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文明为何是独一份的存在?

编辑︰纪小廷

  最近纪录片《何以中国》热播,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政治文明连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在19/2/2024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就中国政治文明论述。

“中国”概念如何诞生?

  中国概念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我们在应对共同威胁、维护共同生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向心力和对凝聚性的中央核心的认同。

  我们今天为什么特别需要这样一个“中”字?

  我们看上古时期,当时中国的地理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放在今天世界上就已经是一个大国;它的地理、人口和文化的多样性,也远远大于今天任何一个号称文化多元主义的国家。

  我们经常会聊起欧洲为什么难以统一,很多人会说,是因为欧洲的地理破碎。

  但是中国的地理也很破裂,比如蜀道难于登天的四川盆地、四塞之地的关中平原、表里山河的三晋大地、泰山屏障的山东半岛,似乎都不比欧洲的区域分隔更容易打破。我年轻的时候曾在欧洲游历,我觉得欧洲的地理空间其实比中国的要更容易翻越。

范勇鹏-中国政治文明01
中国地域广袤,地势复杂,文化多元,但仍克服种种阻碍形成大一统。(图片来源:国土资源部)

  还有人说是因为文化的多元。

  但中国是一个万国之和,统一到现在两三千年了,今天各地方言差异还不亚于欧洲各个主要语言之间差异。一位阿拉伯学者问:“中国人讲那么多不同语言都可以统一,我们阿拉伯人说一样的语言,为什么四分五裂?”

  所以我们的条件并不是天生就容易统一的。中国人能够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统一,它的根本,在于中国人所创造的文明、文化和制度。它的核心就体现在这个“中”字上。

以高超能力整合巨大国土

  早自尧舜禹的时代,中国人就以高超的能力整合这块巨大的国土。

  我们今天黄金周旅游,坐着高铁或者自驾车跑个上千公里就觉得自己很牛了,但是读《尚书·禹贡》,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天下九州规划经营得井井有条。

  延伸阅读:中国地理小知识|中国有多大?面积接近整个欧洲!

中国高铁“八纵八横”-郑渝高铁
如今我们搭乘火车或高铁可以轻松通达全国各地,但其实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天下九州规划经营得井井有条。(图片来源:Getty)

  有人说《禹贡》可能形成于战国,也有理想化的成分,但是我们今天考古工作所发掘出来的上古文明的规模,足够让现代人惊叹。

  如果说夏商还有一定的军事强权和神权政治的色彩,那么到西周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完全靠一套政治和礼法制度把天下有效地整合起来。

  如此巨大的一个国家,它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内乱。

  法国的孟德斯鸠讲过一句话——“小国亡于外敌,大国亡于内乱”,而他讲的还是那种几万人到几十万人规模的国家。对于中国这种超大型国家,“建中立极”是消除混乱的法宝,也是我们从多少年战乱的惨痛教训中凝聚出来的智慧。

  近代有一位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作者),也是一位非常好的历史学家。他在研究甲骨文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周的制度,他认为其中一个关键点,西周要建立这套制度就是为了消除乱源。

  他把政治制度分成两个层面:在中央层面,周公这些人是要建立稳定的权威,天子之位是不能随便都来争的,这个产权是要明晰的;而在运行层面,则要有充分的竞争,要选贤任能,不能搞世袭。

  王国维把政治权威和治国理政这两件事情的逻辑讲得清清楚楚。其实今天人类政治依然面临这两个层面的问题,今天多数国家依然面临这样的问题。

  秦汉以降,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取代了西周式的天子制度,郡县官僚制度取代了西周的封建制度,但是王国维讲的这两条逻辑——一个权威、一个治理——依然延续了下来,比如皇帝之位是不能随便争的,官员选拔也是要靠竞争的,最后我们发展出了科举。

  秦制对现代国家制度的贡献往往被低估了,它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四大发明。

  延伸阅读:“中国何以为中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读

当代中国-统计中国-中国考古百年中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震惊世界的中国考古发现之一。(图片来源:Getty)

中央权威保障大跨度整合

  无论周制还是秦制,它有了一个中央权威,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共同的安全秩序,提供广土众民生生不息的条件,产生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空间,进行大跨度的资源调配和整合。

  每逢乱世,中国人对这种中央权威的渴望,尤其深刻。

  最典型的就是春秋战国那五百多年,所以诸子百家他们的观点各异,互相攻击,但是在政治理想上却有很大的一个共识。

  比如:管子说“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说“定于一”;荀子说“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吕氏春秋》说“一则治,两则乱”。

  这些都是历史中凝成的经验智慧。

范勇鹏-中国政治文明02
诸子百家观点各异,但是在政治理想上却有共识,即都认同中央权威。图为位于山东济宁的孔子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而,在中国历史中,我们看到地理、制度和文化这些因素叠加,构成了一个生命力顽强的中央结构,围绕它就形成了一个中国哲学家赵汀阳教授所讲的“旋涡模式”——不管是什么人,你参与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最后都会成为中国人;不管是什么宗教、思想,进入中国都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这个逻辑决定了。

  在内部,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要有一种向心性的制度和文化,让全国各族人民在团结凝聚中成就一个多元的利益和价值;在世界上,中国也要成为一种良性秩序的源头,向外辐射和平、合作、发展和公正,以及中国将带给世界的原则。(二之二)

  (转载自《这就是中国》节目,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范勇鹏:西方“叙事战争”赢不了世界

2024-06-22

范勇鹏: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大一统”?(三之三)

2024-06-15

范勇鹏:中国如何解决大规模与现代化的矛盾?(三之二)

2024-06-01

“中国何以为中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解读

2024-05-11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破冰 被伦敦记者识破?

2025-05-03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条问题分高下

2025-05-02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中美民间大对帐 加速中国文化复兴

2025-04-23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2025-04-18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2025-04-13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2023-05-30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