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23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文体篇第5篇文章,带你了解这75年来,中国的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
非凡75年|现代中医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医药博大精深,蕴含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
近代中医药曾在西医和战火的夹缝中求生存,直至新中国成立,政府将“团结中西医”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才明确中医药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此后,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1960年,中医医院从建国初期的寥寥数所发展到330所,中医病床增至超过14,000张。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大型国际跨国药企,西医诊断技术和诊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亦突飞猛进。西医在临床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医药则受到冲击,陷入被边缘化和被弱化的局面。
但在国家政策层面,坚持“中西医并重”仍是国家卫生工作的的基本方针。
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2016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出台,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2月,《中医药法》立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非凡75年|青蒿素救疟疾之苦 中医抗疫成效显著
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时已经年届85岁,但她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要追溯到1967年,彼时年仅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作为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担起全国性抗疟研究计划“523任务”的重担。
屠呦呦带领团队钻研历代医籍,筛选了380多种中药提取物,经过反复试验,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等青蒿素衍生物,推动了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青蒿素联合疗法,大幅度降低了全球疟疾病死率。
据世卫组织统计,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避免了死亡。而中国也在短短40年间,将本地疟疾病例从数万例降至零。
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中医药可以缩短新冠肺炎患者住院的时间,同时减轻重症,对降低死亡率有很好的效果。
而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复阶段,中医药疗效也降低了患者相关后遗症出现的概率及严重程度。
非凡75年|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升级
为了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国正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现代科技与中医药如何有机融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就提出,要持续推动中医药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普罗大众如何得益?上述规划提到,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是主要任务之一,当中包括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以及推动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等措施。
非凡75年|中医药“出海”惠及全球1/3人口
中医药在国际上也逐渐得到认可和接受,成为全球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治疗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13个世卫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中国还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一批中医药中心,以及在国内建设一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此外,全球30多万名中医药从业者在中国以外地区开设了8万多家中医诊所。
在阿联酋,就有来自中国的中医执业医师在迪拜认证执业,累计服务5.5万人次。
在津巴布韦,来自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中医药专家,为当地民众及华侨华人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理疗、中药等多项中医特色治疗,同时在当地培养中医针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