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11
本文是環保篇第2篇文章,帶你了解這些年來中國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快速發展,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鎮化、工業化、全球化進程,但一連串環境問題也隨之而來。
《環境保護法》1989年正式出台,1990年代又修改了《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出台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
其後,特別是1998年長江大洪水和2000年北方大面積沙塵暴天氣,更加引起政府和公眾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視。
如今,中國在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就,以下就為大家一一梳理。
非凡75年|天更藍:大氣污染治理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中國不少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曾持續受霧霾困擾,被形容為「十面霾伏」。
2013年是一個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始實施,「藍天保衛戰」開啟。
其後,全國強力推動空氣污染治理。從減少污染物排放,到嚴控新增高污染行業;從史上最嚴環境保護法,到污染信息公開,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措施推動中國環境空氣質素逐步改善。
以大家比較熟悉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內地稱「細顆粒物」)為例,從2013年到2023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從一度高達72微克/立方米的水平,降至30微克/立方米。
大氣污染治理並沒有停步,中國國務院在去年底又印發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
這亦是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後,中國發布的連續第三個以「十條」形式出現的國家大氣環境治理頂層設計文件。
延伸閱讀:319個藍天|「十面霾伏」變萬里晴空 中國空氣質素改善全球最快
非凡75年|水更清:水污染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水污染的治理亦是中國環保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重化工企業沿河、沿湖、沿江布局等原因,令到中國許多地方水污染情況嚴重。
國家近年來陸續在多方面採取措施,例如2015年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水十條」),加強對工業污水排放的監管;
2016年起推行建立河長制、湖長制責任體系,明確了省、市、縣、鄉4級河湖長作為責任人;2018年起,還在全國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的專項行動等。
如今,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亮眼成就。2023年,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9.4%,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比2012年提高27.8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底,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70%;
大江大河及重要湖泊水質,亦顯著提升。長江幹流連續4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幹流連續2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非凡75年|山更綠:植樹造林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資源,75年來,中國實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如「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恢復。
尤其是,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癌症」,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幾代人數十年的治理,中國大片地區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
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8.6%,增長到2023年的24.02%,是75年前的大約3倍。人工林保存面積為13.14億畝,居全球第一。
現時的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快最多的國家。過去10年,中國為全球貢獻了約1/4的新增綠化面積,居世界首位。
延伸閱讀:治沙之路|六位老漢 三代傳承 甘肅「八步沙」荒漠變綠洲
非凡75年|城更淨:塑膠治理及垃圾分類
除了空氣、水資源、森林等自然環境質素得到改善,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塑膠製品和各類垃圾,亦是環境問題的關鍵部分。
中國從2008年開始就推出「限塑令」,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並在商品零售場所,實行有償使用制度。
僅2011至2020年10年間,中國就累計實現了1.7億噸各類廢塑膠的材料化回收利用,成為全球最大的廢塑膠循環利用單一經濟體。
不單止實行塑膠治理,近年來中國不少城市也在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制度。
現時,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2.6%,有46個重點城市已率先建立比較完備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
例如,上海作為垃圾分類的先行城市,自2019年起推動普及垃圾分類。對比上海垃圾分類實施前,目前可回收物增長1.9倍,乾垃圾減少15.6%。
除此之外,中國的城鎮生活垃圾清運率,也已基本達到100%,行政村的生活垃圾置體處系覆蓋率亦已超過90%。
當然,中國在塑膠治理和垃圾分類方面,還面臨一些挑戰,例如不同城市間存在差異性,還有公眾參與度和執行力等問題,這都需要各方繼續共同努力,以進一步改善。
75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中國的環境保護理念逐步清晰,政策法規亦持續完善。
中國正持續努力,並透過加強利用科技創新,繼續推動環保事業,以及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