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75年·政经篇|中国的脱贫奇迹

编辑︰闻华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政经篇第3篇文章,带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怎样实现令8亿人脱贫的“奇迹”。

      2012年至2021年,在中国,平均每3秒就有1个人跨过贫困线,这被视为一个奇迹。中国是怎样做到的?

非凡75年|减贫的起步

      新中国成立之前,可谓民不聊生。当时全国农业人口约占88%,但当中超过50%属于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的状态,所耕种的耕地仅占总数的14%左右。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于1950年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将封建土地制度,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3亿多农民无偿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并且不必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粮食的地租。这极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迈出新中国减贫的第一步。

1952年,土地改革令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机械开始被用于耕种。
1950年代的土地改革,令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到1953年,3亿多农民无偿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图片来源:Getty)

      1953年至1956年,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从解决贫困问题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障。

      同时,政府对特别贫困的人口进行社会救济。据统计,在1952年,全国152个城市常年得到定期救济的人口超过120万。

非凡75年|从救济扶贫到开发扶贫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开始探索新的扶贫道路。

      1984年,中央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指出要“纠正单纯救济观点”。

2015年,甘肃定西安定区航拍照片,2012年至2015年,定西共有超过270万人脱贫。
1982年,国家启动“三西”扶贫建设,在甘肃定西、河西以及宁夏西海固进行开发式扶贫,包括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等。2012年至2015年,甘肃定西贫困人口减少超过270万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提出实行“新的开发方式”。同年,中国第一次制定国家扶贫标准,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6元人民币(下同),并确立了重点片区和贫困县。

      从这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扶贫开发,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扶贫工作进入历史新时期。

      199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纲领。该计划明确提出“开发式扶贫方针”,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希望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0年,因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国调整扶贫标准。按新的标准计算,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至2000年的3,20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左右降低至3.5%。

非凡75年|脱贫攻坚战新阶段

      2011年,中国第三次调整扶贫标准,提高到人均年收入2,300元。在新的标准下,中国贫困人口调整为1.22亿。

      2012年底,中共十八大召开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表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宣传牌。
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图为2020年,游客从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宣传牌下经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就此拉开帷幕,这被视为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运动。

      2013年,习近平赴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这被视为中国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

      所谓“精准扶贫”,主要是针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

      国家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建立档案,信息精准到每条村、每一户、每个人,并于2015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为精准扶贫提供数据支撑。

河北石家庄后山村的驻村工作队,将采集的信息录入电脑扶贫系统。
驻村工作队于2016年进驻河北石家庄市陈庄镇后山村,开展扶贫工作,后山村于2018年成功脱贫。图为工作队队员将采集的信息录入电脑扶贫系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针对“谁来扶”问题, 国家建立起片(区)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到2015年,每个贫困村都派遣了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对应的帮扶负责人。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前往扶贫第一线。

      由于贫困的类型和成因千差万别,扶贫工作也需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政府在不同地区推行不同政策,包括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等等,希望从“输血”转为“造血”。

      发展电商、光伏、旅游等产业扶贫,被视为最直接的办法。截至2020年,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1.2万个,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4万家。

河北邯郸太行山脉,漫山遍野的光伏设施,改变着附近村民的生活。
河北邯郸,在太行山脉中发展光伏产业,将荒山变成“太阳山”,改变了附近村民的贫困生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一些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政府则实施“易地搬迁”,建立新的安置区、扶贫车间、教育机构等,在提供新住所的同时,亦创造就业和教育机会。

      截至2020年底,贫困地区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余套,960多万人搬进新家园并摆脱贫困,当中劳动力就业比例达到73.7%。

      同时,政府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解决出行、用电、用水、通信的困难,打破发展制约。截至2020年底,全国贫困地区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全国县级行政区全部接入大电网,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光纤和4G通信覆盖98%的贫困村。

新建的道路便利贫困地区民众出行,图为贵州毕节市鸣放村新旧道路对比。
新建的道路便利贫困地区民众出行。上图:2018年的贵州毕节市鸣放村。下图:2019年的鸣放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2012年至2020年,中国政府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6万亿元,贫困地区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

