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鹏:中国如何解决大规模与现代化的矛盾?(三之二)

编辑︰纪小廷

  中国是如何解决规模与现代化的矛盾,如何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呢?

  这点要从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历史谈起。早自上古时期,中国就具备了巨大规模,那么就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关系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深层动力之一,同时这些矛盾的解决也深刻影响到中国今天现代化的命运。

周朝建立制度 中国进入大一统阶段

  其中第一对矛盾,规模与秩序的矛盾。

  制度不是拼积木,大家一块一块简单地堆起来就可以。这个国家的规模大了,它内部的利益和矛盾会急剧增加,它整合的复杂程度可能是一种指数型上升,规模愈大,维持秩序就变得愈艰难。那么“息争”,也就是消弥内部的冲突斗争,成为任何大型制度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中国从西周真正进入到大一统的阶段。周人当时就是为了在一个大规模的天下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掀起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制度发明高潮。

范勇鹏中国现代化中篇01
中国在周朝时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封建制度。图为从西周至汉代的彩陶文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著名学者王国维就认为,周制的一个最大宗旨就是“息争”,他的原话是“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所以他就举出了很多例子,比如说周人发明“立子立嫡”的宗法制度,目的就是避免商朝末期的政治动乱;然后发明封建制度,把天下小国合并为大国,井然有序,“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周人还提出了比如像“兴灭继绝”这样的理念,武王克商之后,就把神农氏、黄帝、尧、舜、禹和商的后人都给他们封邦建国、恢复社稷,也就是把各种政治力量都“供”起来,目的是增强自己的合法性、实现团结、消弥争端。

  随着历史发展,周人制作的这一套礼乐(制度)逐渐衰落了,宗法体系松弛,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幸而秦人成就了第二次大一统。

  延伸阅读:范勇鹏:超大规模人口如何实现现代化?(三之一)

从秦到汉 中国进入“现代国家”门槛

  秦制以皇帝制度解决了最高权威的合法性问题,在这个层面上实现“息争”;同时以三公九卿和郡县制等等构造起人类最早的“条块制度”,官有专职,上下贯通,条块互补;以官僚制度为统一国家的筋骨,维持一整套人才、资源和信息的上下传输和全国流动,使中央能够对全国各地加以有效管理;同时以统一的法律和标准实现了全国社会一体化和统一的大市场。

兵马俑一号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震惊世界,图为兵马俑一号坑,是最大的坑,也是大家最常在照片中看到的俑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是秦制也有问题,它失于生硬,后来汉人对它不断地加以完善。比如汉人同样是为了在大规模的国家当中维持稳定的秩序,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经过郡国并行的过渡阶段,在实现全国深度一体化的基础上重建了统一的官僚国家;然后在文化上独尊儒术,解决了孟子所说的“定于一”的问题,结束了班固所说的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真伪纷争”的局面,由此开创了中国两千年“可大可久”之道。

  这些制度成就,其中有很多部分在中国之外都是到十八、十九世纪才开始出现。

  这一阶段的发展,我们中国无论在制度、文化还是生产力上,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个文明,甚至可以说是早于其它文明两千年进入了“现代国家”的门槛。但是当中有个大问题,就是规模和秩序的矛盾始终没有根本解决,带来了很多问题。

  延伸阅读:国策通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古代制度未解决的四个问题

  比如第一,每当承平日久,制度腐朽,就会陷入“历史周期律”。

  第二,大规模国家带来的长期和平,它是不利于科技发展的。和平是个好事,但是问题是如果只有我们和平,别的国家在不断地进行战争,在催化(技术)进步,就会反过来威胁到生存。

  第三,过于重视秩序,也会抑制思想和文化的创新。

  第四,限于前现代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国家也没有能力对社会进行有效地治理,所以这种大国维持稳定秩序的状态,就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不断地拉远,在互相疏离的国家与人民之间,就产生了地主乡绅这些人上下其手的一个缝隙。

范勇鹏谈中国现代化制度中篇02
清末到民国年间,中国军阀割据、匪患泛滥、面临外忧内患。图为1912年的北京街头。(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所以看清末改革到民国建设,都是离不开这些基层地主乡绅,但是这个阶层又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来建设国家,反而自己会成为纷争之源,加剧了军阀割据、匪患泛滥和土豪劣绅的压迫,使中国又一次陷入大争之世,生灵涂炭,几至亡国。 (三之二)

  (转载自节目《这就是中国》,作者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范勇鹏:西方“叙事战争”赢不了世界

2024-06-22

范勇鹏: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大一统”?(三之三)

2024-06-15

中国政治文明为何是独一份的存在?

2024-05-18

“中国何以为中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读

2024-05-11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中国经济-中国上海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只有把中国变成西方 才能阻止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2025-04-06
外国人游览故宫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鼓励西方年轻人到中国 认识中文 建立未来资产

2025-04-04
中国科研
张维为

张维为:比较64项前沿技术 中国53项排名第一 美国仅11项

2025-04-04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北上三星堆遗址 打边炉遇马岱墓碑!

2025-02-09
狒狒照镜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狒狒照镜的启示

2025-02-05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2024-11-04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2023-05-30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