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7-16
和田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沙漠的边缘,长期称作于阗,以产美玉著称。
歌舞厅探视和田潮流文化

于阗最早的居民是斯基泰人,说一种东伊朗语(塞语),但也有印度人和羌人。 于阗很早就成为佛教国,使用自己的文字(先是一种佉卢文;5世纪后用印度婆罗米字母拼写塞语)。在古代西域诸国中,于阗与中原最为亲密,也最早学会养蚕制丝。
延伸阅读:张信刚雕像下听琵琶曲 佛教艺术胜地库车
唐代时,于阗是安西四镇之一。于阗统治者以尉迟为姓,国王按例派王子到唐朝廷任侍从。不少于阗王族在长安定居,因此唐代有许多姓尉迟的将军和官员。
我们在和田去看了一些文物古迹,也和当地老百姓有不少接触。一天晚上我们去一个歌舞厅,见到不少穿着颇为入时的青年男女跳社交舞。在这个据称伊斯兰教氛围很重的地方,看到这样的歌舞场面,让我体认到和田的多元化:这里既有向往现代的新潮派,也有衣着和行为保守的复古派,而最多的则是两者之间的生活派。
大胆试食街头传统食品


在和田的几天还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一是祭我的五脏庙,地点在城中心,距离毛泽东和库尔班大叔握手的铜像不远处。那里的摊子上有一种叫缸子肉的传统烹饪,是在一个搪瓷杯中加小火慢煮着咕嘟咕嘟冒泡的肥羊肉,一般用馕蘸着食用。我们同行十几人大都不太能消受这种美食,但是我天性好奇,大胆吃了一缸。卖缸子肉的老板和附近的食客都对我给以赞赏。
延伸阅读:丝绸之路︰昨日、今日、明日
另一件是一位朴实农民的故事。我们夫妻托本地人帮我们订了一辆驴车去沙漠深处的热瓦克佛寺遗址。那里虽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路不熟的人很难进得去并出得来。我们路上来回,参观留影一切顺利。回到市里,车方停稳,我们就见到去别处参观的朋友,于是大家聊起了各自的见闻。这时候我一回头,发现给我们赶驴车的那位农民不见了。三个钟头的劳顿没有报酬怎么行? 打听了半天,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们找到他家去,敲门一看,果然是他。
原来他太朴实,见到我们几个朋友们谈得热烈,不好意思打搅,就静悄悄地走了。我把钱给了他,然后两人握手道别。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一个有善意,一个有诚意,虽然语言不通,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再见面,但是我相信,我们彼此都珍惜这次握手。 (八之五)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张信刚《文明的地图》,标题及分段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