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圈」新解 早前看到一篇報道,標題是「為何『飯圈』戾氣這麼重」。「飯圈」不是吃飯的圈子嗎?為何會有戾氣? 「飯圈」是指追星族組成的粉絲圈。粉絲是英文的「fans」的音譯而來,泛指一群熱衷於某一事物或者人物的人,當中的「fan」可音譯為「飯」,粉絲群體組成的圈子就被叫做「飯圈」。 「飯圈」一詞在內地較常見,其以偶像為中心,依托各種網絡社交媒體建構自己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追星」...
「大馬猴」—北方小孩童年陰影? 聽到「大馬猴」這話,很多北方小孩都會害怕。小時候,每當不肯睡覺或者不聽話,就會有大人繪聲繪色地說,再哭大馬猴就來把你抓走吃掉。大馬猴專吃小朋友的惡名便深深植入大眾腦海,成為了小朋友的「童年陰影」。 大馬猴的「由來」有多種說法。 《紅樓夢》中,成年後生活在北京的曹雪芹寫「薛蟠行酒令」時,就用到「女兒愁,繡房躥出個大馬猴」。根據《紅樓夢辭典》解釋,馬猴是「嚇唬別人時常說的一種想像中的形如猴的動物。」除了嚇唬小孩,大馬猴還有一種「用法」,就是形容一個人長得或者穿着醜,醜得令人驚奇。 還有人認...
聖誕鐘買滙豐 聖誕節又到了,股壇有一句說話,就是「聖誕鐘買滙豐」,究竟滙豐與聖誕有甚麼關係? 滙豐就是指滙豐銀行,是香港其中一家大規模的商業銀行,一直是香港金融及商業活動的重要支柱之一。 早在70、80年代至2000年左右,滙豐收益及增長穩定,是香港優質藍籌股。每逢年底臨近,基金經理為了做好全年業績,都爭相買入滙豐以推高業績,恒生指數也因此在12月份多數會升。 此外,滙豐一年派息四次...
潮汕沒有「打冷」? 打冷是其中一種流行於香港的飲食方式,人們通常會去潮州菜館及大牌檔打冷,這也可說是香港非潮州人最常接觸的潮汕飲食文化。不過,吊詭的是,潮汕地區當地並沒有打冷這種說法,倒源自於香港。 打冷的「冷」字讀平聲,即「lang5」。對於打冷的由來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打冷為中西合壁的用語「打round」,就是食客一輪一輪的選擇冷菜,猶如一個又一個回合一樣。以「冷」當作「round」字其實曾在「廟街歌王」尹光作品《十四座》中也有出現過,「兜多個冷,佢都未曾滿座」此句歌詞反映港人有將「...
特首都用的潮語:「世一」 「世一奪金!張家朗亞錦賽再封王」、「MIRROR世一!」⋯⋯近年「世一」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的標題上,到底「世一」是何解?可以在甚麼情況下使用? 「世一」其實是「世界第一」的縮略語,意指無與倫比,常用於粉絲對偶像的稱讚,亦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事物上,例如「世一咖喱魚蛋」,用作歌頌和讚美咖喱魚蛋的美味。除此之外,「世一」亦常被用作讚歎驚艷絕倫的美景。 「世一」此潮語在香港廣泛使用,早在2021年度已榮登Google香港熱搜第一位,由此可見...
網絡白目 在廣東俗語當中,我們會以「反白眼」來形容及表現失望、無奈等,原來在閩南語當中(主要是台灣閩南語),也有俗語與白眼有關,那是甚麼呢? 答案是:「白目」。閩南語當中的「白目」,與廣東俗語的「反白眼」在意思上有頗大分別。「白目」直接的解釋就是雙眼只有眼白,沒有瞳孔的眼睛,也就是有眼無珠的意思。因此,「白目」在閩南語中,會用來形容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聰明的人。而這種人,往往是最容易闖禍。 還有一個網絡用語是由「白目...
金坷垃 大約在十幾年前,有一個被內地網民大肆嘲笑的廣告,推銷一款叫「金坷垃」的肥料添加劑,由於廣告內容誇張又土氣十足,成為內地網民惡搞及揶揄的對象,甚至連中國台灣地區的電視台也有相關報道,絕對是一代網民的集體回憶。 「金坷垃」這個名字,意思就是「如黃金的坷垃」。坷垃這個詞,原是女真語,女真人入主中原後,坷垃一詞融入河南、山東、山西等黃河以北地區各地方言當中。坷垃在女真語中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團結,作動詞用;二是泥土塊的意思。隨着時間變遷,坷垃成為了河南、山東、山西等地的一個土話,通常來形容泥土。 由於上述產...
