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
麻甩源自法语? 广东话俗语中,“麻甩佬”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不修边幅的中年男性,略带贬义。 麻甩,在广东话当中有粗野、粗鲁的意思,多数用来形容男性,常见的有“甩麻佬”。至于这个说法的由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在清代时期广州有不少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部分传教士的专业是医生,通过替当地人看病而传教。 由于部分比利时人说的是法语,法语称病人作“malade”,发音像“麻甩”,...
「甩底」原来与吃有关?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应別人却临时失约,这种「甩底」(爽约)的行为的确要不得。 「甩底」,在广东话当中有失约、失信于人的意思,原来这个说法与广东的饮食文化有关。 在古时,广东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汤时便会用到。然而,瓦煲时间用得长了,煲底因长期受炉灶之火所烧,变得脆弱;重复使用后最终可能底部脱落,那么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倒了出来。 后来就有人以「甩底...
“收山”源自闽南话? 形容某人退休、退役等,会说“收山唔做”。收山,在广东话的意思就是结束某种职业生涯的意思。 这个俗语的由来,有指是从闽南话而来,根据《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收山”有结束、总结的意思。例如“事业做伤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难收场。 “收山”这俗语在广东话中出现,早于上世纪40年代。当年在香港报章《华商报》连载著名作家黄谷柳的《虾球传》,当中一篇名为《黄埔登入》的文章...
“四四六六”是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重视和谐,有什么纠纷争执最多通过沟通和平解决。在广东话俗语当中,我们就会以“四四六六”来表示把事情共同商议及解决。究竟什么“四”,什么是“六”呢? 四四六六,意思就是采取互相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这个说法的由来,其一是源自宋代的“四司六局”。 所谓“四司六局”是官府或富贵人家在府中设置的专办人员,所谓四司就是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则为菜蔬局、果子局、蜜煎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四司六局”的人都是老行家,办事周到,彼此又甚有...
“宾虚”和“趁墟” 表达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老一辈的香港人,会以「宾虚咁哀情」来表达。你听过吗?是怎么产生的呢? “宾虚”,在广东话中有人山人海、场面宏大的意思。 这个说法有说是源自于1959年出品的美国电影"Ben-Hur",这电影中文译名叫作《宾虚》,“宾虚”这个词,其实是戏中主角的名字。 这套电影在上世纪50年代上映,由于当时没有后期特技,所以在场面上绝对称得上是特大製作。当时製片公司动用超过万名...
年初五 赶五穷 迎财神 农历新年在华人社会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新正头”有各式各样的习俗和仪式,例如在年初五的时候,就有“赶五穷”的习俗。 “五穷”,又称为“五鬼”,是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等五种穷鬼。单从字面便知“五穷”是负面东西,在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送穷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必须要送走。 那么,在年初五要做什么来“破五”呢?通常人们会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腊月三十到...
初四咁嘅样 今年初四是公众假期,打工仔当然开心,不过,一般的初四是农历新年长假期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在广东俗语便有“初四咁嘅样”的说法。 “初四咁嘅样”这句俗语是来自昔日周星驰主演的贺岁电影《行运一条龙》。 电影中饰演金水的周星驰,在其中一幕问及进行收楼的老板是长得什么样子,有茶餐厅伙计就说“初四咁嘅样”。 什么是“初四咁嘅样”呢?茶餐厅老板达叔就解释:“年初四,假又放完,钱又使晒,工又要返,点会有好样呀?” 一般而言,香港...
食猫面 识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板无故责骂,会说“食猫面”,它的由来是? “食猫面”这句广东话俗语意思是被骂、捱批评,是由“识貌面”演变过来的。“貌面”即是脸色嘴脸,而让人“识貌面”本是指板起脸孔给人看,展露不悦的脸色让对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满。由于有见骂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后来就有人就以“识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评的情境,久而久之人们就以“识貌面”的谐音“食猫面...
狗口长不出象牙 形容别人口中总说出不好的话,惹人生厌,我们会说“狗口长不出象牙”,这个俗语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象牙是雕刻艺术品的上等原料,产于南方,往来中原的路途遥远,而且山高路险,相当危险,但由于价钱高,利润丰厚,因此象牙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从事这门生意。 民间传说,有商人为了让旅途更安全,特意养了一只狼狗,陪他千里往返。一次在路上遇到强盗打劫,狼狗咬伤强盗救了主人。此后,主人更加善待狼狗,狗也...
狗咬狗骨 广东话俗语“狗咬狗骨”是用来形容同伙之间自相残杀,或是彼此勾心斗角。虽然狗喜欢啃骨头,但理应不会无故伤害同类,更不至于咬同类的骨头吧? 广东人用“狗咬狗骨”来形容此行为,所强调的不是残杀、争执,而是强调这是内讧,是同伙间的不和,因而比与异类争执更为残忍。在中国历代皇朝的权力斗争上,有两件“狗咬狗骨”的事最深入民心,其一是“玄武门之变”,唐朝李世民杀死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成功夺取太子之位;其二是曹操两子的“煮豆燃萁”故...
盲拳打死老师傅 每一个成功的老师父,都必定经过刀光剑影、千锤百鍊,自然经验老道,处变不惊。然而见惯世面的老师傅有没有可能会被毫无套路和章法的拳术击倒呢? 这正是民间俗语“盲拳打死老师傅”,指的是新手不讲求章法规则,误打误中,就连老师傅都无法招架。 相传一位学艺归来的拳师,回到家中就与老婆发生了争执,老婆跃跃欲试想与他一较高下。拳师心想“我学武已成,还怕你不成?”没想到拳师尚未摆好姿势,老婆就已经张牙舞爪地冲上来,将他打得鼻青脸肿。事后别人问他:...
