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上头炷香及转风车?认识香港过年文化

编辑︰豆子、华思齐
撰文︰潘少权

  提起“头炷香”,香港人或会想起每年以生肖造型高调上香的艺人黄夏蕙。过去两年,因为新冠疫情而暂停的啬色园黄大仙祠公众上头炷香活动,今年将会重新开放,相信届时必定挤得人头涌涌。为什么农历新年要上头炷香,这项活动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香港文化?这要由数十年前的一条法例说起。

年三十至初三的新年香港文化

  农历新年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大节日,每年春节期间,黄大仙祠及车公庙的香火都特别鼎盛,弥漫着浓厚的香港文化气息。每逢年三十晚,香港黄大仙祠都有上头炷香活动;大年初二早上,沙田车公庙则有求签祈福、转风车转运的活动;年初三“赤口”亦有不少香港人会入庙参拜,为新一年祈褔“转运”,种种传统习俗早已成为香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1978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善信在黄大仙上香的情况。(图片来源:Getty)
1978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善信在黄大仙上香的情况。(图片来源:Getty)

黄大仙祠头炷香文化 由一条法例而起

  黄大仙祠的头炷香香港文化,与数十年前的一条法例有关。上世纪40年代,受华人庙宇条例限制,作为私人道堂的啬色园不得开放予公众,善信只能在门外参拜。后来几经争取,政府终破例允许啬色园于每年农历新年正月对外开放,为期一个月,于是一众苦等多时的善信便于年三十晚凌晨12时之前,在啬色园门外等候,务求门禁解除时,可以第一时间上头炷香,抢先祈福,后来此活动慢慢成为香港文化。

  延伸阅读春节|2022虎年看“虎” 盘点中国最特色“虎”字旅游景点

1977年的农历新年,前往黄大仙祠上香的人络绎不绝,龙翔道旁的行人路人山人海。(图片来源:Getty)
1977年的农历新年,前往黄大仙祠上香的人络绎不绝,龙翔道旁的行人路人山人海。(图片来源:Getty)

黄大仙祠澄清:上头炷香不一定要年三十晚

  不过,是否一定要年三十晚午夜12时正上香,才称得上为头炷香?非也。园方曾对外澄清,由于黄大仙祠早已于多年前全面对外开放,善信只要在农历新年期间任何开园时段内,到黄大仙祠首次上香,已属该善信的头炷香,所以,大家不必太执着于上头炷香的时间。

  延伸阅读春节|2022年为什么没有“大年三十”?

图片摄于1977年农历新年黄大仙祠内。(图片来源:Getty)
图片摄于1977年农历新年黄大仙祠内。(图片来源:Getty)

车公击退沙田瘟疫 居民酬谢神恩贺诞

1979年农历年初三,市民沿沙田城门河排队进入车公庙。(图片来源:Getty)
1979年农历年初三,市民沿沙田城门河排队进入车公庙。(图片来源:Getty)

  至于沙田车公庙的公众求签、转风车“转运”的香港文化活动,可以追溯至车公庙的历史。传说多年前沙田沥源瘟疫为祸,居民四出寻找方法希望遏止瘟疫,结果到西贡蚝涌车公庙借来车公孙儿的神像巡游,瘟疫亦随即止住,居民为了酬谢神恩,于是发展出现在的贺诞仪式。而在每年4次车公诞香港文化之中,又以正月初二的庆祝活动规模最大。

  延伸阅读春节庙会|广府庙会 全国两大庙会之一 疫情下高科技“趁墟”

1979年农历年初三的沙田车公庙,手持风车的信众为新一年祈褔“转运”。(图片来源:Getty)
1979年农历年初三的沙田车公庙,手持风车的信众为新一年祈褔“转运”。(图片来源:Getty)

  时至今日,农历新年到黄大仙祠上头炷香,以及到车公庙求签、转风车,已经成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今年复办上头炷香活动,相信很多香港人都会感觉到生活一切复常,不再感到失落。

   延伸阅读春节蕴含的中国文化 要放爆竹烟火才像过年? 

 

相关标签

香港街道故事|旺角购物点西洋菜街 通菜街 为何以“菜”命名?

2:25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重温4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细味香港文化的集体回忆

重温40年香港电影金像奖 细味香港文化的集体回忆

2:22

从山顶缆车和太平山发展 看香港历史

2:34

香港海洋公园转型 回顾45年发展史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缘 设计山顶俱乐部 夺生涯首个国际奖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原是鲤鱼门炮台 改名“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是回归初心?

香港回忆鬼节篇|调景岭因谁自杀变“吊颈岭”?阴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左)1926年从拔萃男书院远眺九龙塘「花园城市」。 (右)2023年的九龙塘「花园城市」。

九龙塘为何能保持低密度发展?这片天价洋房区 昔日曾沦“烂尾楼”?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