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古人在清明節掃墓,是怎樣的情景? 宋代高翥《清明日對酒》:「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將清明節掃墓的場景形象地展示出來。 首兩句「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描繪了清明時節的典型場景。詩人站在遠處,看到南北山頭的墓地密布,人們紛紛前來祭掃,場面繁忙而莊重。一個「紛然」寫出了祭掃人群...
「三月裏扇扇子」下一句是甚麼? 說到春天,有一句有趣的歇後語「三月裏扇扇子」?你知道下一句是甚麼呢? 農曆三月,大地回春,清風送爽,人們搖起扇子,感受陣陣清風吹來的快意。於是,便有「三月裏扇扇子—滿面春風」這句歇後語,描繪出人們在春日裏心情愉悅、滿臉笑容的狀態。 「滿面春風」這詞語最早見於宋代程節齋的《沁園春》詞:「滿面春風,一團和氣,發露胸中書與詩。」後來,元代王實甫在《麗春堂》第一折中也有...
做冷欺花 將煙困柳 千里偷催春暮 春天天氣乍暖還寒,古詞有這句:「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寒冷竟能「霸凌」花兒? 這句話出自宋代詞人史達祖的《綺羅香 · 詠春雨》。首五句仔細描寫春天:「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裏欲飛還住。」 做冷欺花:春雨挾着冷氣,彷彿故意「霸凌」早開的花朵,使它們受到寒意的侵擾。這裏透過「做冷」和「欺花」賦予春雨一種冷峻、無情的特質。 將煙困柳:春雨帶來的霧氣瀰...
好雨知時 萬金欲買初無價 古人描寫春雨,會媲美為「萬金」,或是「無價」品,字句還有優美。這兩句出處何在呢? 這兩句出自《點絳唇 · 春夜喜雨》,是元代文學家王惲創作的一首詞,全詞如下: 好雨知時,萬金欲買初無價。 種花才罷,似為芳枝下。 花重宮城,好個風人雅。 從飄灑。探花走馬。明日春如畫。 這首詞以「春夜喜雨」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詞中「好雨知時,萬金欲買...
天涯何處無芳草 形容不必過分眷戀某些人或事物,我們會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原來這句話與春天有關,具體怎樣理解呢? 這句話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原詞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透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色與情感,當中「天涯何處無芳草」成為千古名句,字...
一年容易又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的到來。這個起源於古代中國的節日原名為「仲秋」,在中國農曆當中八月正為秋季第二個月,在這一天,月亮會變得圓滿,象徵團圓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對的難關都不少,為何又會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說? 「一年容易又中秋」,這一句來自於宋代詩人陸游《宴西樓》的詩句。 「西樓遺蹟尚豪雄,錦繡笙簫在半空。萬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風。」詩句當中表達詩人因看見西樓上前人的遺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為從軍不能常來,橋頭飄起的風令他感歎「一年容易又秋風」,然後迎着秋風轉回驛舍,眼見「摩訶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二句詩來自唐朝大詩人李白,寓意每個人有自己的才能,必有自己的用處,在失意時不必氣餒,即使千金耗盡,也可重來,是在人生低潮時激勵向上的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源於李白所作的《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而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上天給了我才能,必然有用到的地方;即使千金散去,也還會重新得到。 李白作這首詩,大約是在天寶十一年,當...
「不見棺材不落淚」下一句是? 電視劇當中,有反派威脅主角的時候,會說上一句「不見棺材不落淚」,繼而就會用上兇殘的手法折磨他人。 這句「不見棺材不落淚」也成了大眾熟悉的俗語,但這句話背後是有甚麼故事呢? 「不見棺材不落淚」原句實為「不見親棺不落淚」,出自明朝蘭陵笑笑生寫的《詞話》,比喻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的道路,不徹底失敗,就不肯罷休。 相信很多人對這上半句的俗語都非常的熟悉,但是這並不是它的全部,還有另外下半句,就是很多人都應該聽過的「不到黃河心不死」。 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說的楚漢...
每日一詞 「爸爸」的由來 大家會怎樣稱呼自己的父親? 「父」: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的,意思是一雙拿着工具的手。至於拿着甚麼工具則有兩種說法:一、棍棒,用以管教子女;二、斧頭,代表勞動工作,兩者都反映父親在家中的角色。 「爸爸」:由「父」與「巴」結合起來,「巴」意為「附着」、「黏着」,形象地描繪孩子爬到父親背上、黏著在父親腿上的情景。1945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