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文:中國對歐洲了解遠超對方 借鏡西方歷史避免犯錯

編輯︰華思齊

  本文基於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2023年5月23日在意大利佛羅倫斯歐洲大學學院(EUI)跨國治理學院發表的演講翻譯記錄。該次演講的主題為「歐洲未來中的中國與中國未來中的歐洲」,內容聚焦中國與歐美關係。楊榮文的演講涉及多個主題,包括歐洲日益高漲的反華情緒、中國建造圍牆以保護其文化的傾向,以及美國的主導地位逐漸削弱,預示潛在的全球權力轉移,以及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楊榮文:要說服他人 先要吸引人

  當教宗前往羅興亞難民營探訪時,在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為了安慰他們,他說上帝是羅興亞人。當我在新加坡向北京大學校友致辭時,在五四運動100周年之際,我說,上帝是中國人。觀眾席上頓時騷動起來。這不是甚麼新鮮事,耶穌會士自始明白這一點,這樣才能說服人,才能吸引人。

  你必須置身其中,直面這種文化,只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當你對我感興趣的時候,我喜歡你是因為你對我感興趣,如果你對我毫無興趣,只想向我傳教,那我也不會對你感興趣。但如果你對我的恐懼、我的希望感興趣,那我就覺得你很有魅力。

  說服過程由此開始發生化學效應。

八國聯軍開進紫禁城
楊榮文在演講時重申,現代國際關係和交流必須由互相了解開始,不能如舊日的西方般建基於武力和強權。圖為八國聯軍開進紫禁城的情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楊榮文:中國毋忘歷史 同時選擇往前看 成長發展

  在歐洲和中國之間,這就是化學反應。但在西方強盛時期,不再需要任何化學效應,因為互動是通過武力,你正在失去這種強制力,但你仍有許多東西要對世界其他地區傳授,不是通過傳教來實現,而是要具備吸引力、對他人感興趣,你就會變得有魅力。當你開始對別人有興趣,交流的過程即展開。

  你們剛剛(編按:2023年)在廣島召開了七國集團峰會(G7),而其中有許多言論中國人覺得非常無禮,因為他所描述的中國,在中國人看來並不公允。他們還記得七大工業國組織中的8個國家──如果你去掉加拿大,加入奧匈帝國和俄羅斯,這8個國家就是侵略中國臭名昭著、1898年的八國聯軍。所有的中國人都記得他們如何蹂躪中國,並帶走了至今仍收藏在西方博物館中的文物。當G7提出這些指責時,人們做出反應,但他們已經決定他們要成長發展。

  今天的中國不是100年前的中國。

  2003年,一大批學者編寫了精彩的影集,分12集播出,每集45分鐘,名稱叫《大國崛起》。它始於葡萄牙的航海家亨利,以及這個小國如何在世界的盡頭,他在收復失地運動結束後決定遠航,其次是西班牙。教皇仲裁以《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將世界一分為二,這真是驚人之舉。

  延伸閱讀羅思義:為何說穆迪IMF預測不準確 淪為假新聞?這些數據說明一切

楊榮文引用《大國崛起》 指中國通過研究學習 避免犯錯

《大國崛起》
楊榮文提到的《大國崛起》由中央電視台製作,2006年首播,內容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9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圖片來源:網上截圖)

  然後他們談到荷蘭以及他是如何創建股份公司。這在全球金融領域是一個偉大的創新──有限責任的理念。當然我們今天也有許多問題,但如果沒有有限責任,現代經濟就不可能出現。因此,我們必須感謝荷蘭人。

  關於法國的一集非常吸引人,因為它開始於法國議會的辯論,關於大仲馬是否應進入萬神殿的問題,雅克希拉克主導了這過程。旁白說:這是哪個國家?這是甚麼文明?竟然為了一個作家而引發了一場全國性的辯論。

  還有俄羅斯,這一集的開頭是彼得大帝目睹自己的兒子被處死,說明改革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如果你失敗了,你就會死。

  英國有兩集,在其中一集,他們引用邱吉爾的話說,莎士比亞對帝國更重要、更有價值,比整個印度還多......

  這是一種反思。該影集的製作沒有任何怨言,幾乎是欽佩之情,但有一個目的──研究、學習、避免錯誤。

  今天我要說,中國對歐洲的理解,遠遠超過歐洲對中國的了解,但要有化學反應,必須是雙向的。像主辦單位(STG跨國治理學院)這樣的機構,應該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繼續發揚馬可孛羅和利瑪竇的傳統。(九之六)

(轉載自STG Campus@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領導人講話訊息藏在細微差別中(九之四)

  延伸閱讀楊榮文:為何利瑪竇成功在中國傳教?要說服中國 必先認識中國(九之五)

台灣問題

楊榮文:台灣問題是一根高壓電線 歐洲勿輕視

2025-03-14
中國造紙術與文化傳承

楊榮文:造紙術延續中國歷史文化 孕育無與倫比龐大民族

2025-01-31
中國萬里長城

楊榮文從圍牆文化 解讀中國為何不會完全開放資本市場

2025-03-07
中美關係

楊榮文:中國不想取代美國霸主地位 歷史證明干預他人只會適得其反

2025-02-28
利瑪竇在中國傳教

楊榮文:為何利瑪竇成功在中國傳教?要說服中國 必先認識中國

2025-02-14
中國領導人講話訊息藏在細微差別中

楊榮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領導人講話訊息藏在細微差別中

2025-02-07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東盟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世界多極化 東盟有望成中立戰略極

2025-03-28
中國科研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西方分析中國科學飛速進步的3大關鍵

2025-03-27
美國紐約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中國經濟增長比不上美國?西方權威媒體都在誇大美國表現!

2025-03-25
5.16中俄聯合聲明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拆解中俄農業合作的喜與憂

2025-03-06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旅遊|成都北上三星堆遺址 打邊爐遇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狒狒照鏡的啟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國際秩序總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2024-09-19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2024-07-03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2024-02-15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2023-06-13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2023-06-01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2023-05-30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3-05-27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2023-01-06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2022-09-17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2022-08-16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2021-12-16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2021-11-12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2021-08-02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2021-06-17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2021-03-08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2020-12-28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2020-12-09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2020-11-25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