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2-21
本文基于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2023年5月23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欧洲大学学院(EUI)跨国治理学院发表的演讲翻译记录。该次演讲的主题为“欧洲未来中的中国与中国未来中的欧洲”,内容聚焦中国与欧美关系。杨荣文的演讲涉及多个主题,包括欧洲日益高涨的反华情绪、中国建造围墙以保护其文化的倾向,以及美国的主导地位逐渐削弱,预示潜在的全球权力转移,以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杨荣文:要说服他人 先要吸引人
当教宗前往罗兴亚难民营探访时,在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尔,为了安慰他们,他说上帝是罗兴亚人。当我在新加坡向北京大学校友致辞时,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我说,上帝是中国人。观众席上顿时骚动起来。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耶稣会士自始明白这一点,这样才能说服人,才能吸引人。你必须置身其中,直面这种文化,只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当你对我感兴趣的时候,我喜欢你是因为你对我感兴趣,如果你对我毫无兴趣,只想向我传教,那我也不会对你感兴趣。但如果你对我的恐惧、我的希望感兴趣,那我就觉得你很有魅力。
说服过程由此开始发生化学效应。

杨荣文:中国毋忘历史 同时选择往前看 成长发展
在欧洲和中国之间,这就是化学反应。但在西方强盛时期,不再需要任何化学效应,因为互动是通过武力,你正在失去这种强制力,但你仍有许多东西要对世界其他地区传授,不是通过传教来实现,而是要具备吸引力、对他人感兴趣,你就会变得有魅力。当你开始对别人有兴趣,交流的过程即展开。
你们刚刚(编按:2023年)在广岛召开了七国集团峰会(G7),而其中有许多言论中国人觉得非常无礼,因为他所描述的中国,在中国人看来并不公允。他们还记得七大工业国组织中的8个国家──如果你去掉加拿大,加入奥匈帝国和俄罗斯,这8个国家就是侵略中国臭名昭著、1898年的八国联军。所有的中国人都记得他们如何蹂躏中国,并带走了至今仍收藏在西方博物馆中的文物。当G7提出这些指责时,人们做出反应,但他们已经决定他们要成长发展。
今天的中国不是100年前的中国。
2003年,一大批学者编写了精彩的影集,分12集播出,每集45分钟,名称叫《大国崛起》。它始于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以及这个小国如何在世界的尽头,他在收复失地运动结束后决定远航,其次是西班牙。教皇仲裁以《托德西利亚斯条约》,将世界一分为二,这真是惊人之举。
延伸阅读:罗思义:为何说穆迪IMF预测不准确 沦为假新闻?这些数据说明一切
杨荣文引用《大国崛起》 指中国通过研究学习 避免犯错

然后他们谈到荷兰,以及他是如何创建股份公司。这在全球金融领域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有限责任的理念。当然我们今天也有许多问题,但如果没有有限责任,现代经济就不可能出现。因此,我们必须感谢荷兰人。
关于法国的一集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开始于法国议会的辩论,关于大仲马是否应进入万神殿的问题,雅克希拉克主导了这过程。旁白说:这是哪个国家?这是什么文明?竟然为了一个作家而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辩论。
还有俄罗斯,这一集的开头是彼得大帝目睹自己的儿子被处死,说明改革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你失败了,你就会死。
英国有两集,在其中一集,他们引用邱吉尔的话说,莎士比亚对帝国更重要、更有价值,比整个印度还多......
这是一种反思。该影集的制作没有任何怨言,几乎是钦佩之情,但有一个目的──研究、学习、避免错误。
今天我要说,中国对欧洲的理解,远远超过欧洲对中国的了解,但要有化学反应,必须是双向的。像主办单位(STG跨国治理学院)这样的机构,应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继续发扬马可孛罗和利玛窦的传统。(九之六)
(转载自STG Campus@YouTube,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