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俚語|北京話「半空兒」 老北京會跟孫子們說,上一代有一種零食,叫做「半空兒」。 想像你身處爺爺嫲嫲的年代,老北京的大街,小販喝着:「半空兒」。寒風吹來一陣燒焦香的花生味,幾個小孩拿着沙沙作響的紙袋從你身旁跑過,笑聲夾着風聲、伴着香味,就是那代人簡單的幸福。 「半空兒」,是一些發育不良、半空半癟的花生。生產商會低價把這些次貨賣給小販,小販在街頭把這些次等花生連殻炒得焦熟再賣...
老虎唔發威當病貓 我們對於老虎的印象很多時是來自動物園中的老虎模樣,曾幾何時覺得牠們只是比較大型的貓科動物,與家中的「主子」無異。然而,「老虎唔發威當病貓」,大家一旦輕視老虎,到頭來吃虧的可能會是自己。 老虎與貓同樣屬於貓科動物,外表看起來也有幾份神似。貓科動物有一個特點,就是行動時相對其他動物較為安靜,也就是沒事時會較為靜態,貓如是,老虎如是。但別因為牠們平時都很安靜,便將兩者混為一談,以為老虎像貓一樣無攻擊性。「老虎唔發威當我病貓」此句諺俗指出,假如大家都以為老虎就等同病貓,一旦老虎發惡,會...
不要做個「二百五」 說人「二百五」,就是嘲諷別人蠢,不會動腦袋。這個詞在山西、東北、西南方言中都流行。而吳語、客家話也長期流行著它的變體「兩百五」。現時,全國普遍都懂「二百五」這個方言,但你又知道它的來歴嗎? 據說戰國時期,齊國大臣們嫉妒蘇秦,派刺客殺了他。齊王誓要捉拿刺客報仇,謊稱蘇秦是內奸,表示要以千兩黃金獎賞除掉這內奸之功臣。結果有四人自稱是刺客,請齊王各賞他們二百五十兩黃金,齊王就將這四個「二百五」斬了。 另外一個說法,古時五百兩銀子稱為「一封」,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半封」諧音「半瘋」...
每日一詞 「白鴿轉」與「白鴿眼」 電視劇《下流上車族》成為網民們討論焦點,劇情誇張荒唐,笑中帶淚。其中一幕就是主角的小女兒在外國因殺了一隻白鴿烹調成乳鴿,而被開除學籍及註銷簽證。 白鴿的象徵意義,對外國人和中國人大為不同,而廣東話也有不少和白鴿有關的俗語。 廣東話中有「白鴿轉」這說法。白鴿轉的意思就是兜一圈又回來。在古代白鴿多為養鴿,它們被訓練成往外飛之後又懂得飛回來,古代飛鴿傳信就是利用鴿子的這種習性來通信,因此廣東人便有「打個白鴿轉」的說法,來形容走了又回來。 除此以外,廣東話俗語還有「白鴿眼」的說法,鴿子的一雙眼睛是長在頭上的兩側,因此視線...