國雖大,但人口多,耕地和水資源相對非常緊絀,而耕地和水是生產糧食最基本條件。
傳媒常會提到一組數字:中國要用全球9%耕地、6%水源來養活近五分一人口。這雖是當代的數字,卻也能反映歷史情況。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際,要捱餓的老百姓確實不少。那年全國糧食產量是1.13億噸,人均佔有量不足209公斤。
數字驟聽似乎不少,卻有兩點要注意:一,這主要是未經加工或去殼的「原糧」,能真正吃下肚子要大打折扣。二,這是人均糧食數字,卻不等於全部是供人食用的口糧,當中還有相當一部份是用作禽畜飼料和工業原料,例如玉米可加工成為乙醇。
非凡75年|建國初期發展緩慢 糧食缺口大
舉例說,香港人均每年吃不到40公斤米,惟那是已加工去殼的米。而香港人食米不算多的一大原因,是有豐富肉類、奶類等副食品。
糧食要多少才算夠?國際公認的安全線是人均400公斤。1949年中國的209公斤有多嚴峻,可想而知。
新中國成立之初推行土地改革(土改),農民分得土地,當局也致力增加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力求提高糧食產量。
但受限於現實條件,以及隨後農業合作化運動、人民公社的某些措施,抑制了農業生產力增長,致中國農業在很長時間只能低速發展,糧食仍處於絕對短缺狀態,一旦遇上連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情況便會急速惡化。
非凡75年|改革開放 包產到戶激發農民積極性
事實上,新中國糧食產量直到1966年才跨過2億噸門檻,到1978年突破3億噸,而此期間人口卻從1949年的5億多增至9億多,人均糧食佔有量仍不及安全線。
因為糧食缺口不小,定量供應和糧票便成為那時人們生活一部份;沒票有錢也買不到糧食,是大家的認知。
中國人遠離捱餓記憶,要到改革開放之後。改革開放新時代,當局強化農業基礎建設、改良農業技術不在話下,而此際糧食增產更決定性因素,是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亦即「包產到戶」、「大包乾」。
簡單來說,就是農戶承包農地的使用權和生產任務,完成任務的後多出的收成歸自己所有。
非凡75年|實施逾2000年 農業稅2006年取消
相比「大鍋飯」的人民公社,多勞多得的新政策激發了農民積極性,由此促使糧食增產效果非常顯著,至此中國漸貼近糧食安全線。
1984年,中國政府代表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上宣布「中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5年後,中國糧食產量穩步踏上4億噸新台階。1992年,已淡出公眾視野的糧票,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踏入21世紀後,當局在此前基礎上不斷完善支持農業政策,補貼農業機械,中國糧食產量再強勁增長。
在此期間還有一件劃時代大事:中國存在2,000多年的農業稅,2006年全面取消,該措施再大大提高農民積極性和解放農村生產力。
非凡75年|人均糧食產量490公斤 高於世界水平
走向75周年國慶之際的一組數字非常耀眼:2023年中國糧食產量超過6.95億噸,是1949年的6倍(增加了5倍);人均糧食生產量超過490公斤,早已越過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有足夠糧食之餘,副食品亦愈來愈豐富,大家已從吃飽走向吃好。同樣是2023年的數字:中國蔬菜產量近8億噸,水產7,100萬噸,奶類4,281萬噸,肉類9,641萬噸,這尚未包括進口產品的數字。
千萬噸級數字大家未必有概念,把75年前數字和近年作對比會更直觀。
1949年中國平均每人消費肉類只有4公斤,算起來每天10克多一點;超市常見的雪藏雞肉腸,一包300多克,一根已有30多克。在2022年,中國包括禽畜和水產的人均肉類消費,達到了118公斤。
非凡75年|「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當然,以現代的角度來看,太大量肉食不一定是好事,所以愈多中國人吃好之餘,亦追求吃得更健康,已多年無人問津的粗糧野菜,間或比細糧肉吃更吃香。
另外,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有一個糧食安全問題必需繼續強調──糧食自給。用領導人習近平的話,是「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為甚麼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中國現在有了一些「家底」,不能買「外國糧」來解決吃飽的問題嗎?在中國進入工業化、在國際糧價走低,甚至比中國自行生產還便宜的時候,總有人認為中國自己種糧已無關重要。
可是大家必須知道,全球可用作貿易的糧食,尚不足以滿足中國的消費量。而且靠輸入糧食主定受制於人,輕則價格暴張,影響經濟;重則可能被「卡脖子」,有錢也未必能買到;「卡脖子」一詞,大家絕不陌生。
非凡75年 | 穀物自給率95%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
踏入21世紀第3個十年,因為疫情、極端天氣和俄烏衝突導致全球糧食危機,不少國家叫苦不絕,但對重視飯碗端在自己手的中國,影響便十分有限。
吃飯是頭等大事,風險必須避免,所以作為有14億人口大國,中國要確保有極高糧食自給率,不能有「軟肋」,而當局提出的標準是穀物自給率95%,並要「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撑」。
中國目前是完全做到穀物自給率95%以上,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惟要長期保持不是輕易事,重中之重是在社會高速發展之同時,必須堅守最少18億畝的耕地紅線;耕地不足,一切無從說起。
順帶一提,中國口糧絕對安全,但近年每年進口糧食逾億噸,主要用作飼料和工業用途,並非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