拋媚眼 眼睛是心靈之窗,可以流露不同的情感,有時勝過千言萬語。擁有一雙迷人的眼睛是不少人所渴望的,有些人更能用一個眼神就可以顛倒眾生,也有不少女生通過眼神傳情達意,因而引伸出「拋媚眼」的說法。 所謂「媚眼」,意思就是嬌媚迷人的眼睛或眼神。在古代不少文人也將「媚眼」放進文學作品當中,例如隋代詩人的詩《後園宴》中,其中兩句是「媚眼臨歌扇,嬌香出舞衣。」另外,唐代文人張祜的詩《贈內人》:「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唯看宿燕窠」也有使用「媚眼」此詞。 至於「抛媚眼」,廣東話有時稱為「拋生藕」,通常...
傻眼 近年很流行迷因圖這種網絡文化,可是那些圖有時會被一些網民說是會讓人看得「傻眼」。 「傻眼」就是愣住的意思,多用於表達無法置信的震驚,單從字面就很容易了解到,就是看了就傻了。在廣東話當中可能我們較少會說這個詞,但在普通話當中這就是一個常用詞。 作家馬南邨曾在其60年代的作品《燕山夜話·從三到萬》中用到「傻眼」一詞:「殊不知他根本還不曾入門,只學會一、二、三,對於所謂『六書』等...
無眼屎 乾淨盲 不少人認為過去的事沒甚麼值得留戀,也沒甚麼值得後悔,因此這些人會在一段戀情結束後,將與對方有關的東西扔進垃圾筒內,實行來個「無眼屎乾淨盲」。 「無眼屎乾淨盲」這句廣東話俗語,是有着眼不見心不煩的意思。至於如何解讀這句俗語,坊間流傳了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是據說盲人多眼屎,如果「無眼屎」,便不是真盲而是裝瞎,用作比喻對某些事情只當作看不見,是不想過問的意思。 另一個說法是指人有眼屎便會弄得眼睛不舒服,因此沒有眼屎的時候,即使是盲也...
仇人見面 分外眼紅;恩人相見 分外眼青 足球新聞常會以一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來形容位處同一城市的兩支球隊的對賽。「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這句俗語,是指一對仇敵相遇時出現近乎失控的情緒狀態。 所謂的「眼紅」就是二人都被對方激怒而呈現出來的激動樣子,因為人類情緒激動的時候,全身血液運行加快,有可能使眼睛的微絲血管膨脹,令眼白出現紅血絲,因而有「眼紅」情況。因此,有人便以這個生理反應來形容仇人相見的瞬間,意指當敵對的雙方彼此相逢時,格外怒不可遏。 這一句特別多用來形容同一地方的兩支球...
食貓麵 識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闆無故責罵,會說「食貓麵」,它的由來是? 「食貓麵」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是被罵、捱批評,是由「識貌面」演變過來的。「貌面」即是臉色嘴臉,而讓人「識貌面」本是指板起臉孔給人看,展露不悅的臉色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滿。由於有見罵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後來就有人就以「識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評的情境,久而久之人們就以「識貌面」的諧音「食貓麵...
不能見光的貓膩 在廣東俗語當中,不少會用上「貓」字,例如「出貓」、「食貓麵」、「食死貓」等,原來在北京也有俗語與貓有關的,這就是老北京話中的「貓膩」。 「貓膩」是老北京話,形容偷偷摸摸、不見得光的黑箱操作,也可指是一件事情中的陰謀,就是不能讓人知道的事。 對於「貓膩」一詞的由來,在北京城內有一個說法,說這個俗語是來自京城西南面的牛街。牛街是北京市內回民聚居之地,「貓膩」一開始寫作「嗎兒逆」或「碼兒妮」,而這兩個詞源自波斯語「Ma‘nee”」,...
狗口長不出象牙 形容別人口中總說出不好的話,惹人生厭,我們會說「狗口長不出象牙」,這個俗語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象牙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原料,產於南方,往來中原的路途遙遠,而且山高路險,相當危險,但由於價錢高,利潤豐厚,因此象牙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從事這門生意。 民間傳說,有商人為了讓旅途更安全,特意養了一隻狼狗,陪他千里往返。一次在路上遇到強盜打劫,狼狗咬傷強盜救了主人。此後,主人更加善待狼狗,狗也...
狗咬狗骨 廣東話俗語「狗咬狗骨」是用來形容同夥之間自相殘殺,或是彼此勾心鬥角。雖然狗喜歡啃骨頭,但理應不會無故傷害同類,更不至於咬同類的骨頭吧? 廣東人用「狗咬狗骨」來形容此行為,所強調的不是殘殺、爭執,而是強調這是內訌,是同夥間的不和,因而比與異類爭執更為殘忍。在中國歷代皇朝的權力鬥爭上,有兩件「狗咬狗骨」的事最深入民心,其一是「玄武門之變」,唐朝李世民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功奪取太子之位;其二是曹操兩子的「煮豆燃萁」故...