      2021年,中国宣布消除绝对贫困,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贫困人口、832个贫困县,全部成功脱贫。

非凡75年|巩固脱贫成果

      2021年开始,中国政府设立5年过渡期,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返贫”。

      2023年,中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约3,396万人,超额完成目标。

广东惠州塘尾村搭建创业平台,引进种植项目,巩固脱贫成果。
2022年5月,广东惠州塘尾村搭建创业平台,引进种植项目,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按照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每人每天1.9美元)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让8亿人摆脱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这样的“脱贫奇迹”亦为人类减贫贡献“中国方案”。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令相关国家和地区的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2:48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交通75年 从“基本靠走”到复兴号和C919

2024-10-02
中国农民直播带货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动能

2024-01-24

非凡75年·政经篇|社会民生“七个有”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保体系

2024-09-30
2:11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非凡75年·政经篇|书写奇迹 持续超越 中国经济走过怎样历程?

2024-09-27
2:59

非凡75年·政经篇|新中国外交75年 从“一边倒”到“大国外交”

2024-09-25
2:56

非凡75年·政经篇|“一国两制”如何保障港澳繁荣稳定?

2024-09-24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45年

深圳特区45年|图说深圳改革开放史 从边陲农业县到国际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规划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国怎样应对老龄化?

2024-02-09

一带一路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非凡75年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国策通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策通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

2025-01-15

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45年

深圳特区45年|图说深圳改革开放史 从边陲农业县到国际大都市

2025-03-18

十四五规划

2:28

十四五民生篇|中国怎样应对老龄化?

2024-02-09

一带一路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2024-03-05

非凡75年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2024-10-03

国策通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策通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

2025-01-15

改革开放

深圳特区45年

深圳特区45年|图说深圳改革开放史 从边陲农业县到国际大都市

2025-03-18
编辑推荐
砵甸乍街

香港街道故事|中环砵甸乍街铺石板路有玄机 旧香港风情吸引电影取景

2025-04-26

高铁话你知之五|坐高铁不想被噪音骚扰?有静音车厢

2024-03-11

高铁话你知之六|高铁为何很少“通宵车”?

2025-01-24

高铁话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铁为何不载客?

2025-02-05

高铁话你知之一|列车座位为什么没有E?

2023-12-04

高铁话你知之二|买了无座票=全程站?“三色灯密码”帮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铁话你知之三|高铁月台“彩色地标”要怎样看?

2024-01-03

高铁话你知之四|高铁为何没有安全带?

2024-01-22

高铁话你知之五|坐高铁不想被噪音骚扰?有静音车厢

2024-03-11

高铁话你知之六|高铁为何很少“通宵车”?

2025-01-24

高铁话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铁为何不载客?

2025-02-05

高铁话你知之一|列车座位为什么没有E?

2023-12-04

高铁话你知之二|买了无座票=全程站?“三色灯密码”帮你找空位

2023-12-26

高铁话你知之三|高铁月台“彩色地标”要怎样看?

2024-01-03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2:47
近年,网剧、网文、网游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

非凡75年·文体篇|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 网文 网游

2024-09-22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024-12-18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2024-11-22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024-10-19
2:47
近年,网剧、网文、网游已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

非凡75年·文体篇|中国文化出海“新三样”:网剧 网文 网游

2024-09-22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2025-02-26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025-01-14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024-12-25
编辑之选

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破冰 被伦敦记者识破?

2025-05-03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条问题分高下

2025-05-02
编辑之选

基辛格“诈肚痛”秘密访华 中美破冰展开

2025-04-26
1988年5月10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

打了珍可以去见soon仔!

   “打咗珍可以去见soon仔!”还记得在疫情期间,在宣传长者打疫苗的广告片中,一位100岁婆婆说了这句话吗?

  “打珍”其实是“打针”,“soon仔”是“孙仔”,全句意思是:打了针便可以去见孙仔了。当时“soon仔”还一度成为潮语。

  这位婆婆说的方言近似台山话,但又算精准,因为台山话的“仔”叫“doi”,“靓仔”台山话发音为“靓doi”,因此“孙仔”的在台山话的发音为“soon doi”。

  说起台山话...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