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5-17
你喜欢吃街头小食吗?鱼蛋、烧卖、鸡蛋仔、煎酿三宝,都是大热之选。不过,倒数至上世纪60至80年代,街头小食的种类五花八门,例如炸油糍、冷糕、叮叮糖、牛杂、臭豆腐,有些已经绝迹街头,有些亦愈来愈少见了。
这些回忆的味道,怀念吗?
客家炸油糍 原来是萝卜丝饼
还记得昔日放学后跟同学一起吃街头小食吗?放工后,总爱吃一些街头小食才愿意回家吗?尽管不少传统的街头小食已逐渐式微,甚至消失,但我们都会记得那些熟悉的味道,莫失莫忘。
客家小食炸油糍,这名字看似陌生,但说到萝卜丝饼,大家应该恍然大悟吧。
这款由五香粉、胡椒粉、糖、盐、麻油调味的萝卜丝,混合了虾米、芫茜和面粉浆调成圆形饼状,放进油锅炸熟后,再蘸点甜酱或辣酱同吃,色泽金黄,外脆香口,入口有浓浓的萝卜甜味,令人回味。
潮州冷糕不是冻食?
跟炸油糍一样,潮州冷糕现已不复见,其“冷”字读音是潮洲“打冷”的“冷”;亦因为“冷”字,令不少人误以为它是冻食的。
其实潮洲冷糕是在加热的蛋浆上,洒上芝麻、花生、椰丝、砂糖等,然后对摺切成三角形的“冷糕”。因为冷糕会加入大量砂糖,所以又被称为“砂糖夹饼”。
冷糕的馅料多而细碎,吃时宜轻压着边位吃,有助防止馅料掉下来。吃时口感丰富又烟韧,滋味无穷。
延伸阅读:香港曾办满汉全席 吃一顿够买一层楼
叮叮糖要靠铁鎚才有得食?
另一款令人怀念的美味街头小食,是不少甜食者最爱的“叮叮糖”。叮叮糖原名啄啄糖,是广东省的传统糖果之一。它的名字是源于小贩售卖时,需要先用铁鎚凿碎糖块,因而以“啄啄”为名;又因敲碎糖果时发出叮叮当当声音,故多称为“叮叮糖”或者“当当糖”。
啄啄糖究竟是什么?其实是将麦芽糖煮熔,加入芝麻和姜味,经不断搅拌后,在其未完全凝固前,放到铁枝拉成糖胶,然后把条状糖胶綑绑成盘状。待其凝固及冷却变硬,就可以用鎚子敲碎糖果来售卖了。
延伸阅读:香港茶餐厅|港式西餐“豉油西餐” 中西合璧的香港饮食文化
老弱病残的水牛竟然是美味牛杂?
以往街头牛杂档总是围着不少学生和打工仔,由牛的内脏煮成的牛杂,包括牛肚、牛胃、牛心、牛肝、牛肾、牛肺、牛柏枼、牛肠等,浸在浓浓的卤水汁之中,每个部位吃来都味道浓郁。
有关吃牛杂的起源,有指始于清代末年的广州,当时一些老弱病残的水牛都会被屠宰来食用,经烹调后呈现出独特的美味,因而渐渐成为民间美食。
香港现在已甚少看到街头牛杂档,想吃牛杂的话,就要转往粉面店了。而香港热爱牛杂的市民,更在网上成立了牛杂牛腩关注组,让各区的爱好者交流心得。
爱恨交缠臭豆腐 慈禧太后也是粉丝?
若选让人最爱又最恨的街头小食,一定非臭豆腐莫属。当走在街上,远处飘来一阵强烈的味道,讨厌者立即掩鼻快步走过,但爱此道者却心中大喜,一尝心头好。
臭豆腐是由豆腐发酵制作而来。相传清朝康熙八年,有一位在北京经营豆腐店的人,因一次他做的豆腐未有卖完,就将豆腐切成小块,加入盐、花椒等一起放进罈子里。
数天后,罈子中的豆腐变成青色,并且奇臭无比,但他尝一口却发现非常可口。于是,他当试将这些臭豆腐发售,结果吸引了不少人购买,而臭豆腐也因此扬名天下,成为特色小食。有说,当时连慈禧太后也喜爱吃臭豆腐。
延伸阅读:好吃到被列为国家“最高指示”?长沙臭豆腐入选“非遗”
还记得以往香港不少售卖臭豆腐的小贩,会肩挑炭炉、油锅,在街头摆档,食客会随着臭豆腐的味道追寻而至。不过,这股独特气味亦有不少人感到受不了,加上制作臭豆腐需时,因此现时售卖臭豆腐的摊档已经不多了。
这些硕果仅存的怀旧街头小食,若你有幸遇上了,在大快朵颐之余,记得要跟亲朋好友分享,让更多人可以重温那些年的开心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