得勁=爽 夏日炎炎,不少人因天氣及潮濕關係而變得懶洋洋,在這樣的天氣下,除了去游泳消暑外,開着冷氣、睡個午覺也是人生一大樂事。若在北方的話,人們便會大呼:「得勁」。 「得勁」是一個流行於華北及東北地區的方言,河北、河南,安徽北部、山東中西部等。有說「得勁」是源自河南的方言,意思是指很棒,舒服.很爽,稱心如意,多表示感覺很好的意思。在老舍《全家福》第一幕第二場就曾經有以下的對白:「你愈照顧我,我心裏愈不得勁兒。」由此可見,得勁就是舒服的近義詞。 除了代表舒服...
狼過華秀隻狗 形容一個人為人處事用心狠毒,我們通常都會用到凶狠毒辣、残暴不仁等等的形容詞,但在廣東諺語當中,就有一句既生動又帶有同等意思的句子,這句正是「狼過華秀隻狗」。 究竟「華秀」是何人,他養的狗又為何會以兇狠而聞名? 據說,從前佛山有一個名為華秀的茶葉商,他的其中一項技能就是鬥狗。在他生活的時代,「鬥狗賭錢」是閒時的娛樂之一,所以相中一隻兇狠的狗某程度而言是可以為自己帶來一大筆財富。華秀千挑萬選之下,就找到一隻相當威猛的狗,為他帶來多場連勝。這隻「華秀的狗」甚至在街上看到紙老虎也會即時撲上去嘶咬,兇狠無比。 ...
佛山孝子似層層 方言很多時候承載着地方文化元素。廣東話有一句俗語叫佛山孝子,歇後語是「似層層」,字面的意思就是「非常神似」、「似模似樣」,這句歇後語是怎樣產生的呢? 俗語全句是「阿昆買水頭耷耷,佛山孝子似層層」。在珠三角地區,辧喪禮注重孝子要負責「擔幡買水」,「擔幡」即是擔起一枝引魂幡,「買水」就是孝子用鉢裝水,再用濕了水的毛巾向先人屍體從上至下洗擦三次,用意洗滌靈魂,讓他們早登仙界。 相傳以前在佛山當地有一個叫阿昆的人,專門為一些沒有兒子的家庭提供代客治...
飽死荷蘭豆 餓死芹菜頭 「荷蘭豆」是大家生活中經常吃到的食材,那「飽死荷蘭豆」又有甚麼含義呢? 《廣東新語》就記載了這種起源於西歐的豆:「海豐有雪豆,熟於大小雪時,名寒豆。」 17世紀時,侵佔台灣的荷蘭人把「荷蘭豆」引入台灣,在《臺海采風圖》中就記載道:「灣豆,種出荷蘭國,台人竊種而植。實於春夏,亦實於冬」。 由於「荷蘭豆」屬於外來菜蔬,價格高企,能吃上「荷蘭豆」的家庭都是非一般的,能...
潮巴是傻瓜? 中國不同地方的不同方言,對於「傻瓜」有不同的稱呼,「潮巴」就是其一。 傻瓜,意思就是糊塗而不明事理的人,通常用來開玩笑或罵人笨。而在山東的東部,傻瓜的方言說法就是「潮巴」。潮巴的普通話讀音是chao ba,這個方言詞語其實沒有一個統一寫法,因此在字面上有「超吧」、「朝吧」、「朝霸」等的寫法。 在山東東部地區,人們會以「潮」來形容一個人「傻」、「缺心眼」、「犯迷...
「一鑊熟」與 「一鍋端」 「一鑊熟」是廣東俗語,從字面看,就是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鍋中烹調,直至煮熟為止,實際卻有「同歸於盡」的意思。 在電影情節裏,賊人被警察重重包圍時,為求自保,賊人將手槍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則同你哋一鑊熟。」賊人若是開槍射向火水桶,定必引發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會葬身火海,同歸於盡。 類似的詞語還有「一鍋端」,不過兩者意思有少許不同。 「一鍋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來,沒有剩餘,或一下子全...
每日一詞 520 今天5月20日,不少年輕男女都像過情人節一樣慶祝,「520」是怎麼來的呢? 普通話中,「520」的發音和「我愛你」類似,於是在網絡上開始流行起來。 中國各地方言又怎麼說「我愛你」呢? 上海話:吾老歡喜儂額;寧波話:阿拉臘月子福啊儂;南京話:吾對你蠻有意思滴;重慶話:我只有愣個喜歡你了;開封話:俺就是相中你了;河南話:俺楞中你了;山東話:俺喜憨嫩;山西話:額待見你;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