老豆 原来是尊称? 在广东话当中,父亲、爸爸又称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称呼有点粗俗,其实背后有典故,最初还称得上是一个尊称。 有一种说法指,老豆是由“老窦”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三字经》汇总就有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人,本名窦禹钧;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这位窦燕山养育的五名儿子,相继通过科举成为栋梁,为朝廷所效力。由于家中人才辈出,因此大家都说窦燕山教子有...
狼过华秀只狗 形容一个人为人处事用心狠毒,我们通常都会用到凶狠毒辣、残暴不仁等等的形容词,但在广东谚语当中,就有一句既生动又带有同等意思的句子,这句正是“狼过华秀只狗”。 究竟“华秀”是何人,他养的狗又为何会以凶狠而闻名? 据说,从前佛山有一个名为华秀的茶叶商,他的其中一项技能就是斗狗。在他生活的时代,“斗狗赌钱”是闲时的娱乐之一,所以相中一只凶狠的狗某程度而言是可以为自己带来一大笔财富。华秀千挑万选之下,就找到一只相当威猛的狗,为他带来多场连胜。这只“华秀的狗”甚至在街上看到纸老虎也会即时扑上去嘶咬,凶狠无比。 ...
佛山孝子似层层 方言很多时候承载着地方文化元素。广东话有一句俗语叫佛山孝子,歇后语是“似层层”,字面的意思就是“非常神似”、“似模似样”,这句歇后语是怎样产生的呢? 俗语全句是“阿昆买水头耷耷,佛山孝子似层层”。在珠三角地区,办丧礼注重孝子要负责“担幡买水”,“担幡”即是担起一枝引魂幡,“买水”就是孝子用鉢装水,再用湿了水的毛巾向先人尸体从上至下洗擦三次,用意洗涤灵魂,让他们早登仙界。 相传以前在佛山当地有一个叫阿昆的人,专门为一些没有儿子的家庭提供代客治...
饱死荷兰豆 饿死芹菜头 “荷兰豆”是大家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食材,那“饱死荷兰豆”又有什么含义呢? 《广东新语》就记载了这种起源于西欧的豆:“海丰有雪豆,熟于大小雪时,名寒豆。” 17世纪时,侵占台湾的荷兰人把“荷兰豆”引入台湾,在《台海采风图》中就记载道:“湾豆,种出荷兰国,台人窃种而植。实于春夏,亦实于冬”。 由于“荷兰豆”属于外来菜蔬,价格高企,能吃上“荷兰豆”的家庭都是非一般的,能...
蜑家鸡见水 香港有一句歇后语“蜑家鸡见水”,原来与岭南民俗有关?是什么意思呢? 蜑家,是生活在广东沿海一带的古老族群。 在古代,蜑家是被歧视的一群人,更曾为贱户之一。他们只能在海上生活,以船为家,不能随便上岸,而且不可以拥有田地。因此,蜑家人在船上养的蜑家鸡不能放养四出走动,只能关在笼里,鸡口渴时,看着海水却无法喝到,就像蜑家人口渴时就只得看着四周的海水一样。因为海水喝不...
“㓥白鹤”同饮酒有关? 当有人喝醉酒呕吐时,广东话会称为“㓥白鹤”,为什么呕吐跟“白鹤”有关? 喝酒过量以致肠胃不适,呕吐是自然不过的反应,但广东人则以“㓥白鹤”来形容,原来这是来自普通话“汤白喝”的谐音。 北方有些地方称酒为汤。天气寒冷时,饮酒要用热水温住盛酒器皿以保持温度。如《水浒传》中林冲在风雪中夜宿山神庙一段:“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另外,在《红楼梦·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浸死鸭乸”嗰年,是哪一年? 不少人都说广东话俗语够“盏鬼”,当中不少还有独特的典故。例如有一句俗语,叫“浸死鸭乸嗰年”,听起来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原来是与一次天灾有关。 鸭乸,在广东话意思当中就是雌性的鸭,大家都知道鸭是一种擅于游泳的禽鸟,又何以会浸死呢?又是在哪一年浸死的呢? 原来在1915年,广东省发生了一次特大水灾,史称“乙卯水灾”。当年广东地区连月大雨,历史上的“水淹广州城”就是指这场水灾。 洪水不单冲走平房冲毁农田,还有很多人因大水而失踪下落不明。...
金山阿伯 广东省的江门台山、潮汕、梅州等地,都是著名侨乡,当年不少来自这些地方的壮丁飘洋过海打工,因此衍生出一个词语:金山阿伯。 在19世纪时,美国西岸、澳洲及新西兰等地先后发现金矿,出现一股“淘金热”。美国西岸就被称为旧金山,澳洲及新西兰就被称为新金山。 开采金矿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一些矿主就以低廉的工资聘请中国劳工前去开矿。 这些飘洋过海工作的华人在外工作多年,累积了一些储蓄,部分人一把年纪才回乡成家立室,这些人就被...
“草鸡”是什么意思? 广东俗语中的偷鸡、走鸡、执死鸡,大家都听过。而北方有一个俗语叫做“草鸡”,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草鸡这说法,原本是指地方土鸡,又有母鸡的意思。例如在某些地方,便会将母鸡说成草鸡。 草鸡的含义远远不止于此。例如在山东话当中,草鸡就有着急、惊慌失措的意思,部分山东人也会说“草鸡毛”。 而在有些方言中,草鸡通常用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胆小软弱或举止猥琐。郭澄清在当代小说《大刀记》就曾用上“草鸡”一...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